「血月代表了艾歐尼亞節日夜晚的煙火。每年火焰節的慶典期間,艾歐尼亞人會聚集在鮮花盛開的聖樹下慶祝節日。火焰節一般是在初夏舉行,是艾歐尼亞傳統文化的標誌性節日,主要是為了慶祝靈魂的淨化和重生。」這是腥紅之月的一小部分由來。
腥紅之月,其實就是血色的月亮。而血色的月亮其中的含義在我們現實中的大部分國家都是一個「不祥之兆」。血月,通俗點說就是天空中出現紅色的月亮,是一種奇觀。在我們中國的民間傳聞中,月若變色,將有災殃。青為飢而憂,赤為爭與兵,黃為德與喜,白為旱與喪,黑為水,人病且死。也就是說,當月亮的顏色是青色的時候,天下就會出現饑荒;而血月則是代表著戰爭;黃色的月亮代表著是天下太平;白色則是大旱;黑色,則是天下間將會有重要的人會死去。
而在西方國家的傳說中認為,血月的出現,就會有狼人跟吸血鬼出現,還有會惡魔降臨,屠戮人間。甚至於在古代的西方,如果發生此現象,他們還會用活人做祭品來求平安。所以,在古代,不管是東方還西方,血月都是不祥之兆。
在艾歐尼亞中,腥紅之月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情,在血月冉冉升起的時候,人們的心靈會隨之產生異樣的變化,內心的黑暗會蠢蠢欲動,從而產生殺戮的想法。所以,每一年,艾歐尼亞才會舉辦慶典,用祭祀的方式來抵禦內心的黑暗。值得一提的是,艾歐尼亞有著許多的教派組織,而血月教就是其中一個極其邪惡的教派,他們所崇尚的就是血月與殺戮。在腥紅之月的皮膚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人物,他們分別是卡牌、皎月以及劍魔。其中,卡牌就是血月教的領導者之一。我們可以從卡牌的回城特效中看到他會召喚出一道像門一樣的建築,其實這道門叫鳥居,是日本神社的附屬建築。傳說這代表著神域的入口,用來區分神明所在的領域跟凡人的世界,穿過鳥居就意味著進入神域。
另一個是皎月,在血月教的身份比較特殊,因為皎月算是半個神明。從皎月腥紅之月的皮膚中來看,她的穿著是日本巫女的傳統服飾,特別是她腰帶上的繩結裝飾,那叫注連繩,也就鳥居門上的一部分,雖然也是象徵著神界與人間的分隔,但同時也是代表著祈求神的守護和保佑。也就是說,對於血月教來講,皎月是一種是敵是友的關係,並沒有任何人能夠限制皎月的自己的想法與意念。
而腥紅之月的劍魔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在血月降臨的時候,惡魔也會隨之而來。劍魔也正是充當著這樣的一個角色,也是真正屬於最為邪惡的一方。
除了以上這三位角色之外,血月教的教徒也都有著自己的分工。比如希維爾、蜘蛛、阿卡麗是女祭司、燼是司儀、亞索是劊子手,慎則是重要人物的保鏢等等。並且,艾歐尼亞也有著明確的記錄,在一次火焰節的慶典中,阿卡麗與慎就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慶典。
也就是說,血月教雖然邪惡,但是其教徒卻都是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是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有的愛好「殺戮」,但有的卻僅僅只是崇尚血月而已。
最後,讓我們再來談談腥紅之月中的面具。相信有不少了解日本文化的小夥伴們應該一眼就能夠看出來,這個叫般若面具。般若在日本傳說中是一種鬼怪,更確切地說是因女人強烈妒忌怨念而形成的惡靈。但是,這種怨念與嫉妒往往都是在無心和不經意之間所產生。只要自己能夠意識到,通過一定的虔心祈禱,也是能夠驅走心魔恢復原貌的。所以,這些面具的外形雖然恐怖,但是卻時時刻刻在警惕著我們要保持理性並直面恐懼。
所以,腥紅之月是一款非常具有古代神話色彩的皮膚。並且在特效上面,腥紅之月也是有些神怪的元素在裡面。當然了,召喚師峽谷本身每天都要經歷上萬次的「對決」。當血月在召喚師峽谷升起之後,擁有著腥紅之月皮膚的你,放開手與對手搏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