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動物保護:它是鳳凰的原型,如今瀕臨滅絕

2020-11-25 騰訊網

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唯一原生於中國的綠孔雀已到瀕危地步,在我國的種群數量不足500隻,且仍呈下降趨勢。

從家喻戶曉的樂府名篇《孔雀東南飛》,到唐代綢緞上的紋錦;從明朝呂紀的《杏花孔雀圖》,到明清官服上的孔雀翎……作為鳳凰的主要原型,瑞禽綠孔雀的形象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綠孔雀是亟待拯救的瀕危物種,這個說法或許讓人感到陌生。

現在,各地動物園、「孔雀谷」中數量繁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孔雀,其實是來自印度的國鳥藍孔雀,這一物種除了人工繁育技術成熟外,野外種群也較為龐大,被評估為低危。隨著歷史上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綠孔雀的數量急劇減少,其分布範圍已從長江流域退守到滇西南一隅。其種群數量能否得到恢復?為此,記者日前採訪深入哀牢山脈,探訪綠孔雀保護的機遇和挑戰。

1棲息地喪失嚴重,生存孤島亟待聯通

2018年12月,雲南巍山青華綠孔雀自然保護區公布的鳥獸多樣性調查報告顯示,區域內生活有黑頸長尾雉、黃喉貂等71種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而作為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綠孔雀卻不見蹤影。

這樣的情況在雲南並不少見。

「與20世紀90年代初的第一次綠孔雀分布現狀調查結果相比,最新成果顯示綠孔雀棲息地分布區域已從當年的34個縣、127個鎮,銳減到今天的22個縣,33個鎮,其種群數量也從當時預估的800到1100隻,銳減到如今不到500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君說。

楊曉君向記者展示了一幅雲南省綠孔雀分布圖,圖中顯示,90年代初時雲南省西部、中部和南部的綠孔雀分布地雖已出現片段化現象,但相對較完整。而這30年間,隨著隆陽、施甸、巍山、芒市、臨翔、勐臘、鎮沅等十多處分布區的消失,今天綠孔雀的棲息地已經破碎成了大小不一的孤島。

雲南省瀕危物種綠孔雀的分布範圍圖。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組提供

棲息地喪失是綠孔雀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量經濟作物取代了綠孔雀棲息的低山林地和灌叢;村民為了保護莊稼投毒毒殺綠孔雀;瀾滄江、紅河等流域的工程開發則破壞了綠孔雀求偶覓食的河灘。」西南林業大學教授韓聯憲補充。而棲息地孤島化帶來的危害,韓聯憲這樣解釋:「綠孔雀難以進行種群間的基因交流而近親繁殖,後果則是遺傳多樣性下降,使得這一物種變得更加脆弱。」

記者在前往玉溪市新平縣者竜鄉腰村的途中,注意到山道兩旁種滿了甘蔗和冰糖橙,時不時會看到冒煙的糖廠煙囪和儲藏橙子的庫房。據韓聯憲和楊曉君回憶,90年代他們第一次到這兒考察時,映入眼帘的還是鬱鬱蔥蔥的思茅松林,由於不通公路,隊伍只能徒步進去。

交通便利了,老百姓靠種植經濟作物致富了,我們很高興,但這也給綠孔雀的生存帶來了挑戰。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劃分生態公益林、退耕還林等措施,來實現棲息地的聯通,就算中短期難以完成,也可以做長期的規劃,找準長期目標。」韓聯憲說。

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雲南省林業廳聯合省科學技術廳編制了《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和緊急行動計劃》,將綠孔雀列為優先保護的重點物種之一。截至2018年,已專項投入綠孔雀拯救保護資金800多萬元,實施了種群監測體系建設、棲息地管控、補水點和食源地建設等恢復與改造項目。

2基因被汙染,人工圈養純種綠孔雀數量銳減

因為我國本土的綠孔雀已經瀕臨滅絕,許多景區為了招攬旅遊,引進了大量藍孔雀進行人工飼養,建起了「孔雀谷」「孔雀園」,而逃逸的藍孔雀個體很有可能和野外的綠孔雀雜交產出後代。

點擊播放 GIF 2.6M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腰村綠孔雀棲息地共同管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野生綠孔雀開屏。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提供

對此,常年奔走在大山中的楊曉君感同身受:「有次在去西雙版納的高速公路上,我就看到隔離帶外有一隻藍孔雀在遊蕩。而在近幾年的野外調查中,我們在個別綠孔雀分布區發現了具有明顯藍孔雀特徵的雜交個體。」

與此同時,綠孔雀的人工圈養種群也岌岌可危

2012年,在完成中國動物園協會下達的「中國動物園行業圈養野生動物普查」項目過程中,北京動物園科研人員崔多英發現200餘家會員單位圈養的純種綠孔雀數量急劇下降,僅在3個飼養機構殘存20餘只綠孔雀個體,且多為老年個體,或近親後代,已無法挑起復壯種群的重擔。

「由於早期的動物園從業人員缺少動物分類學和野生動物管理學的知識,長期將綠孔雀和藍孔雀混養,物種間的雜交導致綠孔雀的基因被汙染,純種綠孔雀數量銳減。」崔多英看出,國內動物園圈養的綠孔雀種群正處於崩潰邊緣。

綠孔雀的野外種群已非常脆弱,該如何重建人工圈養種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聞丞認為有兩道底線必須堅持:「綠孔雀數量稀少,野外捕捉風險極大,應當杜絕。此外,綠孔雀1年只產3到5枚卵,自然繁殖率太低,撿蛋的方式也應當排除。在此基礎上,可以將保護區和保護機構救助的受傷個體匯總起來,建立新的人工種群。」

而在鳥類人工繁育和遷地保護方面,北京動物園則有不少成功案例。「90年代北京動物園成功繁育了朱䴉這一幾近滅絕的珍稀鳥類;2013年到2015年,我們在江蘇鹽城和黑龍江林甸野化放歸了16隻人工繁育的丹頂鶴,在野外順利存活,並成功繁育後代;近10年我們還向外放歸了257隻鴛鴦,在北京地區建立了穩定的野生鴛鴦種群。」崔多英告訴記者,這些經驗都可以應用到綠孔雀的人工繁殖和野化放歸上,與就地保護相輔相成。

「我們希望與雲南省當地的科研、保護機構合作,北京動物園可以提供人員、技術和設備上的支持,為守護綠孔雀作出貢獻。」崔多英說。

3建立以社區為主體的保護模式,讓保護和發展相統一

超過三分之二的綠孔雀種群生活在保護區外,如何填補保護空缺?這是保護者們反覆思考的問題,也是許多瀕危物種共同面臨的困境。

「綠孔雀活動範圍離人較近,如果新建保護區或擴大現有保護區範圍,勢必會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脫貧工作形成對立。」聞丞指出,這種情況下建立以社區為主體的保護模式是明智之舉。

「山主人丁水主財,花開富貴鳳凰來。」一走進新平縣嘎灑鎮腰村,記者就被到處張貼的年畫吸引了眼球,這幅年畫的主角是一隻在河灘上亭亭玉立的綠孔雀。

這裡也是新平縣腰村綠孔雀棲息地共同管護區所在地,7名來自當地村子的巡護員每日負責管護區的來往人員登記和區域內的巡視工作。不同於管理嚴格的自然保護區,這樣的社區管護區對村民生產生活的限制並不苛刻,巡護隊員們還要輪流忙著家裡的農活。

「3月19日,我在楊四座機看到一隻雄性綠孔雀;3月30日,我在大本營值班,聽到了綠孔雀的叫聲,好像是在山神嶺崗方向,一共聽到3聲……」這本巡護日誌上,寫滿了巡護員顏思忠「邂逅」綠孔雀的點點滴滴。「我喜歡大自然,喜歡跑山,小時候到河灘邊放牛,還能看到很多綠孔雀,現在綠孔雀少了,我們才知道這麼珍貴的動物就住在我們家,我感到很自豪,也感到責任很重。」顏思忠說。

社區保護這種形式,得到了隊員們的普遍認可:「田裡種甘蔗和菸草,只有每年4月和9月兩季的收成,現在參加巡護工作,每月還能領到一筆固定的工資,減輕了不少生活上的負擔。」

管護區成立一年以來,不僅改變了村民們對生態保護的看法,當地的綠孔雀種群也穩中有升,2018年底紅外相機就拍攝到了15隻小孔雀正在茁壯成長。據保護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在社會力量資助、專家學者的指導下,新平縣分別在者竜鄉、老廠鄉、新化鄉建立了多處綠孔雀社區保護地,一張綠孔雀的保護網絡正在徐徐鋪開。

在雲南省保山市百花嶺,許多村民通過經營『鳥塘』致富了,即在鳥類棲息地邊緣製造適宜鳥類覓食、飲水的人造環境,便於觀鳥愛好者拍攝。「從生態保護中嘗到了甜頭,許多村民自覺轉變為愛鳥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單鵬飛認為,待保護工作日臻完善,其種群恢復數量穩定時,可以在新平、雙柏等綠孔雀集中地區適度推廣這種經營模式,實現社區保護生態,生態回饋社區的良性循環

在同一片棲息地中,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中華斑羚、白鷳、黑頸長尾雉、赤麂、獼猴、黃喉貂等十多種珍稀野生動物。「通過保護好綠孔雀這一『傘護種』,保護好整個棲息地,也讓生活在這裡的其他物種得到了庇護。」楊曉君認為,以綠孔雀保護為抓手,有望讓元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整體保護。

雲南恐龍河州級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綠孔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組提供

「在退休前我還有兩個心願,第一個是把綠孔雀保下來,第二個是建立起受威脅鳥類實驗室,守護好祖國西南的綠水青山。」楊曉君說。

(本報北京4月8日電 本報記者 周夢爽)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9日 08版)

本期編輯:宗小寧 孫小婷

相關焦點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一共3隻2隻在中國,卻即將瀕臨滅絕
    地球上有很多的動物,不同的動物目前所處的境況其實是不大一樣的,有些動物可能還非常的繁茂,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是瀕臨滅絕了,而有些動物可能就已經滅絕了,其實這本來是自然法則下的正常淘汰。但是因為人類如今的實力過於強悍,所以對於所有的動物,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這就使得人類對於動物的幹擾性是高了很多的,所以人類也就開始擔負起了保護動物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動物對於自然環境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間接性的對於人類也同樣會有很大的影響。
  • 世界五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
    婆羅洲侏儒象是馬來半島東南婆羅洲的珍稀物種之一。據統計,目前全球侏儒象僅有大約1500隻,由於這種動物數量稀少,人們對它們的了解也十分有限。為揭開侏儒象的神秘面紗,研究人員最近把衛星技術引入侏儒象研究工作之中。
  • 中國本土大鳥竟是百鳥之王還是鳳凰原型?如今瀕臨滅絕發求救信號
    不過對於國人來說,藍孔雀其實是「外來戶」,它的原產地在印度和斯裡蘭卡。還有一種孔雀,有著呈鱗狀的銅綠色頸部,體型也較藍孔雀更大,這就是綠孔雀——它才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孔雀,是中國真正的原生種群。最近在昆明公開審理的被坊間稱作「中國首例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公益訴訟案」中的主角,就是綠孔雀。在我國古代,綠孔雀曾經遍布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是中國神鳥——鳳凰的原型。
  • 瀕臨滅絕的亞洲珍稀動物
    瀕臨滅絕的亞洲珍稀動物2012年09月18日08:25來源:環球網移動用戶發送HNZB到10658000,訂閱河南手機報。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如今,它們只存活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島的一些地區。這些地方的猩猩都生活在被伐木業佔據或是被徵作田地的森林裡,而不是在保護區裡。  婆羅島猩猩:過去的60年裡,婆羅島猩猩的數量減少了50%,只有45000到69000隻存活。在婆羅島,棲息地喪失,非法狩獵,動物貿易是猩猩面臨的主要威脅。  蘇門答臘猩猩:過去75年裡蘇門答臘猩猩的數量減少了80%。現在只有約7300隻存活。
  • 瀕臨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比大熊貓更稀有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導致一些本已稀少的物種瀕臨滅絕
  • 剛果(金)獨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
    剛果(金)馬伊科國家公園負責人姆博馬23日在首都金夏沙說,在該國家公園生活的剛果(金)獨有的珍稀動物(犬旁+霍)(犬旁+加)狓正瀕臨滅絕。  姆博馬說,由於非法開採金礦和肆意獵殺動物的情況嚴重,除(犬旁+霍)(犬旁+加)狓外,非洲森林象、大猩猩、黑猩猩和非洲野牛等動物的生存也受到極大威脅。他同時指出,偷獵、採礦、森林火災和盜伐林木是這些動物種群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珍稀,珍惜!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科普系列直播邀你關注……
    「古樸國寶」大熊貓、「仰鼻藍面」金絲猴,「雪域喋血」藏羚羊、「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由於環境汙染、棲息地減少、人類獵捕等原因,這些珍稀動物一度瀕臨滅絕。即將到來的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動物保護日讓我們的目光聚焦於這些珍貴的朋友國際珍稀動物動物保護日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 珍惜,因為它們珍稀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它們的長相與動畫片《龍貓》中的主人公龍貓木郎相似,因為皮毛柔軟漂亮而聞名於世,目前由於遭人類濫殺而瀕臨滅絕……這種可愛的動物, 被稱為活化石、中國國寶,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不足2000隻……它們是中生代時期殘留下來的古老爬行動物,與恐龍類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可以說,野生動物是人類擁有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擁有無法替代的可能性,而保護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更是人人有責。在6月1日《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而《中國藥典》才把穿山甲劃為了不再入藥之列不久,國家便在6月5日將穿山甲的保護等級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會如此快的再度提升保護等級,其實早有跡象預示。
  • 【 10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 】
    9、霍加皮:霍加皮是產於剛果的一種有趣動物,它有著長頸鹿一樣的長脖子,它的後部又長著像斑馬一樣的條紋。1901年才被發現,但因其生性孤僻,在被發現後的五十餘年中關於霍加皮的研究寥寥若無,甚至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59年8月才被確認為現存物種,如今的數量也在急劇下降。
  • 一生只結一次果實,能遇見是你的福氣,請珍惜它,如今瀕臨滅絕
    導讀:一生只結一次果實,能遇見是你的福氣,請珍惜它,如今瀕臨滅絕在農村的野外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在大山中,那更是多,但是很多人對於這些野生植物都不太了解,甚至連它們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處都不知道,以至於很多人常常把一些十分有用的植物當害草除掉,或者把一些珍貴的植物當成普通植物給破壞了
  • 南京這種珍稀植物開花了,曾瀕臨滅絕
    網友戲稱:「花很清新,樹名卻有點鄰家王二狗的風格……」記者獲悉,秤錘樹是南京的鄉土樹種,種群一度瀕臨滅絕。南林大教授沈永寶團隊通過野外走訪、調查,利用DNA分子標記技術追溯到南京幕府山的秤錘樹植株,並進行大規模繁育。
  • 最令人矛盾的動物,曾瀕臨滅絕如今卻開始泛濫,該捕殺還是保護?
    在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奇特的動物,但有些動物因為環境原因,或是人類的過度捕殺導致其瀕臨滅絕。但今天要說的,是一種最令人矛盾的動物,曾經瀕臨滅絕如今卻開始泛濫,到底該捕殺還是保護它們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5個國寶級動物,都瀕臨滅絕,有的已功能性滅絕
    稀有動物即瀕危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它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那麼中國瀕危珍稀動物有哪些呢?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
    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捕捉,導致了生態鏈的變化,然後現在各種東西的滅絕,有很多動物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動物是怎麼樣滅絕的,存在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頻瀕臨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幾種滅絕的稀有動物,如果看了不知道會不會感覺到可惜呢。
  • 全球「最罕見的稀有動物」如今正因人為原因瀕臨滅絕
    【全球「最罕見的稀有動物」如今正因人為原因瀕臨滅絕】圖為世界上最大的鱘魚歐洲鰉,它們的卵是擁有極高價值的白鱘魚子醬的主原料。由於過度捕撈,棲息地減少和環境汙染,歐洲鰉已被列入瀕危動物。黑白檉柳猴,這種奇特的靈長動物氣息於巴西亞馬遜雨林中的,屬於瀕危保護動物。由於森林砍伐嚴重,雨林開始消失,它們的生存面臨考驗。伊比利亞猞猁是歐洲本土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也被生物學家認為是世界上數量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合會將其列為全世界最瀕臨滅絕的三種貓科動物之一。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線上直播雲講堂 爭當保護野生動物志願者
    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近些年來,由於環境汙染、人類過度捕獵、棲息地減少等原因,不少動物一度瀕臨滅絕。今天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請一起守護這些美麗的生靈,留住它們。
  • 4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最後一種已經不剩於70隻!
    4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最後一種已經不剩於70隻!第一種:爪哇犀牛爪哇犀的分部區原本非常廣泛,遠不只爪哇一地,在中國和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都有分布,但由於人類的不斷摧殘,印尼的爪哇島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倖存地,越南的種群已在2010年因偷獵全部滅絕,是全球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三個亞種已有兩個已經滅絕。
  • 神話傳說中的「魔鬼鳥」,能預言愛人的死亡,如今瀕臨滅絕!
    神話傳說中的「魔鬼鳥」,能預言愛人的死亡,如今瀕臨滅絕!神話傳說中有非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有的是神,有的是怪物,他們都有自己的能力,能夠給我們人類生活以預兆,最常見的就是見烏鴉要倒黴,見喜鵲交好運。可是隨著人類腳步的探尋,人們發現這種魔鬼鳥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百慕達國鳥——百慕達圓尾鸌。在中國我們稱它為「百慕達大海燕」。這種海燕的聲音非常尖銳,晚上聽見的話就會毛骨悚然,真的有一種魔鬼來臨的既視感。加上百慕達這個地方的傳說非常多,非常神秘,所以大家就把百慕達海燕當成是百慕達三角的魔鬼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