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援引朝中社的報導,朝鮮剛剛宣布,朝鮮第一枚氫彈成功試驗。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的數據是:引發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因此可以排除是天然地震。
那麼,如果地震發生在地下,地震學是如何判斷區分一個地震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引發的呢?
其實,自從全球數位化地震臺網和臺陣技術——這些永不休息的「順風耳」發展以後,一般認為只要核試驗引發的震級超過mb3.5的,就可以被臺網監測到。
好比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貌、聲音、行為舉止來辨識一個人,地震學家可以通過地震波震相、P波初動、震源深度等多種方法判斷一個地震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
地下核爆炸和天然地震的本質區別在於它們的震源特性不同。
大多數天然地震是地下巖石破裂、滑動所引起的,破裂面很大,持續時間較長,表現在地震波上,是不同方位的地震臺接收到的P波初動不一致,有的是壓縮,有的是膨脹。
而地下核爆炸的震源過程要簡單和短得多,球對稱壓縮(各個方向都向外壓縮),使所有地震臺接收到的地震波初動都是壓縮的。
利用地震波初動信息,就可以反過來求出震源機制解,推測出地震是正斷層、逆斷層、滑移斷層還是人工爆炸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