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系王心如教授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系王心如教授(第三排從右數第二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領獎。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系王心如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項目為「環境與遺傳因素對男性生殖功能影響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男性生殖功能是關係人類生存繁衍和後代質量的核心環節,男性不育是全球生殖健康領域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在國家「973」項目、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王心如教授項目組緊緊圍繞男性生殖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早期診斷和防治措施,進行了長期、系統、深入的研究,率先創建了環境內分泌幹擾物(EDCs)篩選體系、蛋白質組學、暴露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平臺,並在臨床和現場推廣應用,為人群EDCs內暴露風險評估提供了關鍵技術手段,為防控EDCs對人類的生殖危害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學證據;首次報導並驗證了人類Y染色體AZFc區完全缺失存在分布缺失的形式、AZFc區多拷貝基因致精子生成障礙的突變積累模型和劑量敏感模型、人類無精子症相關的風險區域,闡明了生精障礙的發病機制、臨床診斷與治療學意義。
環境與遺傳因素對男性生殖功能影響的基礎與應用研究該項目研究共發表論文218篇,SCI收錄171篇,總IF為609.8,總被引2707次,被Nat Genet、Nat Rev Genet、Hum Reprod Update、Environ Health Perspect、Environ Sci Technol、PNAS等他引或評述2277次,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生殖健康研究領域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有力推動了生殖醫學和相關學科的進步與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重大。
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獲獎代表並向獲獎代表頒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5年度授獎概況如下: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2、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
其中一等獎是多光子糾纏幹涉計量學。(潘建偉團隊)
3、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5項。
其中一等獎是南昌大學襯底LED項目。
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含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公布的獲得特等獎的兩項分別是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及應用和京滬高速鐵路工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楊克裡斯特·楊森(瑞典),衝村憲樹(日本),葉甫蓋尼·維利霍夫(俄羅斯),彼得·史唐(美國),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美國),卡洛·魯比亞(義大利),約翰尼斯·弗蘭肯(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