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到眼鏡蛇的時候,一直以來都充斥著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被許多人調侃為「世界未解之謎」。
這個問題就是——在眼鏡發明前,眼鏡蛇叫什麼?
關於眼鏡的發明至今眾說紛紜,西方起源說認為1268年,有位叫羅吉爾·培根他最早記錄了光學目的透鏡是起源的標誌,但又有學者表示同時期用放大鏡閱讀早已在歐洲流行。
還有學者認為眼鏡起源於中國,也不叫眼鏡被是一個被稱為&34;的東西。
明朝嘉靖年間,《方州雜錄》就有這樣的記載:&34;
萬曆年間,也有《留青日扎·靉靆》說道:&39;此靉靆也。&34;
明末《正字通》更是直言:&34;。
然而不論眼鏡起源於中或是西方,從最早的時間來看距今不過幾百年,但蛇類誕生開始已有一億兩千萬年的歷史,而最早的人類化石年代為32750年,因此咱們的祖宗們,不少將蛇作為部落的圖騰。
因此,在眼鏡出來之前,愛給事物命名的人們,肯定少不了眼鏡蛇起&34;。
那麼問題來了要怎麼去了解前輩們的腦洞呢?
其實,從各地的方言俗語中我們就能窺見一二。
在廣東、廣西、香港等地的俗語中管眼鏡蛇叫&34;,對,你沒有聽錯就是那個我們用來盛飯的鏟子,乍一看是真的像,就是未免太俗氣了些,
而在臺灣的俗語中,也有類似的命名,只是要比鏟子小巧一些叫做飯匙倩、飯匙銃
現在,咱們可以說是解開了這個世界謎題,可以說這名字也已經很好的概括了它的形象。
眼鏡蛇屬的成員,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能擴張它們的頸部,當遇敵時,眼鏡蛇會張大頸部,舉起身體的前半部分敵後,使其看起來體型更大,起到威懾敵人的作用。
此外,眼鏡蛇的頸部與身體花紋差異很大,頸部有單眼紋或雙眼紋,也有的沒有花紋。
就拿以咱們中華命名的中華眼鏡蛇來說,它的頸部花紋整體上看就像一隻小蝙蝠一樣,連成一條。
在自然界中,為了保護好自己,或者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生物們往往會練就一些嚇唬人的本領,就像赫摩裡奧普雷斯毛毛蟲一樣外形會偽裝成蛇一樣,雖然看著像卻並沒有真本事,但眼鏡蛇不同,它們具備著能&34;戰鬥的技能——毒。
全世界每年估計有250萬例毒蛇咬傷發生,其中至少造成10萬人死亡,在亞洲每年約有100萬人被毒蛇咬傷,我們國家也是毒蛇咬傷的高發地。作為咱們國家十大毒蛇之一,性情乖張的中華眼鏡蛇,就是主要罪魁禍首之一。
在數千萬年的蛇類發展史中,誕生了琳琅滿目的類目,雖然眼鏡蛇身懷劇毒,但在中國大多數的蛇都是無毒的,而且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只要及時就醫,就算不幸被眼鏡蛇咬到,也是無傷大雅的,因此希望不喜歡蛇或者害怕蛇的朋友們能減少一些對蛇的偏見,或許有一天你也能從蛇的身上感受到這歷經數千年孕育出來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