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的老工業城市石嘴山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因煤而衰、因煤而變,在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的歷程中,經歷了艱難的浴火重生。眾多轉型升級的企業用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日盛公司創辦於1994年,企業生產的兩大主要產品是ADC發泡劑和水合肼。發泡劑作為添加劑,在橡膠、塑料、保溫材料中用的較多,常見的拖鞋、壁紙、天花板等都離不開它,市場需求量很大。而水合肼絕大部分用來制發泡劑,剩下的也可以作為醫藥中間體。日盛公司採用的是傳統的生產工藝——尿素法。
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健:
在當時來說是一個淘汰的工藝,實事求是講,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種世界上難以處理的一種廢水。
這就是企業在生產中產生的高濃度、高氨氮、多種鹽類混合的母液,它排入水體之後會造成嚴重汙染。然而,由於發泡劑的生產需要大量用水,過去相關企業大部分位於大江大湖的沿岸,生產的廢水對水體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緊靠黃河的日盛也曾長期向黃河超標排放工業廢水。
環境之殤、產業之困,這是日盛發展不可言說的「隱痛」和無法擺脫的瓶頸。2007年,日盛公司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曝光,被國家環保部掛牌督辦,企業面臨停產整頓。
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健
那只有華山一條路,要麼大家都工廠關閉,大家失業下崗,要麼就闖出一條新路來。
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允君
《焦點訪談》以後的話,這五年我們是很艱難地走過來,好幾億的投入,因為沒有其他路和選擇。
最初,日盛「求醫問藥」的過程並不順利。他們多方諮詢,嘗試加藥劑、加設備,都沒見效。老路走不通,那就換方向。日盛將攻關的重點轉到了工藝改良領域,公司的研發團隊在毫無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開始一點點地摸索。
三年後,憑藉三項專利技術,日盛公司摘得了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他們實現了「ADC發泡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回收製取氯化銨、水合肼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渣回收製取氯化鈉、廢渣+水碳酸鈉回收製取純鹼」。
此後,日盛又做了件讓同行一片驚嘆的事:他們關停了投資兩億多元建成的、正處在生產高峰期的10萬噸隔膜法燒鹼生產線。實際上,在那段時間裡,被關的不只有這條生產線,日盛關閉了20年來為企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所有生產線。
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允君
2015年因為我們在環保方面已經沒問題了,我可以說走在中國、世界的前面,所以這個產能就能做大。我投了幾十個億,把這個舊的設備淘汰掉,再一個就把原來的那種舊工藝全部換出來,搞成這個循環產業,把所有的廢水、廢渣、廢氣都利用起來。
對標循環經濟,日盛將環境汙染源變成了盈利增長點。比如原鹽,這是日盛公司的生產原料,過去全部需要購買,而現在60%的原鹽通過循環產業鏈,利用廢水自己就可以生產。
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允君
人家要花錢去治汙,我們現在治汙的過程當中一年還能回收幾個億,還能掙回幾個億,所以現在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家成本比我們低的。
今天的日盛,佔據了國內市場80%的份額,年銷售收入達27億元。它的「逆襲」之路不僅樹立了典範,更是石嘴山市多年來發展的縮影。只有敢於嘗試、勇於突破者才能在百舸爭流中劈波斬浪,在千帆競發中勇立潮頭。
寧夏西北駿馬電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是國內煤機製造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曾一度受到煤炭行業退潮的衝擊。他們審時度勢,不斷淘汰落後工藝設施、革新技術、研發新產品。
西北駿馬研製的雙速高壓大功率隔爆型電動機,在國內同類產品中處於領先水平;天地奔牛研發的智能控制刮板輸送機世界領先。從跟跑者到領跑者,他們蹚出了一條傳統企業轉型崛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寧夏西北駿馬電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樹成
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強智能化工廠的建設,大約到明年6月底,我們就能完成這項目標了。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副總經理 劉慶華
根據客戶的需求的不斷有新的產品問世,這樣我們通過新產品這種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所以產品的利潤有一個較高的利潤值,又促使我們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這樣就是一個良性循環了。2004年大概就是四五千萬的產值,到了2019年我們這個產值是達到最高峰是31億。
今天,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推動石嘴山轉型發展的「重頭戲」。曾用小爐子冶煉鐵合金的「傻大黑粗」企業變身為豐田汽車的供應商;曾工藝落後、只能生產雙氰胺等初級產品的企業已將觸角延伸到電子線路板和醫藥等領域;曾名不見經傳的一批小企業立足科技創新成長為國內外聞名的「單打冠軍」……實踐證明,只要企業不斷向高端化前進,不斷往產品高附加值的路子走,做大做強的夢終會實現。
文章來源:寧夏廣電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