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對於安徽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西區護士長聖文娟來說,武漢並不陌生。作為一名武漢媳婦,原計劃一家到武漢過春節的她,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投入了戰疫工作。「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插著呼吸機,不好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給他們進行清潔和護理,讓他們感到好受些。」聖文娟坦言,這次特殊經歷對她來說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也讓她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盡力讓重症患者好受些
在金銀潭醫院,來自安徽的50 名重症護士分散在不同的病區、班次。聖文娟和來自不同醫院的護士搭伴組成了新的重症護理團隊,四個班次的醫護人員共同負責南樓五層這一病區30多名重症病人的監護工作。
聖文娟在給患者輸液。
聖文娟是中國科大附一院西區的一名護士長,也是安徽省急診急救專科護士,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初到金銀潭醫院,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和新組建的團隊,聖文娟快速進入了工作狀態。
「1 月29 日上班時,接手的ICU 病房是臨時成立的,所有規章制度幾乎從零開始,團隊搭檔來自不同醫院,彼此還不熟悉,需要磨合。」聖文娟說,重症監護不是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團隊意識非常重要。
在新病房,除了團隊的磨合外,護士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供氧問題。病房是臨時改建的,氧氣壓力不夠、管道供應不足,再加上病人多,而且都需要高流量的給氧,供氧保障緊張。有一天突然來了11 個病人,為了保障新來病人的吸氧,護士們不得不用人力去挪氧氣瓶。「往常醫院有專門的移動推車,但那天沒有,所以幾個護士就從樓梯口一點一點挪到5 層隔離病房。」
因為是特殊時期,沒有家屬和日常護工的幫忙,重症病房護士的工作比以往更加繁瑣,從病人治療、護理到吃喝拉撒、打掃衛生、幫病人清理口腔、餵飯等,都需要護士來做。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完成一些更重要的、有技術含量的操作,如呼吸機參數的調節、血液淨化、心電監護。「我一個人負責照顧四個重症患者,他們大部分都插著呼吸機,不好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給他們進行清潔和護理,讓他們感到好受些。」
「在武漢多了一個親戚」
在重症病房,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位大叔企圖放棄生命的行為對聖文娟觸動很大。以往這位大叔一看到或聽到她的聲音,都會給她豎個大拇指。聖文娟也一直覺得這位大叔很樂觀。
2 月18 日晚,原本已經撤下呼吸機的大叔病情出現了反覆,不得不又插管上了呼吸機。聖文娟在巡視病房時,連續幾次發現這位大叔將約束帶往脖子上纏繞,有自殺的傾向。
「我從沒想到他會有這種舉動,可能因為太痛苦了,不想熬了。我心裡真的好難過。」聖文娟說,「我們花了那麼大的精力,把他從生死邊緣拉回來,可病情反覆帶來的那種喘悶、那種壓抑,很容易讓病人有心理創傷。」 當天晚上,她一直給這位大叔做心理疏導,並幫助他聯繫家人,給他鼓勵。慢慢地,大叔的狀態好了很多了。
在經歷了一個月的高強度作戰後,2 月24 日,聖文娟得到輪休的消息,下夜班前她反覆叮囑這位大叔及她負責護理的其他病人要堅定信心,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當時不知道後期組織安排我們去哪裡工作,休息前一天,我和大叔聊了很多,讓他不要放棄。」聖文娟說,大叔看到她哭了,給她敬了一個禮。
讓聖文娟欣喜的是,當她休整一周後再次回到金銀潭醫院時,大叔的病情已經好轉了很多,還主動擺手和她打招呼。3月2日,經歷了65天的治療,這位「九死一生」的大叔出院了。已經回到合肥的聖文娟收到了他發來的簡訊:「以後你在武漢多了一個親戚」。
回想起在武漢抗疫的日子,聖文娟還是心懷感動。「因為走得匆忙,我們剛到武漢時很多東西都沒帶,熱心的志願者給我們送牙膏、牙刷、拖鞋等物資,我們住的酒店對面是居民樓,一天晚上有居民唱起了國歌,真的特別震撼,讓人動容。」聖文娟坦言,這次特殊的經歷對她來說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也讓她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方萍 張曉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