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貝暖醫」
兢兢業業、甘於奉獻
對患者耐心細緻,盡職盡責
……
這是武漢市中心醫院江學慶醫生
留給患者和同事們的印象
但因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
不幸染病
他的生命,定格在55歲
3月1日早8時55分,武漢中心醫院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該院甲狀腺乳腺外科黨支部書記、主任、主任醫師、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江學慶同志,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3月1日凌晨5時32分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去世,享年55歲。
江學慶主任日常工作照
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黨支部書記、主任、主任醫師、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江學慶同志,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3月1日凌晨5點32分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去世,享年55歲。
江學慶同志1964年3月31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86年7月從同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工作,從事外科專業30餘年。在醫院工作期間兢兢業業、甘於奉獻,對患者耐心細緻,盡職盡責,為醫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院對江學慶同志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武漢市中心醫院
2020年3月1日
同事痛憶
去年國慶我們還在一個合唱團
我和江學慶主任,都屬於大外科的,也屬於一個支部。我們還經常打交道,互相介紹病人,互相交流一些對課時啊,對學科建設的意見。
我們經常的,差不多時間進手術室,在更衣室,經常打打招呼。江學慶主任蠻平實的一個人啊,他也比較幽默,這在我們去年國慶演出的時候,還一起是四人合唱團的成員。聽到他得了這個病,我當時是感覺比較突然,但是確實沒有想到會這麼重。
他的離開對我們醫院、學科都是很大的損失。尤其是對他的家人,這個損失太大了。我只希望他的家人,在這種已經沒有辦法挽回的悲痛之下,保重。好好活著。
同學哀悼
八位當年的同濟室友少了一位
他十分頑強,昨天血壓突然下降,可能是感染難以控制,雖然試過不少抗生素。我們班在最後的日子裡邀請江學慶女兒入班群討論她父親的病情,所以我們知道病情發展,也有思想準備。江學慶是美國海歸,在著名的貝勒醫學院進修後返武漢行醫,他在休斯頓時我們還通過電話,他曾經因精湛的醫術而贏得過國家級別的嘉獎,他是病人心中的「暖男醫生」。願老同學一路走好,八位當年的同濟室友中少了一位,願天堂沒有病毒、沒有感染。這是我寫給江學慶女兒的留言:「剛睡覺醒,痛失室友。音容笑貌,還有那紅鋼城普通話,再也回不來了。你和媽媽盡了力,節哀和保重。」
至高榮譽
首屆「中國醫師節」他在人民大會堂領獎
2018年,江學慶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 榮譽稱號。當年8月19日,江學慶主任受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首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 11 屆「中國醫師獎」 頒獎大會。
「中國醫師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通過表彰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師隊伍的優秀代表。
入選武漢市「 我心目中的好醫生」
2010年,在武漢市第二屆「 我心目中的好醫生」評選中,江學慶入選。
2017年5月,江學慶獲評「60分貝暖醫」(註:醫生對患者說話不能大嗓門,音量控制在60分貝以內),之後他被原武漢市衛計委授予白求恩式的好醫生稱號,獲評省委宣傳部荊楚楷模,入圍中國好人榜月度人物候選人等。
「暖男醫生」
60分貝溫言軟語用細節傳遞醫學溫度
江學慶從醫33年,他注重每一個細節,60分貝的溫言軟語讓患者暖到心裡,精湛的醫術讓眾多患者重獲新生,他靠細節收穫大批「粉絲」,被患者親切地稱為「暖男醫生」。
江學慶主任領獎照片
「江主任問診不是一開始就談病情,而是笑呵呵地跟我們拉家常,從能爬幾層樓到能吃幾碗飯,常常一聊就是十幾分鐘。」41歲的許女士感慨道。
「江教授聲音很柔和,能溫暖患者,讓人變得心平氣和。」曾接受左乳切除術的陳女士說,有人專門用聲音軟體測量過,江學慶每次與患者溝通,始終能將自己音量控制在60分貝左右。
|冬天為患者觸診前先把手搓熱
對於「60分貝」的傳說,江學慶笑著說,自己從沒有測過音量,平時溝通怎麼讓患者聽了舒服、容易接受,就怎麼說。不光自己非常注意說話的措詞與語氣,江學慶還規定科室所有醫護人員,一律不能對患者大嗓門。他最近一次「吼人」,是批評科室一名年輕醫生,起因就是他對患者說話「聲音有點大」。
「被患者誤解甚至怒吼時,醫生難免會覺得委屈。」江學慶說,患者把健康託付給醫生,完全是出於對醫生的信任,所以醫生應儘可能細心,這樣就能避免很多誤會。
「江主任是男醫生,而科室女患者又很多,所以很多地方特別注意。」該院南京路院區甲乳外科護士長周卓慧說,創科之初,江主任就規定男醫生為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做身體觸診時,必須要有女醫生或女護士在場。而且冬天為患者觸診前,他一定會先把手搓熱了再做檢查。
|患者話再多也不會嫌煩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江學慶的專家號是熱門號。如果有查房耽誤門診,他第一時間會和患者微笑致歉,「不好意思,久等了!」對方連忙回答:「曉得您要查房,我們都理解。」
有一位甲狀腺患者王女士曾在江學慶手上做過手術,當天複查想諮詢二胎問題,擔心吃優甲樂對懷孕有影響。江學慶呵呵笑道:「我幫你把藥調得好好的,定期複查,包你生個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
「江主任沒有一點大專家的架子,百問不厭,平易近人。」在住院部病房裡,一位60多歲的婆婆過幾天要做甲狀腺包塊手術,江主任查房時,她拉著江主任問了半天,儘管一些問題已回答過多次,但江學慶依舊耐心地解答。
在病房,江學慶的患者幾乎眾口一詞地誇他「聲音柔和態度好,細緻風趣有耐心」。對此,江學慶坦言「人不可能沒脾氣,但要學會自我控制」,耐心平和的交流有助於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有利於他們積極地配合治療。「其實回到家裡我話很少,因為白天跟患者說得太多,太累了。」
|靠細節去贏得患者信任
2017年,楚天都市報記者曾跟隨江學慶一起往返於門診與病房,發現他對患者問診時非常仔細,簡直就是個「細節控」。尤其對首診患者,常常聊上20分鐘左右,且多以拉家常開頭,比如家住幾樓、平時爬樓喘不喘、每頓飯吃幾碗等。江學慶告訴記者,通過這些細節有助於評估患者身體情況、有無基礎疾病、心功能等,進而判斷其是否能耐受手術。
江學慶主任曾說,「如果醫生不注重細節,患者怎麼能相信,你在為他治病時能方方面面考慮得細心周到呢?」
2017年5月22日,武漢市衛生計生委發出通知,授予江學慶同志「白求恩式的好醫生」榮譽稱號,並號召全武漢市衛生計生系統向他學習。
英雄,走好!
深晚君特選(戳下方標題)
來源 |武漢市中心醫院官網、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
編輯 | 陳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