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業名稱 | 總部 |
---|---|---|
1 | 亨通集團有限公司 | 江蘇 |
2 | 四川華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 四川 |
3 | 富通集團有限公司 | 浙江 |
4 | 金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浙江 |
5 |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 |
6 |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 |
7 | 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廣東 |
8 | 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江蘇 |
9 | 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10 | 合興集團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 浙江 |
11 | 航天時代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 |
12 | 橫店集團東磁有限公司 | 浙江 |
13 | 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14 | 陝西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陝西 |
15 | 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 |
16 | 深圳市海光電子有限公司 | 廣東 |
17 | 永鼎集團有限公司 | 江蘇 |
18 | 深圳市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廣東 |
19 | 山東太平洋光纖光纜有限公司 | 山東 |
20 | 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21 |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22 | 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 | 新疆 |
23 | 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24 | 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25 | 杭州微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26 | 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27 |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貴州 |
28 | 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福建 |
29 | 電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30 | 深圳市得潤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31 | 深圳市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32 | 株洲宏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 |
33 | 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34 | 南通海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35 | 江蘇華威世紀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 江蘇 |
36 | 南通江海電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37 | 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 |
38 | 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浙江 |
39 | 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 | 山東 |
40 | 四川九洲線纜有限責任公司 | 四川 |
41 | 寧波福特繼電器有限公司 | 浙江 |
42 | 廈門法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福建 |
43 | 廣東領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44 | 山東共達電聲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 |
45 | 江西瑞聲電子有限公司 | 江西 |
46 | 嘉興佳利電子有限公司 | 浙江 |
47 | 江蘇通光電子線纜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48 | 汕頭超聲印製板公司 | 廣東 |
49 | 東莞市大忠電子有限公司 | 廣東 |
50 | 通鼎互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51 | 杭州日月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52 | 深圳市凱中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53 | 珠海格力新元電子有限公司 | 廣東 |
54 | 杭州富生電器有限公司 | 浙江 |
55 | 北京元六鴻遠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56 | 深圳振華富電子有限公司 | 廣東 |
57 | 成都宏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 |
58 | 湖北泰晶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 |
59 | 廣東惠倫晶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60 | 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61 | 深圳市麥捷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62 | 安徽銅峰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 安徽 |
63 | 浙江永貴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64 | 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65 | 江西聯創宏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 |
66 | 肇慶華鋒電子鋁箔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67 | 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68 | 湖北瀛通通訊線材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 |
69 | 寧波科寧達工業有限公司 | 浙江 |
70 | 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 | 福建 |
71 | 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72 | 深圳市京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73 | 江蘇上騏集團有限公司 | 江蘇 |
74 | 安費諾商用電子產品(成都)有限公司 | 四川 |
75 | 中電科技德清華瑩電子有限公司 | 浙江 |
76 | 湖南艾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 |
77 | 珠海蓉勝超微線材有限公司 | 廣東 |
78 | 合肥博微田村電氣有限公司 | 安徽 |
79 | 浙江萬馬天屹通信線纜有限公司 | 浙江 |
80 | 上海埃斯凱變壓器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81 | 綿陽開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四川 |
82 | 四川安和精密電子電器有限公司 | 四川 |
83 | 中國振華(集團)新雲電子元器件有限責任公司 | 貴州 |
84 | 深圳市創益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85 | 寧波碧彩實業有限公司 | 浙江 |
86 | 常州祥明智能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87 | 溫州意華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88 | 安費諾商用電子產品(成都)有限公司 | 四川 |
89 | 廣東百圳君耀電子有限公司 | 廣東 |
90 | 江蘇雷利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91 | 江蘇俊知技術有限公司 | 江蘇 |
92 | 江蘇江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93 | 蘇州華之傑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 |
94 | 三友聯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95 | 浙江長城電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96 | 深圳市和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97 | 森霸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 |
98 | 深圳市金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 |
99 | 汕頭高新區松田實業有限公司 | 廣東 |
100 | 寧波天波港聯電子有限公司 | 浙江 |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股市的「畫風」也在近期有了新動向,就A股市場來看科創板行將成為市場的新主線,而一路「看漲」的電子元件成了時下最「吸金」的產業。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電子元件製造行業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會達到150億美元。
處在電子信息產業鏈前端的電子元件產業亟需走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舒適區,在巨大的發展機遇中找準位置、找對出路。
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前景下,集成電路產業亟待做大做強。眾所周知,集成電路產業是具有「三高」特性的產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單憑某些企業或一個行業的「一己之力」很難在短時期內產生規模效應,因而,集成電路產業的崛起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就將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將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作為首要目標,其中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則被列為首要要素。
經過4年多的發展布局,集成電路產業鏈框架搭建基本完成,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圍繞存儲器晶片、電子元件、化合物半導體、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相關的產業集群相繼落成。隨著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集中「上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強勢崛起將會為上下遊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本土的電子元件廠商也將在此過程中同步受益。
與此同時,眾多企業紛紛依託自身優勢積極推進多元化發展。近期,光通信行業的頭部企業長飛光纖在潛江建成國內首個預製棒和光纖智能製造工廠,實現了從單純的工廠製造向「智造+服務」模式的轉型,這將進一步帶動我國光纖光纜市場的發展和技術迭代。
打鐵還需自身硬,每一家電子元件企業都需要通過提升內生動力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進而推動我國電子元件產業形成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優勢。
去年以來的,中美圍繞晶片展開的博弈,讓國人清醒地意識到集成電路產業的國產化已迫在眉睫。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國產替代將成為夯實產業鏈發展的主旋律,這給國內電子元件產業的整體提升帶來機遇與挑戰,同時也為中國彎道超車提供了機會。
作為智能製造產業的基礎性產品,電子元件在工業智能化進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與其相匹配的元件供應鏈的構建也日益得到政府和業內的重視。
元件供應鏈不僅可以為元件研發力量提供專注的支持;也可以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持續的助力。還可以為我國參與國際化競爭提供不竭的動力。可以說,高效的元件供應鏈是實現電子產業在全球化競爭中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充要條件。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行動綱領推進的進程當中,元件供應鏈的構建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元件產業的「中國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勢必將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國際市場,而高效合理的元件供應鏈將是最好的「連接器」。
隨著智能製造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在下遊消費電子產品輕薄化、智能化蔚然成風的當下,電子元件也主動調整步伐啟動了「瘦身」計劃,邁入到了以新型電子元件為主體的新階段。
譬如,智能化終端的快速更新迭代讓印製電路板(PCB)實現了產業升級。無形中已經讓昔日的「大塊頭」化成了「繞指柔」。這使得由日韓主導的FPC產業重心逐步轉向國內進行了轉移。國產柔性電路板企業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國產柔性電路板也得到了華為、OPPO、vivo等國內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青睞。
有人將電子元件的核心石英晶振比喻為人體的「生命之鹽」。事實上,無論是元件家族的電阻、電容、傳感器,還是器件家族的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它們都在信息產業這個龐大的「機體組織」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的應用熱點已從最初的計算機、通信,擴展至自動駕駛、物聯網、網際網路應用產品、移動通信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這為為電子元件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不負所托」。
集成電路產業在科技領域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重塑「有效產能」的定義將是構建半導體產業生態圈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