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張雪雪聊體育,每天帶領大家看最新的體育新聞哦~喜歡請關注我呦!
再也沒有五德了!這一天,塞維亞卡通加體育場舉行了一場歐洲杯比賽,這場比賽本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卻突然讓世界足壇震驚——西班牙隊憑藉借費蘭-託雷斯的「帽子戲法」和莫拉塔等人的進球,以6-0大勝德國隊。其中,控球全場高達70%,投籃次數23-2的優勢十分明顯,可見鬥牛士軍團正如2014年世界盃冠軍一般。
從歷史來看,上一次德國隊以6球慘敗是在1931年5月,雖然這場89年前的友誼賽僅僅是友誼賽,但它並不比奧地利差。正賽中,德國隊之前的最大比分失利還是在1954年世界盃小組賽上以3-8不敵匈牙利,這表明勒夫的球隊在這場慘敗西班牙隊的比賽中創造了史上最大比分。
大家都知道這並不是第一次勒夫的球隊受辱。在2018年世界盃上,德國隊曾經在小組賽1-2不敵對手。在世界盃小組賽中,這是德國隊歷史上第一次在小組賽便被淘汰,從而造成了德國足球的「世紀恥辱」。不過,除了個別選手賽後表示歉意外,官方並未發出任何道歉或解釋的聲音,而是成功甩鍋後幾乎所有選手都實現了自我保障。
因此世界盃之後,飽受指責的足協主席格林德爾並未辭職,曝出管理問題的主教練比埃爾霍夫仍然留任,一度神隱(自封為閉關)的勒夫也回歸大眾視野,表示繼續執教德國隊,而德國足協內部對這一「0票反對」的結果表示同意,自然引起一片譁然。只是念在勒夫曾經帶領球隊奪得世界盃冠軍的功勞,外界質疑的聲音並不太強烈,但卻不想勒夫此後一連串的爭辯,無疑讓他徹底跌入神壇。
2018年3月5日,在塞貝納大街上,寂靜的勒夫突然來到拜仁總部,向穆勒、博阿滕和胡梅爾斯這三名拜仁球員宣布,他們將不再被徵召進入德國國家隊。這位主帥主動「官宣」放棄球員卸磨殺驢在世界足壇上難尋他的例證,尤其是在即將迎來冠軍杯生死戰前的闖入者闖入者闖入者闖入者闖入者激怒了拜仁高層。作為回應,德媒指出,這也許是勒夫和格林德爾之間在背後的利益交換,由於格林德爾多年來一直反對拜仁的持續打壓,勒夫的所作所為正藉此機會向格林德爾進行報復。
不止這些,勒夫麾下的德國隊在歐國聯墊底的表現,以及被「開除」了三將之後的年輕球員們的糟糕戰績,以及縱容特爾施特根叫板諾伊爾的行為也不容忽視。還有,今年,德國隊在新季歐國聯先後戰平了西班牙和瑞士,之後在友誼賽中被瑞士絕平,而勒夫招來了羅伊斯(年齡比穆勒還大),對呂迪格、舒爾茨、若納唐-塔、德拉克斯勒、達胡德等俱樂部替補的復用,難免引起廣泛的非議。
他說:「德國隊5次領先(之後被扳平)。萊夫的戰術失誤給德國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看到很多像舒爾茨這樣的俱樂部替補出現在德國隊首發名單上,我很吃驚。所以現在沒有人願意打開電視看德國隊的比賽,就是因為這個。德國前隊長馬特烏斯舉起了憤怒的勒夫的大旗之後,另一名前隊長施魏因斯泰格也跟進:「我一直認為最好的球員應該是德國隊。大家都忘記了穆勒和博阿滕幫助拜仁贏得三冠嗎?假如我是國家隊經理,他們也會加入國家隊。
引起了人們的期待,德國足協卻最終宣布勒夫留任!
實際上回首最近幾場德國隊的比賽,比如面對烏克蘭的殘局風聲鶴唳,也不會覺得這場0-6慘敗西班牙是個意外。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西班牙球迷還是德國球迷,賽後居然一起為創造歷史的比賽歡呼雀躍,對於無數德國球迷來說,似乎終於看到了德國隊主帥勒夫「下課」的希望了。而且,甚至連德國隊長諾伊爾等人都站了出來,對勒夫的選秀和戰術表達了不滿,可見勒夫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應該下課了。
但在這場慘敗之後,德國足協主席凱勒、國家隊隊長比埃爾霍夫等人第一時間就召開了危機會議,商討的結果是,這場失敗不過是一次「突如其來的事故」,而非全盤失敗,因此勒夫既不會被德國足協解僱,也不會主動辭職。無疑,這一決定立刻引起了外界的憤怒之聲!
針對這一情況,根據德國多家媒體所做的網絡調查,均顯示多達九成的球迷認為勒夫在此時必須「下課」。權威媒體《踢球者》的調查顯示:你覺得勒夫適合繼續擔任德國國家隊主教練嗎?93.78%的受試者回答:奈恩(沒有)!這就好比民意不能被推翻,球迷的憤怒,媒體的不滿,再加上明星們的呼籲,讓德國足協不得不重新審視勒夫的離開。因此,德國足協出於「情感距離」的考慮,宣布給勒夫兩個星期的時間來總結述職,屆時主席團將對勒夫的去留進行表決。
當時德國足協決定召開這次評審會,立刻引起了大眾的歡呼。因為德國足協取消了之前危機管理委員會的保留決定,看起來更像是在憤怒中做出了一個新的選擇。因此,德國媒體和名人分析指出,這實際上是德國足協留給勒夫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它不會像勒夫對待三位傑出球員那樣直接宣布「解僱」,而是希望通過主動提出在兩周內辭職來保住面子。
但殘酷的事實是,這樣的「好消息」並沒有如期到來!從此,縱然媒體強加了強大的輿論壓力,唯獨勒夫一意孤行,不但在這兩個星期的緩衝期內沒有提出辭職,反而還會與比埃爾霍夫一起準備相關材料進行「答辯」,這讓德國足協頓時措手不及。更有甚者,FinancialParker也跟進指出,德國足協面臨的困境是,將歐錦賽改為明年舉行,如果勒夫在這個時候被解僱的話,德國足協可能需要支付高達1000萬歐元的解約金。
因為這齣戲沒有上演,所以德國足協只好於昨天召開了關于勒夫前景的會議,也就是關於德國足球前景的會議。然而,德國足協在會議結束後發表的結論與外界預期完全相反:「儘管對西班牙0-6輸給對手感到失望,但不能、也不應該用一場比賽來衡量國家隊和教練的表現。主席們一致認為,德國隊正在邁向下一年的歐洲杯之路上,一些重要目標已經達成,歐洲杯、歐國聯和甲組聯賽都被定為A組,所以勒夫繼續得到德國足協的信任。
新足球協會主席力保,勒夫果真「朝中有人」
一個人真誠地解釋,而另一個人則表示贊同,所以這場創造歷史最大比分的慘敗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誠如2018年世界盃的恥辱一樣,勒夫繼續執教德國隊。看著這個場景,你是否覺得很熟悉?沒錯,就像俄羅斯世界盃出局後的那場慘劇一樣,不過這次不用找替罪羊了。此外,勒夫還表示,在穆勒等球員在明年五月之前,不會再召回穆勒等三名球員,除非他們的表現比其他人更好。
正是這樣,德國足協折騰了半天,勒夫不但沒有「下課」,甚至連一點讓步都沒有!這樣外界逐漸發現,之前所謂的期待只是期望,德國足協就像是和勒夫合作一齣戲,最終將大眾徹底耍弄一番。作為回應,隨後出現的反制浪潮無疑更加猛烈,比如追蹤報導的《圖片報》便因最終結果而憤怒,甚至撰文諷刺德國足協:「你最後的聲明看起來就像是勒夫自己寫的!」
自此以後,有關這次述職會議的更多內幕也被揭露。舉例來說,代表足協最高層的五位執委會成員對勒夫的態度存在嚴重分歧,其中,堅決反對勒夫繼續留任的秘書長柯蒂烏斯「因病未出席」,而支持勒夫的德國足協主席凱勒不僅贏得了另一位副主席彼得的支持,而且還贏得了19個主席團的多數支持,從而幫助勒夫最終「續命」成功。所以德媒分析,柯蒂烏斯在會議前就已經知道會議結果,所以以拒絕出席的方式表達了不滿,而凱勒的意願則成了最後決定。
一看這個名字,立刻顯露出一個大名,那就是決定勒夫留任後必然從幕後走上檯面的德國足協新主席凱勒。正如前面所說,世界盃之後,勒夫力保的是前任主席格林德爾,儘管這位政治家出身的老兄在2019年4月因受賄醜聞而「下課」(德國足協史上最短命的主席)。從那以後,德國足協進入了五個月沒有主席的尷尬時期——這一職位就像燙手山芋,讓像拉姆這樣的強勢候選人躲開了,而勒夫這一次卻因傷住院了4周以遠的遠離媒體視線。
之後,隨著德國隊掌握了歐預賽出線的主動權,無人能敵的凱勒突然出現,並於2019年9月成為德國足協主席。1954年世界盃冠軍隊長瓦爾特是弗賴堡人,他是凱勒教父,1994年加入弗賴堡俱樂部,2010年擔任主席,2014年當選主席。由于勒夫常年居住在弗賴堡,而且經常到那裡為母隊助威,所以自然和凱勒一直以來都有著緊密的私人關係。有人認為正是勒夫暗中支持(鼓動)凱勒,才讓他接替德國足協主席一職。
在這種情況下,Keller先生在被選為德國足協主席一開始就宣布為避嫌,主動調整足協的管理結構,放棄了國家隊主教練的決定權。但是,在這次自我介紹之後,現在來看凱勒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掩蓋事實罷了——當勒夫成了眾矢之的時,他不但沒有挺身而出大義凜然,反而暴露了臥底身份,成為了「護花使者」。正如德媒所說,在冒著怒火繼續留任勒夫之後,凱勒現在已經將自己與勒夫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甚至不惜成為德國足球史上的罪人!
結論:勒夫,已經不是一個很久以前的教練了。
不管怎樣,在這場鬧劇之後,勒夫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帥位,甚至還保持著一貫的強勢和自信。只是外界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從下臺到走向極端,如今的勒夫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練,更像是一個政治人物,他已經把自己與德國足球管理層緊緊地綁在了一起,同時操縱著權力。就這樣,即便是在孤家寡人中,在外面大罵一通,現在誰也動不了勒夫的職位。在明夏的歐洲杯比賽中,他仍然可以和德國隊一起帶球帶球。
也許,勒夫也有信心自己能夠寫出一個傳奇,就像1998年法國隊主教練雅凱(棄用坎通納)所說的那樣,但如此失道寡助的表現,如此早已過時的戰術,如此固執的姿態,已經決定了他只能越走越遠…
以上是張雪雪聊體育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體育資訊,請關注張雪雪聊體育!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張雪雪聊體育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