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數字中國·2019中國數位化建設高峰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主辦,北京德藝雙馨基金會和中數信安(北京)商務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唐冠天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數字科技企業聯合承辦。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致視頻賀詞,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希望「數字中國」促進全球和平與繁榮。韓國等國的政府部長和外國機構跟著向大會紛致視頻賀詞和新年寄語。
數位化與「數字中國」
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鄒家華向大會致賀信,希望以「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思想理論為指引,以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實踐,以數位化技術、產品和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數字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中國數位化建設的歷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會主辦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張星星在致辭中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科技創新』和『數位化創新』席捲中華大地,服務於政府、民生和企業的數位化應用和數位化服務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張星星認為,中國的數位化浪潮、數位化時代、數位化革命,無疑將推動世界邁向數字新時代。從信息化到數位化,再從數位化到數字中國,遞進的是政府對國情的洞悉,是政策制定與政府機構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質量提升和強化民生服務的與時俱進。
數位化與計算機史
讓記者感動的是,年近八旬的著名計算機專家、國家「火炬計劃」奠基人和中國計算機史第一人徐祖哲教授親臨大會,為大會做了題為《中國數位化進程和展望》的主題報告,為與會代表生動講解和悉數呈現了中國數位化建設60年發展歷程與成果。
徐祖哲教授從1959年中國首臺通用電子計算機的交付使用與中國首臺大型電子計算機問世(中國數位化建設之始),到1965年中國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誕生(中國數位化建設之初);從1983年運算速度每秒上億次的銀河巨型機問世(中國數位化建設之創),到1987年中國首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電子郵件從中關村發往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中國數位化建設之序),實現中國與世界的第一次連結,揭開了中國人使用網際網路的序幕,回顧了中國數位化60年發展歷程。
數位化與「一帶一路」
「大數據是『一帶一路 』國家新的合作增長點。數字『一帶一路』為港口、鐵路、公路、機場、管道等系統發展打破文化隔閡和技術壁壘,大大提升了系統高效性和穩定性。」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梁昊光教授在他做的《數字一帶一路發展前景與展望》主題報告中指出,「數據全球化已經成為繼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之後全球化最新的發展趨勢,獲取和利用數據的能力日益成為國與國競爭的一個關鍵指標,數據權已成為繼陸權、海權、空權之後的新型權力模式。」
數據主權,是一個國家對本國數據進行管理和利用的獨立自主性,即對本國數據依法進行控制和自由管理的權利。在數位化時代,數據主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運用數位化技術構建空天地、天地人、人機物一體化的數字世界。平臺通過構建宏觀大尺度邏輯矩陣系統對多維數據進行大規模交互式、並發運算,保證算法不被複製和數據唯一性,因而可以實時和動態地對數據進行保護,維護個人、企業乃至政府的數據主權。
梁昊光教授說,數位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市場空間巨大。ITU的數據顯示,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固定電話、家庭電腦、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的平均普及率分別為15.87%、49.03%、11.51%和45.01%,信息基礎設施整體薄弱,應用普及率整體偏低。
國家信息中心分析得出的結論亦是如此。2018年9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絲路暢通度指數」。「指數」顯示,敘利亞、馬達加斯加、阿富汗和緬甸、柬埔寨、印度等國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比較低,且前三國與我國數字絲路暢通水平較低,與這些國家的數字經濟合作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以色列、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家信息化發展水平雖較高,但與我國數字絲路暢通度水平較低,是未來數字經濟合作的重點潛力國家。
梁昊光教授介紹說,在「一帶一路」北京峰會上,中國政府倡議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阿富汗通信和信息技術部籤署《信息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哈產能合作基金投入實際運作,籤署支持中國電信企業參與「數字哈薩克斯坦2020」規劃合作框架協議;與土耳其、波蘭、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籤署《關於加強「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合作促進信息互聯互通的諒解備忘錄》,推動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信息經濟等領域合作。中國環境保護部發布《「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
中國數位技術正闊步走向世界,中國60年數位化紅利,正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收益。
數位化轉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論壇最後一個報告,是由論壇承辦單位——中數信安(北京)商務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唐冠天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劉欣華在完全脫稿的情況下做總結性發言,引發全場陣陣掌聲。
劉欣華說,當前,我國在基本完成工業化後正在從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在基礎信息全覆蓋條件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民覆蓋和城鄉一體化;需要打造滿足人民需求的現代服務基礎設施,這個現代服務基礎設施,需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和全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推進實施。
「2019年,是中國數位化轉型之年」,這是劉欣華最後提出的觀點。他認為,2019年,隨著各地數字政府建設規劃的出臺,政府管理事務必然走向「數字監管」模式;企業CIO的職能將被「數位化」了的CEO替代。麻省理工學院一項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39%的企業將強化數據管理並提高員工的數位化技能,大型企業將加速數位化變革,信息技術企業將改進和更新其雲服務策略。在社會層面,對數字體驗和數字科普的需求將大增,消費領域數位化趨勢加快。在教育系統,數據科學將被格外重視,數據人才將供不應求。
2019年,將迎來中國5G開通網絡服務,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將能滿足用戶對大數據應用和數位化服務幾乎所有的需求,距十九大提出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目標越來越近了。
在全球數位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和數字中國建設將全面提速,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的使命任務將如期完成,人們不斷嚮往的數字生活亦將如願實現。
下午的高峰論壇,由CCTV-2節目主持人姚雪松主持,劉欣華主持了「中國數位化建設高端對話」。
作為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中國·2019中數信安年會」於15日上午舉行,中數信安中執委主任於旭陽圍繞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做了集團年度工作報告,發布了2018年中數信安集團在以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項目為核心的商務服務、工程建設、人才供給、黨組織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並部署了2019年工作計劃。
據悉,截止目前,中數信安和唐冠體系已有合伙人企業5000餘家,合伙人企業骨幹5萬人以上;在全球開發者平臺上已完成註冊工程師17000餘名,通過系統認證的2000餘名;人才建設方面,可滿足1000萬人才容量的人才資料庫開發完畢。
經過四年多的建設和發展,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市場價值,其中,基於數位化綜合服務平臺項目的智慧財產權省級區塊鏈價值達到1000億元,基於數字社區近1萬份合同形成的新增定增優質固定資產價值1萬億元、智慧財產權價值10萬億元,基於數字社區15年平臺運營期的預期市場價值10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