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製造業的春天來了嗎?
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
10月7日,一隻蒼蠅亂入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在彭斯的白髮上叮了2分鐘才飛走,這個有趣的小插曲頓時在美國網絡上火了。
拜登團隊迅速蹭了一波熱度,第二天就推出了一款售價10美元的蒼蠅拍,上面印著「要真相,不要蒼蠅(謊言)(Truth Over Flies)」。
拜登團隊發言人稱,近35000個蒼蠅拍,推出幾小時後便告售罄。
拜登的官方應援店鋪上架的蒼蠅拍
這不是拜登團隊第一次用應援周邊商品蹭熱點造勢。
在川普與拜登首場辯論會的兩天前,拜登團隊就開售印有「我繳納的所得稅比唐納·川普還多」的T恤、紐扣及貼紙,此前《紐約時報》剛爆出了川普涉嫌逃稅的醜聞。
福克斯新聞:拜登團隊迅速利用川普的稅收報告,推出T恤、紐扣和貼紙
往年美國大選到了這個階段,手幅、旗幟、帽子、文化衫等應援品早已充斥大街小巷,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應援轉戰線上,卻意外帶火了一批拼創意、抓熱點的應援周邊產品。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應援現場稍顯冷清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可以歸類為「小商品」的應援周邊產品,多為美國本土製造。
說到玩轉應援周邊產品,川普團隊才是老玩家。
2015年大選,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小紅帽風靡全美,為川普當選立下汗馬功勞,而在不久前,川普團隊再次將「MAGA」印上了口罩。
川普團隊推出的口罩「周邊」
川普新冠肺炎尚未痊癒,美國白宮禮品店官網就開始預售川普戰勝新冠紀念幣,售價100美元,限量2500個。
白宮禮品店開啟紀念幣預售
兩黨總統競選團隊的創意之所以能迅速轉化為產品,離不開背後的「美國製造」。
比如拜登應援官網Team joe store的產品,均出自一家名叫Bumperactive的印刷公司。
這家位於德克薩斯州的工廠,擁有成熟的成衣印表機和熱壓系統,可以快速根據需求定製出T恤、橫幅、貼紙等系列應援物品。
川普團隊背後也有美國工廠的身影——分別是Ace Specialties和Cali-Fame。
前者自2015年以來一直是川普競選活動的官方商品提供商和分銷商,生產橫幅、標牌、徽章、腕帶等產品,後者則以製作25美元一頂的MAGA應援帽而聞名。
Ace Specialties位於洛杉磯,以製作石油工人制服起家,創始人克裡斯託·馬哈富茲人稱「川普背後的女人」。
克裡斯託·馬哈富茲(右三)和她的團隊
2015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遇冷,馬哈富茲差點破產,幸運的是,她在川普的競選公告中發現了商機。
「我在後臺看到了一些襯衫,然後說,『哦,那真是糟糕的設計,我能做得更好』。」五天後,馬哈富茲將印刷有「Team Trump」和「 Women for Trump」的樣本寄到川普大廈,並最終拿下川普官方應援商品的授權。
Ace設計的應援商品
Ace以設計聞名,並在官網廣發英雄帖——「只需要發送您的設計,我們將處理剩下的一切。」藉此不斷推出新的爆款。
為了跟上不斷增加的訂單量,Ace的工廠已從7000平方英尺擴展到40000平方英尺。
Ace工廠
Cali-Fame同樣位於洛杉磯,30000平方英尺的工廠中約有100名員工。它為川普的高爾夫球場造了十年的帽子,因此得以參與競選商品生產。2015年,Cali生產的MAGA帽,成為那次總統大選的標誌性圖騰。
Cali工廠工人正在生產MAGA帽
競選財務記錄顯示,這家老牌美國工廠已經出售了數十萬頂MAGA帽。
Cali-Fame公司總經理蒂姆·甘迺迪說,自從他父親1977年買下公司以來,一直在克服勞動力成本上漲、員工縮編、技術變革以及廉價海外勞動力的激烈競爭。
Cali生產車間
為了應對變化,Cali-Fame一直專注於帽子的設計和研發工作,並於最近開始涉足街頭服裝和都市時尚領域。
Cali-Fame經歷的困擾,一度是美國製造業集體面臨的窘境。
自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大量美國公司陸續將製造崗位「離岸外包」——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從2000年到2010年,美國製造業就失去了近600萬個工作崗位。
在經歷大幅下跌後,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近年來有微弱反彈。 圖: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不過,隨著海外人工成本不斷增加,製造業平均工資差距帶來的成本優勢正逐步減弱。
同時,由於美國生產自動化程度更高,工人生產效率更高,一些美國企業遷回本土生產後,可不同程度對衝勞動力成本的差距。
其次,頁巖氣革命帶來了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讓美國製造業成本變得競爭力十足,目前美國工業用電價格比其他出口大國低30-50%。
外加更低的物流成本,政府的呼籲和補貼,一些美國製造企業已決定將其產品重新上岸生產,逆轉外包趨勢。
2000年,美國電器製造商惠而浦在中國和印度建立了大量工廠,現在,該公司正在返回美國建廠。
8月6日,川普到訪惠而浦製造工廠
脆弱的供應鏈也在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
以此次疫情為例,許多公司花了全款,卻未收到合格口罩。
為此,美國正從國家產業戰略層面強力推進補鏈強鏈,美國公司如3M,Honeywell和Prestige Ameritech Ltd都在投資擴大本土生產規模,以確保未來幾年可以保證國內供應。
疫情不僅讓防疫物資生產回到美國,也讓美國消費者對帶有美國製造標籤的產品需求急劇增加。
Google趨勢圖顯示,包含關鍵詞「美國製造」的網絡搜索,自2020年3月起激增。
社交媒體上,充斥著美國人將經濟刺激資金用於購買美國製造產品的呼籲。
在Facebook在線零售商的評論部分,也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產品在哪裡製造」的提問,亞馬遜等在線平臺和品牌都注意到了這一趨勢,並及時做出了反應。
「美國人希望,從衣服到汽車到軍事零件,從玩具到iPhone到醫療等所有產品,都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生產和購買。」專門銷售美國製造商品的made in America store網站負責人表示。
其實,早在2013年,《消費者報告》對美國人的民意調查就顯示,60%的受訪者表示,即使支付更多的錢,也會「購買美國貨」。其中,61%的人認為美國服裝和鞋子的質量要比外國商品好。
從made in america store上的商品看,美國製造的商品正越來越平民化,售價低於10美元的商品高達數百種,囊括從化妝品到日用品等多個類目。
Made in America store 網站
當然,美國製造業的春天是不是真的來臨還未可知,但全球製造業的大洗牌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