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保溫杯作為冬天的標配幾乎是每家必備。寶媽們為了孩子能喝上溫熱的水一般都是走到哪裡把保溫杯帶到哪裡。
可是今天刷短視頻的時候,小編就被一條消息嚇到了!
據銀川日報的抖音發布,一保溫杯突然爆炸,竟然都把天花板砸出個大洞!如果當時有人在場,後果不堪想像!
果不其然,就在去年8月份,一個女孩被保溫杯炸傷右眼!
專家解釋道,紅棗在水裡泡發後會發酵,密閉的空氣加膨脹的氣體,在擰開瓶蓋的那一瞬間,就造成了「噴湧」。
除了這樣長期發酵爆炸的風險,央視還曾曝光了一批「奪命」保溫杯!
北京消協買了50種保溫杯並進行檢測,其中竟有19種不合格!
記者用50種保溫杯分別泡茶,蓋緊杯子,放了72個小時。
72小時以後,再打開這些杯子,發現水杯的內壁有明顯被腐蝕的痕跡。
將這些杯子和茶水送去實驗室檢查,發現茶水中的鉻、鎳、錳等含量值均超標。
最後,記者介紹,保溫杯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均是由於內膽重金屬含量超標,用它裝熱水,倒出來就變成了「毒水」!
鉻超標,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紅斑水腫。
鎳超標,會引起鎳中毒,刺激呼吸系統,損害孩子的皮膚。
錳超標,降低孩子免疫力,引起食欲不振,嚴重則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力。
長期飲用這樣的「毒水」,孩子很有可能患上慢性中毒,健康狀況更是令人擔憂!
那麼好的保溫杯要具備什麼特點,媽媽們又該怎麼為孩子選擇呢?
選購保溫杯最關鍵的要點在於材質,包括內膽材質和塑料部件材質。
1. 內膽材質
保溫杯的內膽材質,是由不鏽鋼材料製作而成的,常見的不鏽鋼材料有201,304和316。
304不鏽鋼是國家公認的食品級不鏽鋼,有良好的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蝕性,如今市面上大多數保溫杯都是304不鏽鋼。316不鏽鋼的品質則高於304不鏽鋼,是醫用級不鏽鋼,價格偏高。我們要買的保溫杯的內膽材質,必須是304不鏽鋼或316不鏽鋼。
201不鏽鋼是工業級不鏽鋼,耐腐蝕性低,錳的含量也比較高,攝入過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不建議購買。
在購買保溫杯時,首先打開蓋子,看看內膽底部或是瓶口有沒有打上鋼印。
SUS304、S304XX(S30408)、304、18/8、18-8、06Cr19Ni10(Ni後的數字通常在8以上),這些標識都表示內膽材質是304不鏽鋼。
US316、S316XX或316,這幾個標識則表示內膽材料為316不鏽鋼。
2. 塑料部件材質
除了內膽部分外,保溫杯上塑料部件,例如杯子蓋、吸管等,也該重視。
杯蓋會和水直接接觸,因此杯蓋的塑料材質,最好選擇食品級材質。
吸管則會與嘴直接接觸,最佳的材質是食品級矽膠材質,這也是嬰幼兒選用的吸管材質。
這些塑料部件的材質,一般都在使用說明書、或是產品介紹處能看到,媽媽們要仔細檢查。
3. 其他性能
另外,保溫杯的保溫效能和密封性能,也是重點考察部分。
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效能:可以將開水倒入杯中,過2、3分鐘後用手摸杯子。如果瓶身不發熱,只有杯口輕微發熱,說明此款保溫杯的保溫效能優秀。
檢測保溫杯的密封性能:可以在杯中倒入水開始,將杯子倒置2~3分鐘,看是否有水滲出。符合國家標準的優質保溫杯,是不會滲水的。
另外,除了選擇好保溫杯的材質外,最好在每天使用完保溫杯後,都徹底清洗一次,這是防止產生異味和汙漬的根本方法。清洗時需要面面俱到,杯麵、內膽和瓶蓋都需要清洗。
洗完之後,不要馬上蓋上杯蓋,應徹底晾乾後再蓋上,以免保溫杯有異味。
清洗的具體步驟為:
1.杯內放入少許食用鹽,加溫水搖勻,靜置5-10分鐘。
2.用軟毛刷或布輕輕刷洗內壁,用水衝淨。
3.取下杯蓋,在牙刷上擠上牙膏,輕輕刷洗杯蓋縫隙,用水衝淨。
4.洗完後將杯蓋和杯身分別放置,徹底晾乾。
文章內容來源:央視新聞、騰訊新聞、上海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