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科幻電影裡,預知未來通曉過去都是神奇的能力,擁有了它不僅可以避免災難,更進一步甚至就意味著掌握時間。
而作為三維世界裡的普通人,這始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雖然某些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人似乎天生更加敏銳,能對未來有某種特殊的感應,或許是在夢裡,或許是腦中無意識的驚覺,常常能吐出不可思議的話,而且還得到某種驗證。
這種無法用現代科學解釋的現象讓人越發深信,萬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但你知道嗎,雖然預測未來很詭異,但很早以前,就有科學家認為這事沒那麼難。
這人就是科學決定論的先驅,法國科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他曾表述過有一個很出名的觀點,就是如果能知道宇宙中所有粒子在某一個時間區間內的位置和速度,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它們曾經以及將來的時刻的行動。這種思想一直是科學的中心教條。
只是,在實踐起來的時候,這種能力受到方程的複雜以及它們混沌的屬性幹擾。如果你知道蝴蝶效應,就能夠理解某個地方一件微小的事情就可能會導致其他地方重大的變化。我們無法預測所有事物的行為,也就無法預測南方蝴蝶扇動翅膀所引發的局部大雨,這是雖然現代工具已經如果精密,天氣預報還總是出錯的原因。
即使如此,這至少表明了一件事,我們在原則上是可以預測未來的。
那麼為什麼事實上我們卻做不到呢?
當量子力學出現的時候,人們終於意識到不對了。在1927年德國物理學家沃納·海森伯提出,我們根本無法準確知道基本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因為觀測粒子就需要光線,但人無法使用任意少量的光線,必須會使用到量子,這會擾亂粒子的速度,讓它變得更加不可預測。
這就導致了一個情況,當我們能測量粒子位置的時候,就越無法得知它的速度,粒子位置和速度不確定性的乘積,將一直大於普朗克常數與2倍粒子質量的商。這杯稱為不確定性原理。
不確定性原理打破了科學決定論的觀點,這註定了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因為誰都永遠無法得到想要的數據。
但我們的大師愛因斯坦卻並不認同這種不確定性,他認為潛在的事實是,粒子本有明確的位置速度,只是光的量子性質讓我們無法觀測而已,不過這種被稱為隱變量的觀點還是被推翻了。約翰·貝爾設置了一個實驗,證明了隱變量的不靠譜。
量子力學認為,粒子是由波函數表示的,根本沒有明確的位置和速度。但我們可以在一個小區域取極大峰值波的函數,這樣不確定性就會縮小。波函數的大小能讓我們確定在哪裡可以找到粒子,從點到點的變化中可以發現它的速度。
只是波函數到靠近峰頂的時候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時速度的不確定性會很大,而我們擁有波函數,速度的不確定性很小時,位置的不確定性又會很大。
我們是可以預測到波函數的,但不能預測到粒子的位置以及速度。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只能讓我們預測到僅僅是它位置和速度的組合。而且宇宙中存在我們根本觀察不到的黑洞內部,所以它的不可預測性變得更大了。
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一天未來人類能突破這些限制,探索出不可知的未來。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畢竟制約宇宙的定律準許我們有這樣的可能存在,那麼何不期待一下呢。也許那些目前可以預知未來的人,正是解鎖了一些特殊感覺?
你曾經有過類似這種預知未來的經歷嗎?歡迎說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