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數字報-追溯海南110萬陳姓宗親起源

2020-12-02 南國都市報
  宗祠文化如同那一抹濃濃的鄉愁,始終牽繫著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心。近年來,漂泊海外的華人華僑渴望落葉歸根,希望來瓊認祖歸宗,卻發現老祖宗的祠堂已經損毀殆盡。近期,有關海南陳氏大宗祠即將重建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島內外陳氏後裔極大關注。

  據海南潁川歷史研究會統計,海南人口近900萬人,其中,姓陳的後代人口數量就有110多萬人,屬於海南人口中的大姓。而有關海南陳氏宗親起源,陳氏大宗祠的過去、建設的現狀等情況,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本報記者 石祖波 

  實習生 符欣怡 文/圖

  尋根溯祖 陳姓起源

  陳姓出自媯姓,是大舜的後代。西周陳姓受姓始祖媯滿(舜帝三十三世孫,諡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和胡氏的受姓始祖)。「陳」最初是一個地方,本來是太昊之墟(畫八卦之所),周武王把這個地方封給了舜的後裔媯滿(稱為胡公),還把女兒嫁給他。後來,胡公十世孫媯完因故奔齊,以國為姓,創造了「陳」這個姓氏,即陳朝國姓。胡公滿本支所繁衍的陳國,傳了二十五世,到媯健當政時被秦始皇所滅。陳國滅亡,但陳姓子嗣眾多。

  東漢學者陳寔的二十四世孫、南陳後主陳叔寶的五世孫陳旺,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在江西九江建莊,創立「江州義門」。這一支陳氏由於萃族同炊,八代不分家,受到唐僖宗旌表為「義門陳氏」,因而得名。

  宋嘉祐七年(1062年),義門陳氏建莊合炊累計歷時332年,聚居15代,一家已達到397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被稱為「天下第一家」。齊國公、吳國公等重臣均為義門陳氏子孫。

  奉旨遷徙 子孫遍布海內外

  陳氏家族曾因過於龐大,甚至給統治者帶來危機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分家、分開)居住,宋仁宗採納,以陳氏孝義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範,教化民風為由,下旨勸其分析,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七月派人監護分析,將義門陳氏家產分為338份,以義門陳氏第十五代為莊主,依派拈鬮,遷往全國16個省(其中遷入福建開族的有16派支)、市的144個縣,故有「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1063年三月,這個大家族最悲壯、最恢宏的大分莊、大遷徙便開始了。義門陳氏分析時,將可供千口人飯的大鐵鍋吊到房梁處落到地面砸成碎片,每家收藏一塊鍋鐵,還發了一張用白布繪製的巨幅家譜世系圖,直到現在還有後代收藏。

  目前,陳姓是當代中國第五大姓,古有「陳氏遍天下,淮陽是老家」一說。在清朝和民國,陳姓曾是第一大姓;現今在南方、海外也是第一大姓。陳姓在中國名義人口約7000萬,越南超過1150萬,全球則9000萬之多。據海南潁川歷史研究會介紹,海南人口800多萬人,陳姓人口就有110多萬人。

  海南陳姓宗親起源

  據海南潁川歷史研究會秘書長陳泰柱介紹,「海南陳氏後代大多遷徙自義門陳氏。」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村委會荷蘭村,曾藏有一卷《陳氏長支族譜》,據稱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其先祖陳淑山抄自光緒十九年(1893年)所修的《陳氏族譜》。

  「太祖敬忠,字泰謨,原籍福建興化府莆田縣坎頭村,元至正二十一年避亂福州府福寧縣。明洪武三年,以恩撥瓊山教授,生二子,長思猷、次思誨。公攜思誨回籍,留思猷居於瓊山鹽田村……」據《陳氏長支族譜》記載,陳敬忠曾是海南一百多位陳氏渡瓊始祖之一。他從原籍福建莆田來瓊,元末的1361年,才因避亂前往福寧,並於明初的1370年,受「恩撥」來到海南瓊山,就任瓊州府學教授。

  此外,明代正德《瓊臺志》也有對陳敬忠的記述,他雖然不是舉人或進士出身,但飽讀詩書,學識淵博,育人有方。能得到後人的這等評價,足見在大明開國之初,百廢待舉之時,陳敬忠算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了。

  然而,敬忠公不久後便帶著次子陳思誨返回福建,留下長子陳思猷,並落籍瓊山縣的鹽田村,向北毗鄰瓊州海峽而居。陳敬忠的後人在鹽田村繁衍生息,其孫子陳定吉生了5個兒子,於是就有了今天宗族內部所稱的5個分支。他們在鹽田村一住就是230餘年。直到1605年的那場大地震,讓陳敬忠的長支十一世孫德剛、德良、德瑚、德弘、德明兄弟5人分離,此後,陳敬忠的後代,在海南島內廣泛遷徙。目前,分布在了海口的演豐桂林洋一帶和文昌、瓊海,定安、屯昌、樂東、三亞等地較多。

  數百年來,陳敬忠作為歷史上海南陳氏的功勳先祖,備受後人敬仰。

  新海南陳氏大宗祠

  預計將於年內建成

  宗祠既作為族人供奉先祖的地方,也歷來作為教育後輩、教書育人的地方。陳敬忠來瓊後興辦學堂,明清兩代,在科舉取士的年月,他的後裔雖然沒有幾人登科折桂,卻不乏熱衷文化、教育事業的人,即使是在近代、現代和當代也如此。

  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為紀念渡瓊始祖,陳敬忠的十六世孫陳文鳳倡首和主持修建「陳敬忠公宗祠」,落成於湖塘村東側。慢慢地,這座祠堂演變成為教育場所。

  族譜資料記載:光緒六年(1880年),廢科舉而興學堂之風日盛,湖塘村的陳一香謀求新學,北上廣州就讀於康有為倡辦的簡易師範學校,畢業後返鄉,報請政府,將「敬忠學館」改為「廣東省立繩正小學」,後來改為縣立。

  據陳泰柱介紹,「「繩正」又有「糾正」的意思,古代木工鋸木頭,往往用帶墨的繩線牽引,彈下來就是一條筆直的線,先輩們將學校名字取名為繩正,也是希望能夠讓本族及周邊學子從中受益。」

  在原省政協主席陳玉益宗長和眾多宗親的支持及海南省潁川歷史研究會的推動下,目前,重建海南陳氏大宗祠已於2013年底在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塔市舉行了奠基儀式,並於2015年1月20日完成封頂,預期將於年內建成。

  「新的海南陳氏大宗祠,就位於原『陳敬忠公宗祠』、繩正小學舊址上。」陳泰柱告訴記者,新的海南陳氏大宗祠(即海南陳氏文化聯誼會館),選址坐落於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村。項目佔地20多畝,建成後,祠堂內將供奉舜帝、胡公、寔公這三位陳氏先祖的祖像。

  據了解,海南陳氏大宗祠後三間殿堂的主體結構工程建設已基本完工。這是一座三進「中」字型的古典式建築,內設海南陳氏大宗祠、陳列館、功德堂、聚星堂和文化長廊等建築物。會館具有搜集、研究及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緬懷祭拜陳氏過瓊先祖,以供海內外宗親聚會聯誼和表彰眾子孫努力奮鬥報效祖國之業績、緬懷先人問祖歸宗等功能。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換腎手術後4萬治療費讓她發愁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 易帆)23日,來自海南東方的26歲的李如晶向南國都市報求助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飼養鱷龜當野山龜賣
    南國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 袁蘭)近日,家住海口市龍昆南路昌茂花園小區的林大爺,看到小區外有人賣「野山龜」,心地善良的他最終花了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焚風效應」了解一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姚皓 通訊員 邢彩盈)據海南省氣象局統計,5月1日至8日,全省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個腿骨折 一個腦出血
    南國都市報5月5日訊(記者 楊瓊文 文/圖) 瓊海市龍江鎮一對15歲的雙胞胎兄弟騎電動車去嘉積鎮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涉嫌用靈芝粉生產普通食品海口瓊山區一企業被...
    南國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 蒙健  文/圖)靈芝一向被作為藥材使用,而並非食品,更不能添加到食品中使用
  • 企鵝是對愛情忠貞的動物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南極企鵝訪問海南暨冰雪嘉年華活動為方便市民購票,南國小讀者俱樂部面向全省家庭推出優惠親子套票。套票分為兩種:「2+1」套票(130元):即2個大人帶1個孩子;「1+1」套票(80元),即1個大人帶1個孩子,在海口市區範圍內提供送票上門服務。想要報名的家庭,可撥打66810223、66810226、66810242具體諮詢。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在都市逛熱帶雨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康景林 文/圖  神奇的熱帶作物  南藥與美食可兼得  1月1日上午9時,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正式揭牌開園。冬日暖陽中,海口市民扶老攜幼進園觀賞,體驗了一把在都市熱帶雨林間遊園的樂趣。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隻已死亡海豚漂到三亞灣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5日訊 (記者 沙曉峰 文/圖)4月15日中午,一隻死亡的海豚擱淺三亞灣附近海灘。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三亞大東海鯊魚咬人?
    南國都市報7月17日訊(記者 譚琦)17日11時47分,@海口網警巡查執法 發布了一條微博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儋州雪茄攜手世界知名品牌
    南國都市報11月2日訊(記者 梁振文 通訊員 何秀玲)11月1日下午,多米尼加共和國IEMCA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成片芒果被果蠅咬壞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 林文泉 文/圖)近日,又到了海南芒果上市的季節,在白沙邦溪鎮種植上百畝芒果的楊女士卻高興不起來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種益智也能掙錢蓋樓娶媳婦
    南國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 石祖波)「努力存錢,爭取早日找到另一半。」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中華白海豚「組隊」來昌江鬧海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0日訊(記者 譚琦)10日上午,昌江鯨豚救護隊隊員在昌江海域偶遇數隻海豚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21年致力破解英語單詞記憶「密碼」老專家將來...
    7樓第一會議室  「英語快速記憶教學法」空降海南、能助學生英語中考高考成績提高30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馬國群教授攜國家級實驗課題來海南傳經送寶,眾多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為之振奮。 南國都市報記者 許欣 王燕珍  中小學生倒苦水: 英語成績總是提不上去  最近幾天,設於南國都市報的諮詢熱線電話全天候響個不停。在諮詢英語快速記憶教學法的同時,不少中小學生大倒苦水:學習已經很努力,但英語成績總是上不去。而家長們也有一肚子的困惑:投入很多精力、財力幫助孩子學英語,但收效甚微。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雷公墨成「瘋狂的石頭」?
    南國都市報8月25日訊(記者 王燕珍 )看過電影《瘋狂的石頭》的人都知道,夢想著撿到不起眼卻價值連城的石頭的人有多瘋狂
  • 愛看體育新聞的《南國都市報》老鐵粉收藏舊...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記者田春宇)近日,2020海南自貿港粉絲節暨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慶活動熱度不斷提高,20項主題活動的陸續推出令粉絲們十分關注,其中,粉絲參與度最高的當屬「老鐵榜」徵集活動,其中不乏20年的「磁鐵粉」,也有還在讀書深造的「青木粉」等,活動熱度空前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片葉子鋪就五彩「斑蘭」創業路
    南國都市報記者 陳康 文/圖  敢闖敢試 從做汽車銷售到賣辣椒醬  今年33歲的梁文彬在讀大學期間就開始「折騰」,課餘時間做些賣家鄉土特產和維修電腦的活,掙點零花錢。  2009年,在武漢讀大學的梁文彬,畢業後回到海口與同學一起做二手車買賣,兩年後又入股開起了車行。梁文彬說,做了四五年汽車交易,並沒有賺多少錢,但積累了一定的人脈,於是他又改做微商。
  • 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 | 鐵桿讀者張諾:我常為南國都市報正能量...
    張諾(退休職工)我叫張諾,今年57歲,海口人,是一名退休職工,是《南國都市報》的忠實讀者,從10多年前起,就堅持每天都看報。如今現在手機信息發達,這兩年我的家人也曾勸我不要花錢訂閱《南國都市報》,建議我上網看新聞就可以了。可是我覺得報紙很詳盡,衣食住行都會有報導,而且每天走出小區去到門口拿報紙,讓我有一種期盼,也可以鍛鍊身體,所以我還是堅持每年訂閱你們的報紙。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百年古村藏神秘洞
    海南萬寧市東澳鎮分洪村委會水溝村,是太陽河畔一個有著超過600年歷史的恬靜古村,水溝嶺上發現有明代嘉靖年間的摩崖石刻,有祈雨石碑石像,還有留存數百年的古墓。最神奇的是,山嶺上的同雲洞幽深神秘,流傳著傳說和佚事。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發掘保護古村山洞,步東山嶺之後,讓文化古村煥發美麗鄉村魅力。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600米深的海溝中取「潔淨」水
    南國都市報2月11日訊(記者 楊瓊文)記者11日從萬寧市獲悉,萬寧市委、市人民政府近日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