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採摘和耕作、石磨體驗、推獨輪車過獨木橋、擔扁擔走梅花樁、上山撿雞蛋、識別和比較麥苗與韭菜、辨認小動物的雌雄……這些有趣的學農項目,聽起來就已經讓大城市裡的孩子好奇不已。明媚春光中,真正去通州區的第五季臺灣園體驗一回,相信小朋友們更是會樂在其中,感受到在大自然裡勞作的生動與美好。
剛過去的清明假期第一天,7歲半的天天和爸爸媽媽開車來到了第五季臺灣園,剛進園區大門,就看見道路兩邊都種滿了各種果樹。在這裡工作的王伯伯告訴天天,這裡有果樹十萬餘棵,100多個品種,糧食蔬菜農作物20餘種,野生植物花草50餘種,有山體湖泊400餘畝,像是一個大型自然博物館。
其中,100畝聯棟溫室是北方最大、品種最全的臺灣珍奇熱帶水果園,天天首先來到這裡,看到了香蕉一生不同階段的生長曆程,還有許多稀奇的熱帶水果奇妙的成長過程。以前,他只在水果攤兒或超市看到過這些被摘下的水果,並不清楚它們長在樹上的樣子。王伯伯指給天天看,香蕉花是啥樣子,告訴他木瓜名字的來歷,王伯伯滔滔不絕的介紹著,這一切都讓天天聽得十分入迷:「木瓜樹是草本還是木本植物?世界是最大的水果是什麼?你能辨別這裡的橘子和臺灣紅檸檬嗎?」問題提出以後,王伯伯帶著天天一一在熱帶水果園找到答案。
熱帶水果園外,還有動物飼養區和學農體驗區。在去動物飼養區的路上,王伯伯笑著對天天說:「你每天都要吃很多種糧食、蔬菜,你知道它們都是怎麼長出來的嗎?你能分辨出韭菜和麥苗嗎?別說你,哈哈,你的爸爸媽媽或許也鬧不清呢!曾有大人指著我們的麥田驚嘆:『哇塞,好大一片韭菜呀!』」隨後,王伯伯還對天天講解了很多農作物和養殖動物的小常識。天天得知,這裡有20多種動物,除了常見的雞、鴨、鵝、馬、牛、羊之外,還有國家野生保護動物獼猴、梅花鹿、孔雀等,甚至還有2米高的大鴕鳥、會唱歌的鸚鵡。這麼多動物裡,天天最喜歡的是剛出生的小羊、小馬、小毛驢,它們和小朋友們可親近了,天天跟著王伯伯學習怎麼分辨雌雄,怎麼給它們餵食,忙得不亦樂乎。在這個區域,天天餵完小動物,還拿起小籃子,去雞窩裡撿了幾個熱乎乎的雞蛋,感覺有趣極了。
和動物們親密接觸後,天天還在學農體驗區進行了簡單的農事體驗,實打實地理解了古詩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底是什麼含義。天天首先體驗了一下拉犁播種,以前他在電視裡看到過,在沒有機械的年代裡,播種除了靠人力,就只能靠牛拉套,用犁開溝播種。在這裡,五個孩子一組,天天生平第一次和其他小夥伴兒一起,體驗了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感受。兩人拉犁,一人扶犁,一人播種,一人碾壓,才能完成播種任務。「原來,農民伯伯種莊稼有這麼辛苦。」放下農具,天天擺著酸痛的小手對媽媽說。
最後,王伯伯又帶著天天去體驗了推石碾子、石磨磨糧食、磨豆漿、滷水製作豆腐的全過程,王伯伯對天天的爸爸媽媽說:「園區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十臺小石磨,孩子們和父母們可跟隨工作人員集體體驗。此外,我還推薦你們再來的時候,在這裡體驗推獨輪車過獨木橋運糧食(模擬農田田埂)、擔扁擔過障礙、端簸萁走梅花樁等模擬農民勞作艱辛的農事。而且,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扁擔、獨輪車如何找出槓桿的支點?動力臂、阻力臂在哪裡?把重物放到什麼位置最省勁兒?體驗了這些,孩子們也掌握了簡單的物理常識。」
美好的假期一日,天天和園區裡其他小夥伴兒們一起,在體驗了勞動艱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樂趣,他和爸爸媽媽說好,4月下旬找個周末再來一天。當晚回家後,平時很愛剩飯的天天把自己的米飯都吃乾淨了,他一本正經地舉起空碗對媽媽說:「我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GO提示
北京市通州區第五季臺灣園佔地1100畝,是一家大型特色生態科技農業園。園區內主要有50多個品種的百畝臺灣水果科普教育植物園,400畝山體果林,萬隻禽類牲畜野生放養農訓教育體驗區,300畝春夏秋冬採摘活動區,60畝生態生活勞動教育實踐區,30畝農事場院互動學習區,2500米模擬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演繹親身體驗教育區,葡萄採摘加工製酒培訓區及體能拓展訓練區等。散客可直接撥打諮詢電話報名參加,部分項目10個親子家庭以上成團開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孟環 文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