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中,我使用過多件不同
面料的
軟殼。在這些軟殼中,我覺得用途最廣的還是彈性面料軟殼。軟殼最大優勢在於保證透氣性的前提下,同時提供良好的防風性和防水性。所以當我看到
始祖鳥推出更加輕薄的彈性面料軟殼Gamma LT Hoody時,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
設計裁剪
Gamma LT Hoody的裁剪非常貼身,衣服下擺處的調節抽繩以及舒適的彈力袖口設計,使得在其下只穿一件基礎層時也能相當有型。手臂處的立體裁剪以及肩部的空間,能保證Gamma LT Hoody在各種情況下都活動自如。這一設計比其他同類產品「四四方方」的設計,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
細節之處
Gamma LT Hoody帶有兩個深至腰部的口袋,可以輕鬆裝下
頭燈或是一雙厚重的手套。在內層左胸處有一個帶拉鏈的小口袋,可以用來放置錢包或者手機等小物件。風帽兜空間巨大,可以很好地與頭盔兼容,甚至頭盔上佩戴
GoPro3運動攝像機時也能容納;同時在帽兜後部和臉部兩側的地方都設計了調節抽繩,使得帽兜能與頭部更加貼合。
Wee Burly™軟殼面料
Gamma LT Hoody在軟殼面料科技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採用56%尼龍、34%滌綸、10%氨綸的Wee Burly?雙層編織面料,經DWR 防潑水處理,這使用戶最終得到的是一件由耐磨的尼龍、防水透氣的滌綸和帶有彈性的氨綸,以及保證其特性達到最佳狀態的紡織密度組合而成的軟殼。
Gamma LT Hoody作為中間層沒有採用保暖的設計,這讓它在快速運動和自身產生很多熱量時,能具有更好的透氣性。
亞當斯山實測
在我看來,Gamma LT Hoody 是針對
高山環境所設計的,所以最好的測試方式就是穿上它去亞當斯山進行一次攀登。我和搭檔Kyle選擇的是傳統的南山脊線路,這條線路沒有太特別之處,但也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衝頂當天,凌晨4點,我們從海拔2743米處的Lunch Counter出發,我穿著一件長袖基礎層和Gamma LT Hoody。當時氣溫不到4攝氏度,風力每秒10米左右。Gamma LT Hoody的防風性幾乎和一件硬殼一樣出色,而且在艱苦的爬升中,一直使我保持乾爽。從高山營地一直到頂峰然後再回到高山營地的全部路程中,我始終穿著Gamma LT Hoody,並且從沒有想到要拉開拉鏈透氣。
我上一次攀登亞當斯山的時候,天氣情況和這一次相同。當時使用的是一件較老的防水硬殼,在整個攀登過程中要麼感覺很熱,要麼感覺很冷。現在回想起來,我依然很驚訝在攀登過程中,自己的身體是如何調節溫度的。
我身高178、體重約75公斤,M碼Gamma LT Hoody對於我非常合身。
小結
Gamma LT Hoody可以說是市面上功能用途範圍最廣的軟殼之一,完美地具備軟殼應該擁有的功能:
完美的修身剪裁;
具有高度防風性及透氣性;
表現出色的防水性及速乾性;
足夠空間的頭盔兼容式風帽兜;
彈力袖口取代魔術貼,使用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