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碑下放鞭炮,回音聲聲是軍號!這個神奇的發生地就在茅山腳下的新四軍紀念碑!
1937年10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1938年夏,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後從皖南出發,東進茅山,靠勝利的戰鬥、模範的群眾紀律和廣泛的統一戰線,獲得了茅山人民的積極擁護和廣泛支持,在茅山地區取得了立足點,開闢了茅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
1995年,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在茅山望母山山麓建成。1997年春節,當地居民為慶祝新年在紀念碑前燃放了鞭炮,當鞭炮在空中爆炸的時候,就聽到紀念碑附近傳來「嘟嘟噠滴滴答」的軍號聲,大家前去尋找一番,是否有人在吹軍號,結果並未找到。
而這軍號回音只能在紀念碑下才能聽到,在周邊其他地方只能的回音只是鞭炮聲。這一奇特的現象,就一傳十十傳百,附近上百裡的群眾都知道了,並都好奇的前來探尋,還是未果。
這一奇特現象一時間引起各方人士的關注,許多媒體、各類專家紛紛前來探奇解密,可都沒有找到解釋這種現象的確切原因。南京大學、河海大學以及上海有關部門的聲學教授、專家的多次實地考察驗證,證實確有這一奇觀,並認為之所以會有這一奇觀,可能跟當地的氣候、地形、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絕非人為因素。這「天下一絕」也成功申報上海金氏世界紀錄。
那麼,這個回音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猜測可能是望母山的走向、碑前317級臺階類似音階,加上臺階兩邊的排水溝,空心的碑身等種種環境因素綜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巧合。但是,有一年下大雪,臺階上白茫茫一片,軍號回音依然嘹亮!
有人說是一個小號手長眠於此,用軍號聲激勵大家不忘革命鬥志。當地居民相信,這是長眠在此英烈們的「英魂」在護佑著茅山。
現在,以紀念碑為中心,成為一個景區。整個景區呈現一個英文字母V的形狀,所以紀念廣場名字叫勝利廣場,與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的碑名相呼應。廣場中心是陳毅和粟裕的銅像雕塑,景區裡面還有小號手銅像、新四軍將軍墓林、紀念碑觀光臺等景點。
「碑前放鞭炮 空中響軍號」被堪稱為世界一絕,與「蜂窩當作戒指戴」、「客來泉喜冒得怪」,並稱為茅山「三怪」。快來茅山,探尋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