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個圖寫了一段評語,轉到公眾號來。文章很短,但長度不重要,趣味比較重要。
---
有人發給我下面這個趣圖。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圍棋死活題。實際上它有一個巧妙的隱喻。
原題設計者把它叫薛丁格的貓。下面這一段是從百度上摘下來的介紹(註:本來不想加這段,但公眾號規定文章必須夠300字才可以發,所以摘一段貓的介紹。已經知道這個概念的可以跳過這段,沒有新內容。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的人,如果讀了這段,而且搞懂了,或許這是你今天上網的最大收穫)。
薛丁格的貓(英文名稱:Erwin Schrödinger's Cat)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 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容器後才知道結果 [1] 。該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薛丁格的貓還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問題和哲學爭議。
別人發給我的只有圖和名字,沒有解說。我現在就來試著翻譯一下。
顯然,白棋不能動,不管動哪裡,兩塊白棋都會死(練習一)。黑棋可以動。黑棋可以選擇殺一邊,另一邊白棋可以活(練習二)。
殺哪邊由黑棋選擇。在黑棋動手以前,白棋兩塊的死活不明。兩邊都有50%的死(活)可能性。對每塊白棋來說,在黑棋動手以前都處於可死可活的狀態。黑棋一動手,則死活就清楚了。完美地演繹了薛丁格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