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 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2020-11-29 東方網

  原標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它們影響因子均領跑全國,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提及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人們想到《自然》《科學》《細胞》等幾大學刊。其實,中國人也已經有了自己主導並高度國際化的一流學術刊物。而且,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上海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在全國數一數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滬上《細胞研究(英文)》在我國被SCI(科技類)收錄的所有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一;《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則在我國被SSCI(社科類)收錄的所有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一。今天(8日),在上海大學期刊社,這些代表性期刊入選首次公布的十大「上海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術期刊」,其中有的還是創刊不到10年的「年輕期刊」。

  可以發現,這十大期刊中,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類期刊佔大半。如《中國藥理學報》(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980年創刊,去年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並又一次入選全國「百強報刊」,也是中國早期被SCI收錄的期刊之一。又如《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1990年創刊,目前已躋身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傑出期刊行列,影響因子達15.606,已連續兩年超過國際同領域頂級期刊。再如《運動與健康科學》(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2年創刊,2015-2017年連續在中國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第一,又是中國大陸唯一同時被SCI和SSCI收錄的學術期刊,邁入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行列。

  有的生科類期刊,迅速後來居上,超越國際同行。《亞洲男性學雜誌(英文版)》(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1999年創刊,國際影響因子在SCI男科學領域期刊排名首位,已躋身世界一流男科學雜誌之列;《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2008年創刊,國際影響因子8.827,超過了美國植物生物學會主辦的Plant Cell,已躋身國際植物科學領域頂級期刊之列。此外,「十大」中的這類期刊還有《分子細胞生物學報》(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另一方面,在數理化等學科領域,上海英文期刊也打出了不可小視的國際影響力。如《中國化學》(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1990年起改用現刊名,在化學期刊中位於僅次於Q1區的Q2區,正穩步邁向國際一流期刊行列。又如《應用數學和力學》(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年創刊,是國內最早被SCI和EI(工程技術類)收錄的應用數學和力學類期刊,並被美國力學科學院評為17種國際核心力學刊物之一。再如《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2009年創刊,現位於材料/物理學科均位於Q1區,連續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此外,這類「十大」期刊中還有《中國光學快報》(Chinese Optics Letters)。

  近年來,依託上海文教結合機制,在市教育部門和新聞出版部門相關政策和資源的聯合支持下,上海高校學刊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多個學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據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市期刊協會、上海市文教結合辦統計,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上海學術期刊共420種,其中296種為科技類,佔約七成;124種為社科類,佔約三成。截至目前,上海共有17種英文學術期刊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佔上海英文學術期刊總數的比例高達68%。同期,還有《數學年刊B輯(英文版)》等7種刊物首次當選「上海最具潛力英文學術期刊」。

  【新聞連結】上海最具潛力英文學術期刊(按CN號排序)

  《數學年刊B輯(英文版)》(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核技術(英文版)》(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 B輯》(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神經科學通報》(Neuroscience Bulletin)

  《先進位造進展》(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

  《高功率雷射科學與工程》(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相關焦點

  • 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原標題: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日前,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開展研究,以國際化視野,檢索了6400多種中國學術期刊被1.4萬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的引證情況,並且通過計量分析和同行專家評議,研製了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引證報告。這是2012年以來第三次發布該引證報告。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近年來,上海英文學術期刊高速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領跑全國的品牌英文學術期刊。數據統計報告顯示,上海共有英文學術期刊23種,其中17種被國際最具權威的SCI資料庫收錄,佔所有英文學術期刊的73.9%,被SCI收錄的百分比名列全國前茅。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謝禮珊教授和羅浩副教授榮獲2020《旅遊學刊...
    前者是由《旅遊學刊》編委組成的評選委員會集中閉門評選,通過兩輪投票和打分,經線上合議和確認性投票,從2019年發表於《旅遊學刊》的近130篇正式論文中,共評選出10篇2019年度優秀論文。後者則是從本屆年會徵集到的近500篇論文中,根據分論壇召集人的推薦,《旅遊學刊》編輯部綜合挑選出66篇論文提交編委會按10分制進行匿名評審,得分最高的20篇論文獲本屆年會優秀會議論文獎。
  • 盤點百年諾貝爾獎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自然科學成果
    作為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發歷來受全世界廣泛的關注。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自然科學研究成果。偉大不分先後,我們按時間排列。胰島素的發現開創了人類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到後來人工合成胰島素,成功延長了數以億計的人的生命。
  • 希捷-第五屆中國安防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
    希捷-第五屆中國安防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 2018-01-08 14:07:37 來源:CPS中安網 責任編輯: lijiating 收藏本文
  • 貴州最具影響力十大景區排行榜……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實驗室、中國旅遊報、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新旅界、世研智庫聯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社智庫、旅遊大數據聯盟等共同實施的《中國旅遊影響力調查2018》於近期啟動。該項調查共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及100個旅遊城市,評價對象包括1600以上景區和旅遊目的地以及旅遊企業近千家,參與調查的訪問對象總計超過500萬。
  • 連續8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
    《人文社科年報》(2020 版)根據國際影響力指數,從兩千多種人文社科期刊中遴選出TOP期刊共計160種,分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兩類,各80種。統計顯示,"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國際他引頻次等各項指標均遠高於其他一般期刊,是我國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優秀代表,對提升我國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助力中國期刊走向國際舞臺、樹立國際學術品牌和文化自信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影響力指數(CI)是反映期刊在本學科期刊群中的學術影響力水平的重要指標。
  • 《經濟地理》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12月16日,「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國內引證報告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中宣部、教育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
  • 最新《期刊引證報告》揭曉2017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年度報告為全球較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提供了多緯度的期刊評估指標,包括著名的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相關分析包括引證數據、影響力指標、以及來自業內領先的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藝術和人文學科領域的引文索引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數以百萬計的期刊被引及施引數據。
  •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本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CI排名TOP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霍尼韋爾朗能榮獲照明、電工行業「2011十大最具影響力品牌」
    中山2011年8月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朗能在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中國家居建材產業研究院、新浪家居網聯合主辦的「2011全國家居建材總裁峰會暨家居建材品牌影響力頒獎盛典」上,榮獲照明行業和電工行業「2011十大最具影響力品牌」兩項大獎。
  • JMS第三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JMS第三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2015-12-22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清華大學圖書館等日前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15)》顯示,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JMS)再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這是該刊連續第三次獲此殊榮。
  • 《杜甫研究學刊》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核心(AMI)期刊
    1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及期刊評價峰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
  • 普宙飛行器科技參與2020「最具影響力無人機十大品牌」評選
    普宙飛行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在參與由電老虎網主辦的2020年度電力電氣「最具影響力無人機十大品牌」評選活動。據悉,電老虎網平臺沉澱電力電氣行業十年有餘,匯聚了豐富的生態多邊資源,塑造了集網絡、媒體、線下活動三位一體的宣傳體系。「十大電氣品牌」評選活動在行業內亦創造了巨大的品牌塑造影響力,且傳播廣泛、影響深遠。
  • 上海提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江曉原:我們可以嘗試探索建立中國版SCI
    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呢?「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尤金·加菲爾德於1957年在美國創辦的科學引文資料庫,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論文索引資料庫之一。據江曉原介紹,SCI收錄的期刊主要來自使用英語的發達國家,我國創辦的英文科技期刊中,目前有近200種進入SCI,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呢?「科學家應該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我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 江曉原告訴記者,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國科技期刊,絕不等於全面提升本土期刊的影響因子,更關鍵的是,我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
  • 廣州中院30年最具影響力十大案件發布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法院、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法院、具有領潮爭先傳統的法院,始終堅持司法公正、司法為民,審理了眾多社會影響力大、公眾關注度高、專業性強的案件,使公平得以實現,讓正義不再缺席,為中國的法治進程發展貢獻著審判經驗。
  • 人類史上十大最具影響力科學家!
    一個國家如要強大,科學是首要追尋的,世界各國無一例外,今天我們選出了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在這個排名中,我們主要選出的是那些在科學上和生活上具有長遠、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我們主要選出的是那些在科學上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長遠、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
  • 影響因子9.043:上海交大創辦的英文期刊Nano-Micro Letters影響力...
    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繼2018年入選中科院工程技術1區TOP期刊後,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自創刊以來,注重提升學術質量、出版質量和國際影響力,致力於打造納/微米科技領域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目前《納微快報》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中國知網、萬方等國內外重要資料庫收錄。期刊以優質服務、快速審稿,專業潤色修圖、高效生產出版為特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成為期刊的讀者、作者、審稿專家和編委。期刊平均首次審稿周期20天,發表周期60天。
  • 北大星光-星光國際榮膺最具創新十大傳媒機構
    7月28日,為期兩天的2007』創新中國系列活動之一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論壇第四屆年會落下帷幕。包括環保、傳媒等五大行業的十大最具創新力機構名單也一一揭曉。擁有「男才女貌」影視品牌的北大星光•北京星光國際傳媒贏得最具創新競爭力十大傳媒機構大獎,「男才女貌」品牌也被評為傳媒機構自主創新十大品牌,北大星光集團董事局主席倪鷹先生同時獲得最具創新競爭力十大傳媒人物殊榮。  「創新中國」系列活動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指導支持,中國經濟報刊協會、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北京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
  • 上海培訓首批具備國際教學能力的自然科學老師
    普陀區率先試點培養國際化的自然科學老師「世紀劍橋自然科學國際教學能力培訓」開班儀式張明曉老師所參加的培訓,全稱是「世紀劍橋自然科學國際教學能力培訓」,培訓從2016年1月11日開始,持續到1月15日 ,來自上海市普陀區曹楊中學的10名老師參與了培訓,他們也是上海首批接受此類國際教學能力培訓的自然科學學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