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帶1歲娃坐飛機,給乘客貼心準備禮物,我一點也不想表揚

2020-11-04 媽咪學堂

在公眾場合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給他人造成困擾,是大家都應該有的基本素質。

但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嬰兒,是否太過於苛刻?

帶嬰兒坐飛機父母為乘客準備禮物

前幾天,Mommy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 看似暖心,但細品之下卻別有一番風味。

事情是這樣的,上海一對夫婦帶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擔心孩子哭鬧,夫妻倆貼心地為其他旅客準備了耳塞、糖果等小禮物,還以孩子的口吻寫了一張「道歉卡」:

「我是哎呀,我剛剛一歲,這是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擔心我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祝您旅途愉快。」

擔心孩子吵鬧,提前準備了禮物和道歉卡,這對夫妻的行為確實很暖心。Mommy翻了翻評論,網友們對此也是拍手稱讚:

「高素質家庭,孩子在這環境中長大,一定都會暖心而優秀。」

「懂得換位思考的有素質家長。」

「好暖啊,素質好高啊。」

沒當媽以前,Mommy跟網友們一樣舉雙手贊成這對父母的舉動,甚至覺得他們的行為值得被寫入教科書,讓其他家長觀摩學習。

但當媽以後,Mommy卻一點也不想表揚這對父母。

需要為「我有一個嬰兒」道歉嗎?

在公眾場合為他人著想,照顧他人感受,值得點讚,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牢記在心的行為準則,但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嬰兒,顯然是不合理的。

研究表明,人類大腦負責認知、情緒、行為管理等的腦前額葉,要到孩子2-3歲時才正式開始發育,大概到7歲左右孩子才初步具有邏輯思維、理性分析、情緒自我控制等能力,完全發育成熟則要到成年以後。

也就是說,嬰兒哭鬧的屬性是天生的、無法避免的,誰也沒法保證能讓一個嬰兒保持絕對安靜。

上海這對夫妻貼心為乘客準備耳塞等禮物,出發點是好的,但就怕好經讓歪嘴和尚念歪了,讓一些人誤以為這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形成「誰帶著孩子進入公共空間誰就有罪」的觀念,讓 「厭童症」變成一種正確。

如果帶著嬰兒在公共場合成了一件誠惶誠恐的乞求,這並不是社會素質的提高,反而是倒退。

因為一個正常的社會,除了有年富力強的年輕人,還有行動不便的孕婦、無力照料自己的老人、需要人關愛和幫助的病弱,以及不懂事的嬰兒……

人和人之間有自律邊界,也有適度包容,儘量安撫嬰兒是我們做父母自律的邊界,但包容弱小也應該是社會共識,絕對「不添一點麻煩」的文明是變態,也沒誰能做到,因為沒誰能一直年富力強。

帶嬰兒出門,父母的義務是盡力安撫以減少對別人的打擾,但無需為「我有一個嬰兒」感到抱歉。

至於準不準備禮物,純屬個人意願,無需以此來道德綁架。

同時,也希望那些討厭孩子甚至是憎惡嬰幼兒的朋友能明白,今天哭鬧的嬰兒也是曾經的你,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對孩子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苛責吧!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大家有多自律,而是對弱小有多包容。

相關焦點

  • 寶媽帶一歲孩子坐飛機,給乘客準備小禮物:擔心孩子哭鬧打擾到您
    相信不少家長們都有帶孩子乘坐過汽車、火車甚至是飛機這些公共運輸工具的經驗,而對於小孩子們來說,出於對這些陌生交通工具的好奇或是不適應,難免會出現吵鬧的情況,影響到其他乘客的正常休息。最近,在網上就看到了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去成都遊玩的情況,而這對夫妻顯然也預料到了孩子在飛機上可能會發生吵鬧影響到他人。
  • 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小禮物:擔心孩子哭鬧會打擾到您
    而最近有一個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和糖:擔心孩子哭鬧會打擾到您。這個媽媽的心意讓很多人覺得非常感動,我們看下具體情況。10月13日,上海一對年輕夫婦帶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去成都遊玩
  • 寶媽遭男乘客怒懟,帶娃坐飛機,這些事項要注意
    我曾經多次帶兒子乘坐飛機,其中有兩次還是我獨自一個人帶著不到2歲的他,飛行時間為3個半小時,兒子在這期間幾乎沒有哭鬧。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帶寶寶乘坐短途飛機的經驗,以及遇到棘手情況時的應對辦法: 出行前準備寶寶行李:紙尿褲對於一個還不會自主如廁的1歲多寶寶來說,紙尿褲必備,因為我們的行程是5
  • 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和糖,原因很暖
    10月13日,上海一對年輕夫婦帶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去四川成都遊玩給同艙的其他旅客每人準備了一份小禮物,剛剛一歲這是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
  • 丹媽說:同樣帶娃,我竟被啪啪打臉了
    大家好,我是劉先生,因為這幾天都是我帶娃,所以周末碎碎念,輪到我值班。周四晚上,我還在加班,收到夫人臨時派來的任務,第二天早上帶叮噹去體驗飛行課。我不解:叮噹都坐那麼多次飛機了,還需要體驗什麼飛行課?丹媽:你不懂,這跟平時坐飛機不一樣。我:有什麼不一樣?
  • 帶娃長途飛行沒那麼可怕,看完這篇攻略輕鬆出發
    我是不捨得帶著娃坐紅眼航班,自己更累不說,娃也不會舒坦。7-12歲的孩子準備了不同的遊戲包,給更小的嬰兒準備尿布包新加坡航空 有3種不同的兒童餐可以選擇,分別針對1歲以下、1-2歲和2-7歲的孩子,還有90多種兒童遊戲可以選擇美國航空
  • 「硬骨頭不好啃」兒子感慨父母不帶孫不給錢,也不稀罕他養老
    文|文兒說起養老,大部分父母還是堅持「養兒防老」的觀念。覺得如果有子女在,自然是跟著子女養老最保險。但是,現在也有一些老人,開始越活越精明,不再為了養老而一味犧牲了。昨天,跟一位老同學聊天,他說自己作為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卻一點也不心疼他,感覺自己像是撿來的一樣。
  • 夫妻擔心寶寶吵鬧 向同機乘客獻上耳塞糖果在網上走紅
    夫妻擔心寶寶吵鬧 向同機乘客獻上耳塞糖果10月12日,一對上海夫婦帶著一歲多的孩子乘飛機到成都旅遊,由於擔心途中孩子哭鬧會吵到其他乘客休息,於是特意準備了耳塞、糖果和暖心小卡片送給同機乘客。夫妻倆拍下視頻發出後,在網絡上走紅,不少網友表示讚賞,認為「有這樣高素質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差」。
  • 重溫《奇蹟男孩》:父母的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奧吉第一天上學,晚餐時大家一起聊完奧吉在學校的情況,各自上樓,留維婭在飯桌旁,只有小狗黛西陪著她,她無奈又似乎是司空見慣地對黛西說:「他們就不能關心下我過得好不好嗎?」青芒君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聽到二胎家庭的寶媽說,家裡的大娃特別乖,特別懂事。能知道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大娃從不給家裡添麻煩,當爸爸媽媽出門工作時,照顧弟弟妹妹的事情就落在了大娃身上。殊不知大娃也只是比二胎大兩三歲,同樣是需要爸爸媽媽細心照料呵護的對象。
  • 「我27歲時父母了生二胎,從此工資月月光」大齡剩男的話讓人心酸
    比如,可以給大寶做個伴兒,以後兩人可以相互照顧和幫襯,父母老了倆孩子養老壓力小。但是,如果忽略一些實際情況,優勢也能變劣勢。朋友今年33歲了,之前談了一個四年的女朋友,臨到結婚時卻突然分手了。朋友說,也不怪她,誰讓自己窮,買不起車和房。但是,我知道他月薪還是挺高的,真不算窮。可是,他說:「我27歲時父母生了二胎,從此工資月月光。」
  • 日本航司推無目的地遊覽飛行,美味飛機餐、避開嬰兒座等貼心服務
    」(日本航空公司)、「旅途短需要換乘,機上工作人員及時告知我怎樣辦理手續」(全日空航空)。避開嬰兒選座服務 根據英國BBC最新報導,日本航空公司在網上值機系統中引入了一項新功能,可以顯示2歲以下嬰兒的座位,給其他乘客的選座作出提醒。
  • 【年】盤點帶娃出行易忽視的安全細節
    原標題:【年】盤點帶娃出行易忽視的安全細節 春節將至,新春的氣氛越來越濃鬱,很多家庭都要帶著寶寶要麼串親戚,要麼旅行,要麼去遊樂場所happy……坐飛機坐火車做輪渡自駕遊,看燈會逗動物看人頭。
  • 坐飛機需要帶什麼證件,戶口本可以坐飛機嗎
    對於還沒坐過飛機的人可能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坐飛機需要帶什麼證件了,要是有些證件沒帶齊全的話是上不了飛機的,比如說身份證,要是身份證不小心掉了,戶口本可以坐飛機嗎?這些問題下面小編就來給你解答。 坐飛機需要帶什麼證件如果乘坐的是國內航班的話,只要帶上身份證就行了,如果小孩子沒有身份證的話
  • 中國15歲高一女孩,解決世界性難題,卻婉拒採訪:不想讓我媽看見
    15歲的時候,父母們或者我們自己的孩子們可能正掙扎在高中的繁瑣的題目中,一頭陷在題海中可能還沒有尋求到結果。但是,這個中國的15歲高一女孩卻有著非常不一樣的學習經歷和成果。 這個女孩子叫做談方琳,女孩子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其中,她的父親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 1歲娃體重和五歲表哥差不多,只因外婆這樣養,危害不是鬧著玩的
    1歲娃體重和五歲表哥差不多這樣一段視頻,爆紅網絡。描述的是,一位臺灣媽媽回到婆家,驚見自己1歲的侄子,體重竟然超過了自己5歲的兒子!侄子一直由婆婆帶著。其實初見這個侄子,他也沒多重,就是婆婆帶了一段時間後,居然胖成這副樣子!這位媽媽看到侄子後不禁大笑。
  • 「我真的不愛我的孩子」,獲贊34萬的熱帖,揭露媽媽帶娃的心酸
    "我真的不愛我的孩子",這篇獲贊34萬的熱帖,揭露了媽媽帶娃的心酸。按道理來說,十月懷胎生下的寶貝,疼還來不及呢,母子連心,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按照世俗來看,實在對這一說法無解。但是,"媽媽"這一個角色,只有你當過,才懂其中心酸,才懂箇中滋味。
  • 感恩節送父母什麼好,IAM空氣淨化器給父母最貼心的關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何讓父母過得更舒服、生活在更健康舒適的環境中,是我們子女最看重的問題。感恩節送父母禮物,不妨為父母添置一臺IAM空氣淨化器,輕鬆應對室內甲醛、苯、TVOC、PM2.5、細菌等各類汙染,讓健康常伴父母左右。日常生活中的空氣汙染、做飯時的油煙、打掃衛生時有害的微粒子、病菌等很容易引發父母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 娃過生日選陰曆還是陽曆,它們之間有啥區別?決定前先考慮這3點
    就因為給娃過生日,婆媳間還鬧了矛盾之前我身邊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表妹就因為給孩子過生日和婆婆發生過爭執。當時準備給娃過6歲生日,正好離孩子上小學的日子不遠。之前表妹除了周歲的時候注意給娃慶祝過,其餘的生日都沒怎麼在意過。
  • 都在吐槽老人帶娃,但全職外婆/奶奶的辛苦有人理解嗎?
    別人千辛萬苦幫你帶,不知道感恩,還嘲笑別人,老年人放著自己退休之後的幸福生活不過,難道該幫你帶娃麼?」 「這屆年輕人太難伺候了。」 「到處都是年輕父母在吐槽老人,怎麼不見老人吐槽年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