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雷,只有更雷!高考季,四川「高考禁穿校服」的規定引起的熱議才剛剛降溫,如今吉林的「高考禁帶金屬」又不約進入人們的視線,不但敲打著本已緊繃神經即將參加高考學子的心,而且也同時撩撥著一樣神經緊繃關注高考如其順利進的社會大眾的心。
毋庸置疑,高考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一個載體,不僅是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期盼,也是全社會統一度比較高的共識。就此而言,吉林省「史上最嚴」通過金屬探測儀等手段,事先最大限度去除一些不良考生作弊的可能,顯得確有必要和及時。但是,就此一刀切的要求進場考生一律不準身帶金屬物品,即便是像後面有兩排金屬搭扣的文胸這樣十分正常和日常的女生配飾,也不被允許,確實有失常理和超出人們的想像,值得探討。
眾所周知,從以往的反作弊經驗可以看出,近年來作弊日趨高科技化。而所謂的高科技化,無非都是在金屬器物的「幫助」下通過無線電傳播,這恐怕也是此次吉林禁止考生帶金屬飾物、配物進入考場的主要原因。但這樣的理由卻是明顯的「因噎廢食」,讓人難以理解的。
再說,我們早已擺脫了刀耕火種、麻布粗衣的生活時代,除卻身體疾病需要醫用金屬外,就拿我們的穿戴來說,衣服的扣子可能是金屬的,扎腰的褲帶和褲帶扣可能是(帶)金屬的,還有我們腳踏的鞋子,為了舒適和美觀,也有可能有金屬「幫襯」,這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的,事實上我們日常也是這樣置備穿戴的。換句話說,這樣的置備,我們穿著舒適且別無它選,不說高考期間穿著能夠更好發揮做題,起碼也不會因為臨考換服不適應而影響考試的發揮。由此,絕對要求考生沒有金屬配飾的進考場,難道要考生不穿衣服「裸考」嗎?如此逆現代生活的生硬之舉,缺乏人情味和實事求是精神,難道不是對學生穿戴自由的粗暴幹涉?
退一步講,即便這樣絕對不帶配飾的考規行的通,但效果卻是難以估量的。毫無疑問,考生作弊,依靠金屬高科技是主要方式和責任,但諸如監考老師把關不嚴等可能也責不可免。而且從實踐來看,正如報導中人們所質疑的那樣,金屬探測儀仍是人為操作的,誰能夠保證操作人員不會作弊?如此,有關方面追求的考試絕對公平又體現在哪裡呢?
考究「高考禁穿校服」、「高考禁帶金屬」等雷人的高考規定,不難發現,這其實是有關方面服務高考、監督高考的思維太僵化以致越界了——不是把大部分學生作為誠信的主體來服務,而是把所有參加考試的學生作為個個都是嚴重(潛在)舞弊者嚴加看管。這事實上是對大部分誠信考生的感情傷害和人格侮辱。而在此基礎上推出的各種雷人考規,生硬、沒有人性化、不合實際,並妄圖一了百了,解決所有可能潛在的問題,更是無時無處不在透露著懶政思維的氣息。
而事實上,保證一項考試的公正公平和誠信進行,不但要在平時加強學生等公平、誠信的人生、考試等教育,進考場前必要的佩戴要求檢查等,更重要的是在考試期間,包括監考老師在內的考試組織方,切實履行責任,搞好各項工作以及各環節的監督和服務工作,才是根本和令人信服的方式方法。
昔日秦皇嬴政為防民造反,而盡收天下鐵器,霸道至極,今日之「高考禁帶金屬」規定雖然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但作為一項政府行政措施,卻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比如監管權力(過分)越界、「霸道行政」和「最終沒有好的效果」,確實需要我們深思、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