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隔了十個月之久的德雲社庚子年開箱,雖遲但到。
有意思的是,這次開箱,郭德綱的弟子中已經成了氣候的角兒,比如嶽雲鵬、燒餅、孟鶴堂、張雲雷等人,一個沒來,九字科撐起了全場。
三個半小時的演出,六個節目,九字科佔三個,就連在德雲社有風向標意義的《扒馬褂》,都是尚九熙和郭德綱、一塊兒說的,難道郭德綱明年開始把資源向九字科傾斜了?
尚九熙《扒馬褂》被網友一致認為稍欠火候
看了尚九熙的《扒馬褂》,得出三個結論:
一,尚九熙是入社時間最短的就被「扒馬褂」的。
二,尚九熙很緊張。
三,尚九熙是和師娘一塊兒的閨蜜。
尚九熙最近兩年在小園子表現出色,和何九華的搭檔被粉絲們戲稱「斷頭臺」和「監斬官」,德雲社的團綜裡也有他的身影。
有點遺憾的是,在名氣漸長的時候,他和何九華分道揚鑣了。
尚九熙自嘲自己是活在花絮裡的男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郭德綱為數眾多的徒弟、數量有限的資源中,他總算是得到了一點點恩賜,終於也成了「上過綜藝的男人」。
而在團綜上,番位靠後,鏡頭過少,也是可以理解的。
師父和于謙老師自不必說,人家是德雲社的頭牌,燒餅和欒雲平咱也沒法比啊,人家一個愛徒,一個兒徒的。
當然,尚九熙並不會因為這些而對師父有任何抱怨。
因為郭德綱對徒弟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能力的,我們捧,能力不夠的,我們等。
尚九熙的才華被觀眾喜愛的同時,其實早就入了郭德綱的眼,要不然也不會讓他上團綜,更不會給他在開箱演出中表演《扒馬褂》的機會。
然而,尚九熙昨日的表演卻不盡如人意,他太緊張了。除了太緊張之外,他隨時隨地亂加包袱而不管是不是合適的毛病並沒有改。
好在,在「圓謊」的第一番之後,他總算找到了節奏。
他設計的最出彩的包袱應該就是在生火之前,唱歌的時候,因為缺氧而拿出的氧氣面罩,後來在圓第一個謊的時候又一次拿出了面罩。
其他的包袱,相信喜歡德雲社的網友們,都已經沒有啥新鮮感了,畢竟《扒馬褂》每一年都會在北展至少上一次,大家對這個傳統節目早就爛熟於心。
可以說,《扒馬褂》對於德雲社的演員,以及德雲粉們來說,它的象徵意義早就超越了節目本身。
因為誰能和郭德綱、于謙來一場《扒馬褂》,誰就是德雲社下一個力捧的對象。
但是,即便是象徵意義的節目,也有把它說出「花」來的。
比如燒餅,說實話,郭德綱用《扒馬褂》帶了那麼多徒弟,能讓人聽著很享受的只有燒餅,不信你可以找出來聽聽。
特別是燒餅要德雲社乾股的環節,以及他說誰說說相聲的不掙錢,你看我兩隻胳膊上全是名牌手錶,然後在那繪聲繪色的表演。
很容易讓人入戲。
燒餅的優勢在於他的自然不怯場,他從小生活在郭德綱身邊,早就把對方看成了自己的長輩、親人。和長輩同臺表演節目,他只要把平時撒嬌的情形拿上來就行了。
尚九熙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九字科不是郭德綱親自帶的。
所以,身邊站著師父,他緊張是在所難免的。
而對於尚九熙來說,他只要中規中矩地表演完整個作品,就已經算是完成了任務。至於火候,說完《扒馬褂》才是他的另一個開始,他有的是時間讓自己的藝術水平早日達到火候。
張九南被「摘字」?
第一次完整的聽張九南和高九成的節目,就是這次開箱,他們表演的節目叫《十分美好》。
然而,個人覺得,他們兩個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他們的表演還不太成熟。
也許是因為第一次在開箱演出中表演節目,他們還不知道在更大的舞臺上怎樣把握節奏,怎樣帶動觀眾。總之20分鐘還在和觀眾閒聊的他們,不僅讓後臺的欒副總著了急,一個勁催他快一點,相信現場的觀眾也有人已經開始著急。
表演中的兩次打嗝顯然也並不是事先準備的包袱,而是小意外,雖然都被張九南給化解了過去,但整個作品就顯得不那麼完美了。
還有高九成的「一語致死」他太能懟了,懟的張九南幾次都差點接不上話。
所以,在返場環節,郭德綱介紹後臺演員的時候,叫了一聲張劍宇,肯定是意有所指的。
他的意思是張九南回去後不好好聯繫,下次再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就對不起自己的藝名了。
6個節目3個九字科,郭德綱要力推九字科了?
開場張九齡、王九龍;第三個節目張九南、高九成;第四個節目尚九熙和郭、於兩位老師。
整個開箱,一共九個表演嘉賓,九字科佔了五個。
說明什麼?
很明顯,德雲社準備大張旗鼓地捧九字科了。
雖然,有些九字的演員還不太盡如人意,但只要給他們打磨作品、打磨自己的時間,相信用不了多久,九字科會像當年的雲字科一樣獨當一面。
畢竟頭九的楊九郎、周九良等人已經走紅,尚九熙很快也會「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