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存在太多未解之謎,比如,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動物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卻帶有熊貓的圖案:
圖片來源見水印
Photo by quiddle. from Flickr (https://flic.kr/p/pZxGi)
「我知道你們都在看我的前腳」
這個動物,幾乎是個瞎子,視力差,聽力較好,嗅覺卻極優秀——它的嗅覺敏感度是人類的40倍,可以從幾裡外就聞到螞蟻和白蟻巢穴的氣味追蹤而來。是的,它就是大食蟻獸。
生物學上,食蟻獸現存的有3屬4種:
中美小食蟻獸
By Quinten Questel-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0287945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大食蟻獸屬的大食蟻獸,食蟻獸家族中現存的唯一一個保護級別亮起了易危紅燈的成員(其他食蟻獸都為無危)。
大食蟻獸是食蟻獸家族中的巨人,體長超過1米,不過其中蓬鬆的尾巴就佔了一半長度。
頭部又細又長,像個鑽地的鑽子,這也為探入蟻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而大食蟻獸捕食螞蟻更重要的工具是它的舌頭,最長有60釐米,並且伸縮速度極快,每分鐘舌頭伸縮150次,也就是每秒兩次以上,舌頭上密布小小的刺,分泌大量黏液,可沾黏螞蟻和白蟻,這使得它們進食非常迅速,避免螞蟻叮咬。
RedGazelle123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略略略」
大食蟻獸前後足均有五趾,前足四趾帶爪,後足均有短爪,爪子向內彎鉤。
這一爪下去,後果很嚴重
大食蟻獸是個十足的「護甲達人」,雖然它的前足十分粗壯,但為了保護爪子,大食蟻獸只用指節著地行走,因此行走看上去有些笨拙。
走起路來有點跛行,一瘸一拐
這麼辛苦保護爪子,是因為大食蟻獸的爪子是它捕食的利器。大食蟻獸以螞蟻、白蟻為食,是個「吃蟻狂魔」,每天能吃大約3萬隻螞蟻和白蟻。
蟻穴因為混合螞蟻分泌物,實際很堅硬,大食蟻獸通常用利爪掘洞,沒去藍翔挖掘技術一樣強
雖然能吃,但大食蟻獸很有節制,它們並不怎麼會破壞蟻巢,只是用鋒利的爪子掘出一個洞,剛好容納細長的口鼻探入;並且它們很會打遊擊戰,在每一個蟻巢只舔食上千隻螞蟻或白蟻,幾乎一分鐘內搞定戰鬥,然後迅速轉戰另一個蟻巢,這樣一方面它們能避開螞蟻中負責安保工作的兵蟻,當戰鬥力強的兵蟻聞訊趕來護衛時,它們已經向下一個蟻巢進發了,另一方面,每個蟻巢都不會被大食蟻獸「滅全門」,許多幼蟻得以存活成長,大食蟻獸在往後的日子還能回來這些蟻穴再享用大餐。
「我還會再回來的!」
大食蟻獸領地範圍廣,不喜群居,只有在交配和撫養後代時有「社交」。雖然單身時是個自由的獨行俠,大食蟻獸卻是野生動物中難得的負責任的慈母。幼崽出生後,母獸日夜背著幼崽,親自撫養長達6-9個月。一般認為幼崽出生兩年後或者母獸生了第二胎後,幼崽才徹底離開母親。雖然大食蟻獸為母慈愛,但幼崽很容易感染疾病,成活率也只是一半一半。
大食蟻獸似乎很懂「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它們一般性情溫和,但遇到威脅時,大食蟻獸會用後腿站立起來,用尾巴幫助支撐身體,前腿張開,像要給人一個擁抱,卻揮舞著利爪,十分致命,美洲獅美洲豹遇到也容易退避三舍。曾有新聞報導成年男子被撕了一爪流血過多而死。
但是,看似這麼會保護自己的大食蟻獸,卻難逃不少其他野生動物遭遇的命運:人類盯上了大食蟻獸蓬鬆的毛髮、鮮美的肉。除了被獵殺,棲息地的不斷消失、穿過馬路時被汽車碾撞……這些導致了大食蟻獸數量銳減,現在保護級別是易危,亮起了紅色警告。
人類啊,可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