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有熊貓「紋身」,動物界的吃蟻狂魔,可戰獅豹,卻被吃到易危

2020-08-28 地球神奇生物圖鑑

世上存在太多未解之謎,比如,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動物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卻帶有熊貓的圖案:

圖片來源見水印


Photo by quiddle. from Flickr (https://flic.kr/p/pZxGi)


「我知道你們都在看我的前腳」


這個動物,幾乎是個瞎子,視力差,聽力較好,嗅覺卻極優秀——它的嗅覺敏感度是人類的40倍,可以從幾裡外就聞到螞蟻和白蟻巢穴的氣味追蹤而來。是的,它就是大食蟻獸

食蟻獸家族

生物學上,食蟻獸現存的有3屬4種:

  • 小食蟻獸屬:分為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較北地區的中美小食蟻獸種,長得像披了個黑色馬甲的北極熊;和生活在南美洲南部的小食蟻獸種,通體黑色、棕色,很少有V型「背心」痕跡。

中美小食蟻獸


  • 侏食蟻獸屬:比手掌略大、金褐色的萌萌噠像松鼠的侏食蟻獸

By Quinten Questel-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0287945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大食蟻獸屬的大食蟻獸,食蟻獸家族中現存的唯一一個保護級別亮起了易危紅燈的成員(其他食蟻獸都為無危)。

大塊頭「彈舌能手」

大食蟻獸是食蟻獸家族中的巨人,體長超過1米,不過其中蓬鬆的尾巴就佔了一半長度

頭部又細又長,像個鑽地的鑽子,這也為探入蟻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而大食蟻獸捕食螞蟻更重要的工具是它的舌頭,最長有60釐米,並且伸縮速度極快,每分鐘舌頭伸縮150次,也就是每秒兩次以上,舌頭上密布小小的刺,分泌大量黏液,可沾黏螞蟻和白蟻,這使得它們進食非常迅速,避免螞蟻叮咬。

RedGazelle123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略略略」

寧願走路像跛子的「護甲達人」

大食蟻獸前後足均有五趾,前足四趾帶爪,後足均有短爪,爪子向內彎鉤。

這一爪下去,後果很嚴重


大食蟻獸是個十足的「護甲達人」,雖然它的前足十分粗壯,但為了保護爪子,大食蟻獸只用指節著地行走,因此行走看上去有些笨拙。

走起路來有點跛行,一瘸一拐

會節制飲食的「吃蟻狂魔」

這麼辛苦保護爪子,是因為大食蟻獸的爪子是它捕食的利器。大食蟻獸以螞蟻、白蟻為食,是個「吃蟻狂魔」,每天能吃大約3萬隻螞蟻和白蟻

蟻穴因為混合螞蟻分泌物,實際很堅硬,大食蟻獸通常用利爪掘洞,沒去藍翔挖掘技術一樣強


雖然能吃,但大食蟻獸很有節制,它們並不怎麼會破壞蟻巢,只是用鋒利的爪子掘出一個洞,剛好容納細長的口鼻探入;並且它們很會打遊擊戰,在每一個蟻巢只舔食上千隻螞蟻或白蟻,幾乎一分鐘內搞定戰鬥,然後迅速轉戰另一個蟻巢,這樣一方面它們能避開螞蟻中負責安保工作的兵蟻,當戰鬥力強的兵蟻聞訊趕來護衛時,它們已經向下一個蟻巢進發了,另一方面,每個蟻巢都不會被大食蟻獸「滅全門」,許多幼蟻得以存活成長,大食蟻獸在往後的日子還能回來這些蟻穴再享用大餐。

「我還會再回來的!」

單身「獨行俠」,為母后操碎了心

大食蟻獸領地範圍廣,不喜群居,只有在交配和撫養後代時有「社交」。雖然單身時是個自由的獨行俠,大食蟻獸卻是野生動物中難得的負責任的慈母。幼崽出生後,母獸日夜背著幼崽,親自撫養長達6-9個月。一般認為幼崽出生兩年後或者母獸生了第二胎後,幼崽才徹底離開母親。雖然大食蟻獸為母慈愛,但幼崽很容易感染疾病,成活率也只是一半一半。

看似青銅,實則王者;看似王者……被吃到易危

大食蟻獸似乎很懂「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它們一般性情溫和,但遇到威脅時,大食蟻獸會用後腿站立起來,用尾巴幫助支撐身體,前腿張開,像要給人一個擁抱,卻揮舞著利爪,十分致命,美洲獅美洲豹遇到也容易退避三舍。曾有新聞報導成年男子被撕了一爪流血過多而死。

但是,看似這麼會保護自己的大食蟻獸,卻難逃不少其他野生動物遭遇的命運:人類盯上了大食蟻獸蓬鬆的毛髮、鮮美的肉。除了被獵殺,棲息地的不斷消失、穿過馬路時被汽車碾撞……這些導致了大食蟻獸數量銳減,現在保護級別是易危,亮起了紅色警告。

人類啊,可長點心吧。

相關焦點

  • 手心上的「熊貓」
    熊貓在世界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明明戰鬥力驚人,卻偏偏依靠賣萌生存了下來。估計也正是被熊貓的包吃包住條件吸引了,動物界的一種螞蟻打算模仿熊貓,期望得到包吃包住的好待遇,它就是熊貓螞蟻。熊貓螞蟻並不是真正的螞蟻,而是一種沒有翅膀、毛茸茸的蜂類。
  • 從瀕危降為易危,大熊貓憑什麼能夠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logo?
    動物界最能代表中國的是誰?答案必然是大熊貓。相較於中國其他的特有動物,樣貌猙獰的揚子鱷和要求有知識背書的中華鱘、朱䴉似乎更適合內部消化。不得不說他們可真是靈活的胖子,幾秒上樹完全不在話下,然後一低頭團成絨球順著木頭搭建的爬架滾下;靠在樹樁上蹭癢時,腰肢曼妙靈動;最絕的是大熊貓似乎有一秒入睡的本領,前一秒還抱著竹子溫吞的啃著帶勁,後一秒一個發愣也不顧嘴裡的竹子有沒有咽下就睡過去了…基地裡還設有月亮、太陽兩個產房,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們都被保護在這裡
  • 老虎和獅子為什麼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書經》叫它貔,《毛詩》叫它白羆(pí),《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發展到中國近代,它被定名為「貓熊」(或者大貓熊),意思是它的圓圓胖胖的臉像貓咪,可身體又像熊,所以是像貓咪一樣的熊。
  • 老虎和獅子為何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書經》叫它貔,《毛詩》叫它白羆(pí),《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發展到中國近代,它被定名為「貓熊」(或者大貓熊),意思是它的圓圓胖胖的臉像貓咪,可身體又像熊,所以是像貓咪一樣的熊。
  • 老虎和獅子為何挨餓也不吃熊貓?網友:也不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啥?
    年;日本民眾想看熊貓,要排隊3小時,可只能觀看5分鐘;菲律賓等不到熊貓,甚至把鱷魚塗成了「大熊貓」,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熊貓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麼火。《書經》叫它貔,《毛詩》叫它白羆(pí),《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發展到中國近代,它被定名為「貓熊」(或者大貓熊),意思是它的圓圓胖胖的臉像貓咪,可身體又像熊,所以是像貓咪一樣的熊。
  • 山羊被美洲獅捕食,不甘心被吃,懸崖峭壁間和美洲獅展開生死大戰
    山羊被美洲獅捕食,不甘心被吃,懸崖峭壁間和美洲獅展開生死大戰有一隻山羊母子被一隻狗熊給追殺,山羊媽媽只能帶著小山羊藏於懸崖峭壁上。狗熊並不想放棄這對母子,於是就試圖靠近,而山羊媽媽只能通過跺腳將這隻狗熊給嚇走。
  • 有紋身的女星都是紋在哪裡的,迪麗熱巴在肚子上,而她倆都在腳上
    ,以前還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有紋身,都說著身體受之髮膚,所以很多人也望而止步,但是娛樂圈其實很多女明星都有紋身的,而她們都是把紋身紋在哪裡呢。1.迪麗熱巴迪麗熱巴在拍攝的一個電視劇裡面被網友驚奇的發現甜美的熱巴小姐姐竟然有紋身,而且有人還直接圈出來,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但是迪麗熱巴的紋身竟然是在肚子上,這個紋身的地點真的是很別致了。
  • 美洲獅、美洲豹、老虎和貓伏擊獵物時的姿態,你覺得哪個更標準?
    美洲獅、美洲豹、老虎和貓伏擊獵物時的姿態,你覺得哪個更標準?貓科動物都是機會主義者,捕獵時它們很少直接出擊,而是採取伏擊的戰略,慢慢靠近獵物,然後突然發動襲擊,讓獵物猝不及防束手就擒。那麼,貓科動物向獵物發動攻擊的前幾秒是什麼樣子的呢?
  • 有趣的民間遊戲:虎豹獅象棋、人虎鬥、改頭換面棋、列車掉頭棋
    有趣的民間遊戲:虎豹獅象棋、人虎鬥、改頭換面棋、列車掉頭棋本文屬蓮姐說民間遊戲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如果喜歡請關注我導語:虎豹獅象棋、人虎鬥、改頭換面棋、列車掉頭棋虎豹獅象棋:虎豹獅象棋,又稱獸棋,是一項二人對弈遊戲,主要流行於福建省德化縣。
  • 蘇門答臘的奇風異俗:紋身顯示美貌,吃剩的飯居然還能退!
    蘇門答臘的奇風異俗:紋身顯示美貌,吃剩的飯居然還能退!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歷史貪吃漢帶來的精彩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為:蘇門答臘的奇風異俗:紋身顯示美貌,吃剩的飯居然還能退!印度尼西亞有1萬多個島嶼,其中有人居住的大約160多個。
  • 國寶熊貓的那些事(一)
    體色不用多介紹,通常為黑白兩色(近期也出現了一隻灰白色的大熊貓)它,擁有超大的黑眼圈(大熊貓:感覺有被內涵到),走起路來卻是害羞的內八字,爪子如同解剖刀般鋒利!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體重普遍在100公斤以上的熊貓,看起來十分笨重,但實際上能夠就輕鬆爬上20米高的樹,據說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全力奔跑的速度堪比劉翔,而且具有超強的咬合力,有時甚至能和獅豹一決高下,僅次於北極熊。能和獅子北極熊掰腕子的傢伙,你說是不是猛獸?
  • 熊貓明明是熊 為什麼要叫做熊貓?吃的還是竹子?
    提到熊貓,大家會知道是國寶,會覺得可愛。可對於熊貓其實知道的並不多,為什麼明明是熊,要叫做貓?要和更像貓的小熊貓搶名字呢?如果有肉吃,即使是爛肉,它們也會津津有味的享用。總結熊貓為什麼吃竹子就是吃肉打不過肉食動物,吃植物果實打不過雜食動物,只能挑別人不吃的吃了。雖然吃的東西變了,但是食肉動物的牙齒和消化系統還保留著,這或許是熊貓最後的倔強了。
  • 食蟻獸戰鬥力十分強悍,能將美洲豹大卸八塊,不要小瞧它
    食蟻獸這類十分稀有、極為瀕臨滅絕的動物,大家很有可能僅僅聽過它的姓名,看了它的相片,非常少能得見它的真面目。在我國動物園這麼多,可是到2017年,有食蟻獸的大約不超過20家,並且一般全是大食蟻獸。食蟻獸現有四種,分別是大食蟻獸、侏食蟻獸及其二趾食蟻獸和環頸食蟻獸。
  • 當美洲獅遇到美洲豹,誰能更勝一籌?
    美洲獅和美洲豹都是屬於大型貓科動物,生活的地方也是有重疊,難免野外捕獵的時候會遇到,那當兩個王者相遇,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那就需要我們來對比一下二者的實力!美洲獅一般體長為100~160釐米,肩高66~76釐米,尾長52~82釐米,體重55~105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雌性略小。具有溫順的性格,在一般情況下,它並不主動襲擊人,只是當人攻擊它時,為了自衛,才會傷殺襲擊者。美洲豹肩高90—110釐米,體長為182—285釐米,尾長60—90釐米,體重80—190千克。
  • 在野外老虎遇上熊貓會怎樣,會吃掉熊貓嗎?我們看到了該怎麼辦?
    而我國華南地區,有蹄動物豐度是比較低的,因此華南虎可能會像東北虎那樣,頻繁捕殺熊(熊貓)。20世紀80年代,學者對臥龍保護區內金錢豹的糞便做了分析,發現其主要食物為毛冠鹿、鬣羚、林麝和竹鼠,這些獵物中沒一個體型大的,金錢豹都已經被逼到吃竹鼠的地步了。這種情況下,豹開始打熊貓的主意了。學者發現,豹對兩歲左右剛離開母親的年輕熊貓危害極大。
  • 牛馬獅豹誰能俘獲你?
    作者:文睿;轉載請後臺回復「授權」很多朋友小時候,應該都玩過抑或見過鼠、貓、狗、狼、豹、虎、獅、象這8種動物組成的紙片版鬥獸棋。總會好奇,為什麼會有的動物比別的強,而最強的大象卻受制於小老鼠。慢慢長大之後,才明白原來這是物競天擇,形成的生物圈的食物鏈而導致。
  • 獅、豹進食時為什麼能容忍胡狼、野犬在旁邊不斷騷擾?
    獅子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與老虎體型差不多,有「草原之王」的稱號,在很多紀錄片裡面,我們都能夠看到獅子的雄姿,在草原食物鏈裡面,絕大多數的動物都是獅子的捕食對象。獅、豹在草原食肉動物裡面,毫無疑問是最為強悍的一類,但是在它們的身上,卻有著許多非常有趣的現象,比如在獅群、豹子進食的時候,不時有黑背胡狼、非洲野犬在旁邊觀望,並時不時騷擾一下獅子或豹子,這點讓很多人很疑惑,按說單兵作戰能力,獅、豹遠在黑背胡狼、非洲野犬之上,即便是後者數量多一些也無妨,為什麼獅、豹只是稍微驅逐一下便作罷,有時候甚至都不管呢?
  • 這種動物被譽為美洲「大熊貓」,能幹翻美洲豹,如今卻遇到大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的特色是「國寶」熊貓,澳大利亞的特色是袋鼠,那麼熱帶雨林密布的中南美洲的特色又是什麼呢?想必也沒幾個人能猜得出來,主要是因為這種動物太稀缺了。事實上,這種動物就是極其瀕危的食蟻獸,大的有兩米長,小的就等同於松鼠大小。
  • 大自然一種奇特共生聯盟:螞蟻群為蟻鳥尋找昆蟲,避免蟻鳥專吃蟻
    大自然中,有一種共生聯盟: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例如鱷魚和鱷魚鳥,牛和牛椋鳥等,雙方都相互獲利。但還有一種奇特共生關係,就是專門從對方獲取好處,例如蟻鳥和螞蟻就是大自然奇特的共生聯盟!
  • 每天僅吃3萬隻螞蟻,走到哪裡都背著自己的寶寶
    只要一個致命的「擁抱」,它的利爪就會立刻讓對手皮開肉綻,甚至能把美洲豹殺死。曾經在巴西潘塔納爾的一個牧場裡,一隻美洲豹悄悄接近一隻大食蟻獸,大食蟻獸完全不知道自己已身陷危險,喝完水轉身離開水池時,發現了美洲豹,大食蟻獸不屑的看了美洲豹一眼,嚇得美洲豹轉身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