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頭頂星光來往於宿舍與教室間,籃球場上你總是其中一員。飢腸轆轆時常在小吃街逛上半天,一切苦惱消散在與好友的談笑間,牽TA的手在操場轉一圈又一圈,不日便要揮手離別。
以後天南海北,一路風雨,願總有人陪你奔跑不息。畢業,是另一段青春的開始,請你們繼續努力,為自己的青春上色。
樂學善思
1、
李猛,中共預備黨員,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2016級在讀本科生,2016年8月考入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至今,現推免至中科院地理所直接攻讀博士。
我的內大故事
來日方長,並不長。
不知是誰的擊石,泛起一陣漣漪。我們的四個春秋,竟然一晃而過。
踏入校門那一刻,我們都信誓旦旦為自己規劃人生,以期來日。
如今走出校門,回首看來,其實來日也不過一千多個日夜。
總結四年,山一程、水一程、山水有一程。汗水、淚水有時也能換來一絲欣慰。願我們都能珍惜時間,珍藏初心,莫失莫忘!
想對你說...
感悟四載,悲一次、喜一次、悲喜有一次。努力似乎從來不會辜負渺小的我們。願少一些幻想,勤奮作伴,不離不棄!
來日方長?也許並不長。
勇於突破
2、
馬鵬博,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擔任班級班長、校友會班級理事,成績排名2/98,現已保研吉林大學法學院。
我的內大故事
站在畢業的關口,回顧這四年的生活,萬千感慨不禁從心底油然而生,整理思緒,發現心中最強烈的便是純粹的感恩之情。四年前我滿懷迷茫踏入校園,是母校的培養、老師的悉心教導、朋友的支持鼓勵以及同學的幫助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青春最珍貴的經歷和記憶都發生在我們的母校。今天我帶著信念和希望走出母校,我將永遠把「崇尚真知 追求卓越」作為自己的信條,爭取不辜負母校及師長的教導,為社會貢獻屬於我的一份「內大力量」。
四年的時間很長也很短,長到很多閃光的瞬間已經逐漸在記憶中失去光彩,短到幾百字的敘述已足夠贅餘。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場永無終點的徵程。在這場徵程中也許我走得不夠快,也許我走過的路程不算多,但我只希望自己永葆鬥志,永遠堅持向前、永遠直面挑戰,去更多的感知生活的偉大與可貴。
想對你說...
生活是一場永無終點的徵程,希望我們能永葆鬥志、熱血和理想,向著心中的目標堅定前行!
積極進取
3、
段俊,中共黨員,生態與環境學院2017級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我的內大故事
轉眼間,在內蒙古大學的三年碩士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這也是我在內蒙古大學的第七年,將自己最重要的七年青春灑在這片熱土之上,是這裡見證了我青春的點滴成長。研究生期間,我在思想、學習、科研、生活、實踐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重點培養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態。在我遇到學習和生活問題的時候,我的導師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同時,在科研結果不理想的時候,自我心態的調整也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所以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灰心不放棄,打起精神繼續前行才是正解。
雖然取得了些許進步,但我仍要正視並且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期待用自己的能力創造奇蹟,同時樂觀對待生活,微笑每一天。做事先做人,人不立,事不成。在研究生生活中,我始終都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身邊的人、事、物。而人生就是一個舞臺,如何舞出自己的藝術人生,讓自己發光,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會立志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力爭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斷取得進步和成功,為社會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做一名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人。
想對你說...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博學多識
4、
康娜,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測評排名5/57,大學四年績點成績排名4/63,平均學分績3.67,最終保研到北京理工大學攻讀研究生。
我的內大故事
大學的生活已經快接近了尾聲,這短短的四年卻是很值得思考的。
大學的學習是迥然不同於以往的一種新形式,它賦予了我們更大的自主性與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半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下,要求我們必須有更強的選擇辨別能力和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個方面,我應該感謝大學的學習生涯,在這期間歷經的挫折與成功,使我真正知道了怎樣進行自我學習,怎樣有目的的學習,隨之而來的是自學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學習之外活動的參與也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加強。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在不斷的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也促進自己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
在內蒙古大學的幾年中,讓我領略了內大別致的景色與別具一格的校園建設格局,內蒙古大學是內蒙古唯一的211工程大學,因此不僅是致力於教學質量的研究中,更重要的是重在提高我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想像能力。
在大學期間,我也參加了學生會,在期間鍛鍊了自己的組織能力,真實的感受到學生的力量與自主實踐的重要性。同時在之後也積極響應班級活動,參與到這一個大家庭中。
在內蒙古大學的這幾年,我不僅獲得了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思想價值觀的成長,引領我走向未來更長的路。
想對你說...
六月畢業季,難別的是熟悉的校園,難忘的是美好的回憶,難離的是親密的校友,難捨的是師生的情誼。說一聲保重,道一句離別,送一份祝福,添一份好運,祝福各位同窗宏圖大展,前途無量!
勤學苦練
5、
楊又權,內蒙古大學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曾擔任2018年「模擬法庭協會」會長,現為2016級「法學一班」班長,現已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
我的內大故事
從2016年8月份我離開四川,踏上呼和浩特這片土地開始,我的生活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初入大學時,年輕氣盛,總是帶著一股傲氣。但就是在大一那一年,我的這種傲氣被逐漸打破。雖然參加了很多活動,認識了非常多的朋友,但是最重要的專業課以及各類比賽成績都不理想,讓我懊悔不已。
在內大待的第二、三個年頭,是在彌補自己大一時犯下的錯和努力提高自己軟實力當中度過。大二的時候我的重心在專業課的學習上,法學專業課程繁多且深奧,除了基本的課堂教學外,還有專業討論課和合作性學習,基本上周一至周五從早上到晚。大三在這個基礎之上還加入了英語六級和雅思的學習,生活非常枯燥,但好在這兩年的努力,讓我收穫頗豐。
2019年,我把雅思考到了7.5分,六級考到了628分,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也拿到了中國政法大學的預推免錄取。回首看這一年,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如果真要說,那就得感謝大一那個驕傲的自己,因為驕傲承受了打擊,因為打擊而奮發向上。
我本身並不是一個優秀的人,上面這些簡短描述也隱藏了許多失敗的、羞於啟齒的經歷。但是我並不後悔這些失敗與尷尬,因為過去的經歷才成就了現在的我。
想對你說...
Stay humble, stay foolish.
天道酬勤
06
王帥,中共黨員,生態與環境學院2016級環境工程一班本科生,平均GPA3.94,專業排名第一,曾赴北京大學交流學習,現已保研至復旦大學。
我的內大故事
轉眼間,大學生活已接近尾聲,畢業近在眼前,有些突然,又在意料之中。回想這四年的時光,留下的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的遺憾,很遺憾,這四年沒有珍惜時間,讀書思考;很遺憾,這四年沒有勇敢嘗試,體驗人生百態;很遺憾,這四年碌碌無為,少有奉獻;很遺憾,這四年沒有變得外向開朗,直到畢業對同學朋友知之甚少。我想大學生活該是豐富多彩的,而我的大學生活只能算是充實。現在想起來,大學乃是一個又一個的偶然,加入學生會是偶然,順利保研也是偶然,但這一個個偶然中,也有一些必然因素,如果不是學生會招新時態度認真誠懇,我可能無法體會學生工作的艱辛;如果不是大學四年始終如一的積極態度,我也不能順利走出母校,去往魔都深造。這也是我始終堅信的真理:態度決定命運,努力必有回報。現在的我正在一步步走得更高更遠,向著更好的未來在努力。
想對你說...
曾經有一段美好的大學生活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大學的每分每秒。來內大,是我人生最美的風景。
厚積薄發
07
餘松燦,共青團員,2017級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2017級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班班長。
我的內大故事
我從第一次踏上內蒙古自治區的土地到現在已經8年了,在我28歲的生命裡佔了四分之一多,在內蒙古大學7年的生活與教育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當實力無法支撐夢想時,學習是最好的出路。我於2015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工作一年後於2017年考入本學院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繼續學習。正是由於工作的經歷,我更加熱愛所學的專業,也更加珍惜研究生的學習機會,學習也更加努力。
愛拼才會贏。我從一個小鄉村進入到一個大城市學習生活,有躊躇滿志,有茫然無措。我努力學習,發表論文,以優秀的成績爭取獎學金;另一方面我主動申請「微機原理與單片機實驗」和「自動控制原理實驗」兩門實驗課的助教,以獲得助教工資,減輕家裡負擔。如今,我已通過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並被錄取。我相信未來可期。
想對你說...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轉眼又各奔東西。我們都只此一生,但有幸能陪各位一程。你我當志在四方,願再次相聚時各位已是百尺竿頭。
矢志向學
08
王芮,共青團員,就讀於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文史哲基地班(漢語言文學),擔任班長,推免至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我的內大故事
心理學公眾號「KnowYourself」的主創們出版了第二本書叫《長大了就會變好嗎?》。書的主題是「成年初顯期」(18-30歲),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徵是對自己人生無儘可能性的探索。在光陰似箭的大學生活中,我回頭審視,這四年確實是截止目前變化最多、可能性最大、最能認識自己並快速成長的時期。
「有時候不是個體優秀,而是平臺優秀」。非常感謝母校內蒙古大學,一次次的講座活動,讓我們拓寬眼界提高能力;不斷拓展的國內外交流機會,讓我們有機會走出去看看;教學樓等硬體設施的翻新調整,給我們創造了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相信莘莘學子們會永遠堅定心中「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內大信念。
非常感謝我所在的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一直以來,學院都很重視同學們的能力提升,關注大家的需求。當我們搬到9號樓後,沒有自習室,學院硬是收拾出來一間安靜整潔的教室,供大家學習。學院的老師們也在為每個同學的事情辛苦忙碌著。感謝16級文史哲基地班的同學,正是大家共同構成了「樂觀上進、互幫互助、氛圍融洽」的班集體。
除此,非常感謝每一位任課教師。文史哲基地班有「漢語言文學」、「歷史」、「哲學」三個方向的課程,分別培養了我們的文學素養、以史為鑑的習慣和愛智慧愛思考的能力。正是老師們的傾力傳授,才讓同學們了解各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2019年《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鄒韻說過:「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我希望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在未來的日子裡,自己要做一個更加真誠又努力的人,保持對生活的樂觀主義,繼續發光發熱。
想對你說...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要永遠對生活懷有熱忱,我們都能在未來遇到更好的自己,於更高處相見呀。
我要將過往都儲藏
編一段美好的夢想
願此去前程似錦
再相逢依舊如故
致謝:
感謝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法學院、生態與環境學院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供稿!
來源:內蒙古大學 責編:牛晗珊 編輯:呂曉婷 郭妍 劉舒怡
封圖:武瑞雪兒 審核:吳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