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佔據南亞主體位置,人口13.5億,國土面積近300萬平方公裡,2019年GDP總量達到2.8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根據全球火力指數網站印度軍力排名世界第四,印度儼然成為一個世界大國。
一、印度大國戰略
印度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國家,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說過,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所以印度從建國開始基本上都是沿著這一戰略推進。
英國英屬印度殖民版圖解體以後,印巴分治,從那時起印度就開始了自己的大國戰略。印度的大國戰略先是從搶佔領土和對周邊國家滲透影響兩方面來實施的。
在過去幾十年,印度武力佔領克什米爾約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通過談判收回法屬印度526平方公裡土地;侵佔藏南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武力收回葡屬印度3983平方公裡土地;佔領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8249平方公裡土地;通過武力手段吞併錫金王國7096平方公裡土地。
印度除了搶佔領土以外,就是對周邊國家施行羈縻之策,對斯裡蘭卡、尼泊爾、不丹等小國施壓影響,使這些國家的對外政策符合印度的利益,或使其接受印度的指導。
隨著印度自身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強,印度急需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成為印度的重要目標。雖然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國比較困難,但是印度一直在努力遊說其他國家支持印度的這一行動,可見印度對於自身目前的地位非常不滿。
根據此前國際機構的預測,印度GDP將在203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時印度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三哥。
雖然印度綜合實力在日益發展壯大,但是與我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印度卻頻頻在邊境地區挑起衝突,這讓人很無語。
二、印度的七寸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那麼對於印度而言,它的七寸在哪裡呢?
從印度整個版圖來看,南部是德幹高原,西部是印度沙漠,北部靠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但是印度版圖與東北部地區緊靠一條長約22公裡,東翼寬約33公裡,西翼寬僅21公裡的西裡古裡走廊連接。
西裡古裡走廊形狀狹長,戰略地位重要,如果外來勢力直接控制了西裡古裡走廊,那麼就可以直接切斷印度本土與東北部地區的陸上唯一聯繫通道,東北部地區將會成為甕中之鱉。所以,西裡古裡走廊可以說是印度的七寸,控制這裡就可以直接將印度攔腰斬斷,一分為二。
三、西裡古裡走廊是如何形成的呢?
西裡古裡走廊的形成與印巴分治有很大的關係。在英屬印度時期,這裡都屬於英屬印度版圖,那個時候西裡古裡走廊的價值就沒有顯現出來。英屬印度殖民版圖解體,印巴分治,按照宗教信仰和投票的方式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
孟加拉地區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比較多,被分成了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西孟加拉和以達卡為中心的東孟加拉,西孟加拉加入印度成為西孟加拉邦,東孟加拉加入巴基斯坦稱為東巴基斯坦,此後東巴基斯坦在1972年獨立成為孟加拉國。
東孟加拉的分離使印度東北地區失去與外界連接的陸路和水上通道,只有狹長的西裡古裡走廊將其與印度其他地方連接起來。本來印度東北部地區分離傾向就比較厲害,這種與印度主體板塊上的地理隔閡,又強化了該地區的分離傾向。
如果印度與軍事強國發生戰爭衝突,那麼對方能夠通過控制西裡古裡走廊輕易切斷印度東北部地區與內陸的聯繫。印度可能擔心這樣的事件發生,所以印度在1975年強行吞併了西裡古裡走廊北部的錫金王國,將錫金王國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將西裡古裡的緩衝區向北推進了80多公裡。
在以前,印度頻頻挑起中印爭端,那是因為我們的戰爭補給線太長,而印度的補給線卻短得多,所以他佔有很大的地理優勢。但是,青藏鐵路建成以後,我們可以快速地將兵力和戰備物資投放到青藏高原,這使印度的地理優勢喪失,印度感到越來越大地緣壓力,所以印度一直對我們保持比較大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