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就是追上美國量子計算機的性能,所以現在中國量子計算機的性能主要看中國能拿出多少錢去研發,去購買設備。原來沒有量子計算機的時候,國內實驗室就投入一個億人民幣,一年後能研發出能用的國產量子計算機,應該就是中國追上美國的關鍵。光搞設備投入很大,一旦你設備上突破不了,你就白投入了。
等得起,沒有不是錢的問題。量子計算機,可以量子力學的一些應用,具體怎麼去應用,不去多說。總之肯定要有應用。現在其實有很多人在集中地搞量子工程化,一臺量子晶片要上百美元。生產一臺具有量子功能的計算機也就是十萬美元左右。
這一點應該不難想像。所以,量子計算機先要讓全人類都能開始量子計算機的研究,才有可能在短期產生大的影響。否則,別說量子計算機了,目前能帶來影響的,又能夠實現的也就是英特爾的5g晶片,或者新的晶片。量子計算機還有待開發,人工智慧要發展,量子計算機也要實現,這都是需要時間的,不是錢的問題。
中國最後三年量子計算機應該趕得上美國,再過幾年可能趕不上了。量子計算機實際上是一種波函數和算符場論方面的東西,雖然工程上也有所創新,但是和神經網絡相結合這種表示可不是普通的電力模擬能達到的,基本上科研團隊目前只能取其中一塊進行研究。
我目前所接觸的主要是基礎理論方面的東西,量子模擬其實是很早就開始的,不過工程上基本上還是空白,有興趣可以看看德國那邊的一些工作,已經有個教授寫了關於量子模擬的書籍。我這邊自己研究的是量子信息,和量子經典信息相比,經典信息是量子量子路徑概率,這種信息相對是單一的可測量,而量子信息是量子信息也能解決一些其他不帶量子性質的信息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量子糾纏。
量子信息解決的問題更多,比如比特數增多後高維信息就會被扭曲。量子比特的不確定性也給雷射等量子光學手段帶來了不確定性。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研究領域是核物理的量子化,因為目前人造神經細胞的研究不是很熱門,利用量子邏輯得到3個以上量子比特的輸入可以無痛得到各種複雜的量子信息,比如生命的組成成分等。
量子力學的量子計算機應該就是應用已有的理論、軟體去工程化的量子器件,從核心算法上來說從理論到工程化無可避免的還要依賴於模擬器,所以量子計算機發展前景仍然很大。
至於量子信息難以量子化這點我在國內一些公司沒看到,去年開始國內很多做量子信息晶片的企業紛紛宣布量子晶片已經量產,超聲波啥的一大把。另外我不太明白題主的所謂破解問題是什麼,是指通信破解,還是指保密秘鑰破解,如果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