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類星體等離子噴流,是直直地噴出嗎?不,是喇叭褲狀噴出!

2020-11-24 騰訊網

科學家研究了300多個類星體旋轉的黑洞,這些黑洞產生了等離子束。研究發現,在距離黑洞一定距離的地方,這些天體物理噴流的形狀從拋物線變為錐形,讓人想起70年代標誌性的「喇叭褲」。通過有效測量這些「宇宙褲」,研究人員旨在解釋在遙遠活動星系中心將物質加速到接近光速的中央引擎黑洞,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儘管它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類星體有時被稱為燈塔,類星體幫助我們導航的不僅僅是遙遠的宇宙過去和複雜的宇宙結構,還有我們的星球。因為類星體是如此遙遠,類星體可以被用作天空中穩定的參考點,用來測量地球的自轉和行星表面物體的坐標,這是GPS、GLONASS和其他定位系統的基礎。

宇宙的燈塔

類星體非常明亮,從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見。類星體擁有一個旋轉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通常高達太陽的數十億倍。黑洞周圍的物質帶著磁場落在黑洞上,場線類似於帶有帶電粒子的導線,帶電粒子像珠子一樣串在上面。當磁力線旋轉時,等離子體加速到接近光速,由此產生的流出物被稱為天體物理噴流,正是因為它們,類星體才成為如此耀眼的物體。

天文學家此前認為,幾乎每一股噴流的形狀都像一個狹窄的錐體,離開黑洞區域後會橫向膨脹。在通過遍布全球的射電望遠鏡網絡觀察了數百個類星體20年後,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對這一假設提出了挑戰。製作了由莫哈韋計劃監測的300多個類星體噴流圖像,並對形狀進行了分析。結果,研究小組發現了10個類星體,它們的拋物線形狀噴流演化成了圓錐體。由於涉及到的類星體相對較近,所以可以看出這種轉變:

10個類星體中的每一個都「僅僅」位於數百萬光年之外,噴流延伸到距離黑洞大約幾十光年的地方。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所(MIPT)和俄羅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尤裡·科瓦列夫教授表示:到目前為止,遙遠活動星系中噴流形成和加速背後的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但我們弄清楚這些宇宙加速器是如何工作的至關重要,噴流起源的區域很難辨別,因為它非常小。

理解看不見的事物

與這些物體的距離如此之遠,以至於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因此,雖然有多種理論模型可用,但沒有觀測數據來測試它們。新研究是第一次根據對大量類星體的觀測,研究噴流詳細幾何形狀的研究。噴流的幾何形狀是內力和外力、磁場、等離子體和星際氣體之間錯綜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天體物理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釋這些因素。由旋轉黑洞和磁場組成的中央發動機提供有限動力。

在此之前,人們就知道等離子體只有在達到某一點時才會輕易加速。在那之後,加速度變得如此緩慢,以至於實際上停止了。就是在這一點上,宇宙褲發出了閃光。早期的研究指出,在少數星系中觀察到的類星體噴射形狀發生了變化。然而並沒有得出結論,認為這是所有類星體的特性,而不是相關的單個物體特性。研究將這種影響歸因於噴流的內部特徵,但事實證明,這種解釋是簡潔和直觀的。

科學家們現在有了一種新的方法來評估黑洞旋轉速度,並理解類星體中令人難以置信的聚焦和快速等離子射流形成機制,這些射流如此明亮,以至於在數十億光年外都能看到。

博科園|研究/來自: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

研究發表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連時空都被迫旋轉,發現黑洞通過磁重聯,為類星體噴射流供能
    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黑洞具有難以想像的巨大質量,因此可以吸引物質、氣體甚至光。但它們也可以以等離子射流的形式發射物質:一種從星系中心噴出具有巨大能量的等離子束,等離子射流可以延伸到數十萬光年的遙遠太空。當這種強烈的輻射被發射出來時,黑洞仍然是隱藏的,因為它附近的光線被強烈地彎曲,即事件視界,導致了黑洞「陰影」的出現。
  • 看到恆星「變老」的那一時刻,噴出高速雙極氣體噴流!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捕捉到了一顆老恆星第一次開始改變其環境的那一刻,這顆恆星噴出了高速的雙極氣體噴流,現在正與周圍的物質相撞;據估計,觀測到的噴流年齡不到60歲,這些是理解行星狀星雲複雜形狀是如何形成的關鍵特徵。
  • 第2張黑洞照片出來了,強大噴流一覽無遺,然而卻找不到洞在哪裡
    以前天文學家們大多是根據物理理論推測,不過在2019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與研究團隊發布了 M87 星系核心黑洞的第一張照片,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拍攝的第1張關於黑洞的照片。這個如同甜甜圈一樣的圖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間是一個黑黝黝的大洞一樣的存在,M87星系中心黑洞就隱藏在其中。
  • 黑洞會噴出等離子射流?該現象在150億光年外的星系團發生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關於黑洞的文章或報導,大多數的報導都說黑洞在不斷的吞噬宇宙中的物質,但你有沒有聽說過黑洞往外噴東西呢?在數十億年前,在一個離我們有150億光年外的星系團中心,一個黑洞噴出了等離子射流!將置換氣體的體積和壓力與兩個大空穴的年齡結合起來,就可以計算出噴出的總能量,目前遙遠星系團中發現的最強大噴發就是超過10^54焦耳的能量。宇宙中點綴著星系團,而這些星系團聚集了成千上萬個充斥著熱氣和暗物質的星系。
  • 超越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開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一開始我們對類星體的種種猜測都在被證實,比如我們猜想在這些星系的中心應該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而且會主動捕食的周邊的事物。它們周邊應該具有吸積盤和物質流,因為周邊的物質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加速(但僅被部分吞噬),並且其中許多下落的物質會通過這些超強大的速度被噴出。
  • 等離子噴流繞M87*黑洞一周只需要2天,按史瓦希半徑算可超光速?
    ,而且是相當專業,那麼剩下的是如何給這個兩天環繞黑洞的說法洗地?您肯定會以為我會放一張M87*黑洞的照片,其實你錯了,因為我覺得那張黑洞實在太難看,所以還是來張藝術圖吧,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想見到真人,但卻不得不見的時候還是開個美顏相機比較尊重大家,要不然大家都那麼忙,你卻給我看一張南瓜臉,對得起時間嗎?當然圖是啥樣的並不太重要,我們要的是數據!
  • 在150億光年外,發現一個星系團的中心,黑洞噴出了等離子射流!
    數十億年前,在150億光年外的一個星系團中心,一個黑洞噴出了等離子射流。當等離子體衝出黑洞時,它推開了物質,形成了兩個相距180度的大空穴。
  • 黑洞和類星體,它們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不解
    黑洞聽起來像是直接從科幻小說中出來的:它們是密度非常之大物體,以致於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能逃脫它們的引力。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天文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地積累證據,證明黑洞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事實上在宇宙中相當普遍。NGC 4258星系中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天文學家拍攝到一個以接近光速噴出噴流的黑洞
    「我以為沒有什麼能逃脫黑洞?」你說得對,沒有什麼可以。但這些物質實際上並不是從黑洞中出來的。它來自於環繞黑洞旋轉的物質,並在這種運動中被加熱。這些物質噴流被稱為天體物理噴流,或相對論噴流。它們是由被稱為吸積盤的物質旋轉圓盤釋放的。這些氣盤可以圍繞在脈衝星和中子星周圍,也可以圍繞在黑洞周圍。
  • 天文學家拍攝到一個以接近光速噴出噴流的黑洞
    「我以為沒有什麼能逃脫黑洞?」你說得對,沒有什麼可以。但這些物質實際上並不是從黑洞中出來的。它來自於環繞黑洞旋轉的物質,並在這種運動中被加熱。這些物質噴流被稱為天體物理噴流,或相對論噴流。它們是由被稱為吸積盤的物質旋轉圓盤釋放的。
  • 比黑洞更可怕的是什麼?宇宙中最厲害的星體是類星體
    類星體圖類星體是又超大質量黑洞引發的一種更具毀滅性力量的天體。當超大質量黑洞不斷吞噬物質直至完全飽和後,無法再吞入物質的黑洞就會將這些多餘的物質轉換成純能量波噴射而出,一些能量波的噴射距離可以長達數萬光年之遠。這些被噴射出的能量束就被稱為類星體。類星體具有毀滅性的能量,可以摧毀沿途的一切天體,由於破壞距離遠遠超過黑洞本身,它們也成為了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
  • 驚天逆轉:黑洞竟然能變成類星體
    如果沒有較全面的了解,的確很難把黑洞和類星體聯繫起來。能夠吞掉一切的黑洞,怎麼就變成了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了呢?首先要先了解類星體。類星體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天體。它是一種明亮的點狀射電源,是在射電天文學出現後才被發現的,但在發現之初,人們並不知道它們是什麼。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存在兩類最為流行的模型解釋低頻QPO現象,即物質在旋轉落向黑洞的過程中形成的吸積盤上的不穩定性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振蕩,或者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的進動或振蕩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準周期調製。但在「慧眼」衛星之前,X射線衛星只具有在30keV以下的能區研究低頻QPO的能力,很難區分這些模型。
  • 「慧眼」衛星觀測到距離黑洞最近的相對論噴流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在線發表於9月21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研究表明,其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的相對論噴流(向外高速運動的等離子體流)的進動,為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低頻QPO物理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存在兩類最為流行的模型解釋低頻QPO現象,即物質在旋轉落向黑洞的過程中形成的吸積盤上的不穩定性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振蕩,或者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的進動或振蕩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準周期調製。但在慧眼衛星之前,X射線衛星只具有在30 keV以下的能區研究低頻QPO的能力,很難區分這些模型。
  • 距離地球50億光年,一個黑洞向宇宙中「噴出物質」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段令人驚嘆的視頻中捕捉到一個黑洞向宇宙中噴出物質,來自視界望遠鏡(EHT)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個遙遠的黑洞正在向宇宙中噴射粒子,這個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50億光年,位於一個類星體的中心。類星體是星系明亮的中心,在那裡黑洞和它的吸積盤產生大量的能量,這些吸積盤在極端重力的推動下產生的摩擦力是如此之大
  • 日本發現雙螺旋星雲是黑洞噴流殘骸
    新華網東京3月20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在19日於京都舉行的日本天文學會年會上報告說,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的雙螺旋星雲,是巨大黑洞噴出的噴流殘骸。專家指出,在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質量相當於太陽約400萬倍的黑洞。距離這個黑洞約400萬光年的地方,有一個形似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星雲。
  • 探索| 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彎曲噴流,顛覆人類認知
    長期以來,因類星體距離遙遠,以及黑洞體積很小等原因,天文學家對這類天體的探索手段有限。不過,由於黑洞強大的引力,使得周圍物質在落入黑洞的過程中發生「劇烈摩擦生熱」,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類星體便成為了宇宙中最耀眼的天體,而這一次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突破就在於觀測到噴流的詳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