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長城為何能屹立不倒?
是因為建築砂漿中摻有糯米水。糯米水是使中國古代建築中砂漿性能最強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砂漿仍是現存修復古代建築的最好材料。砂漿是一種用於填充磚塊、石塊和其他建築材料之間縫隙的糊狀物。
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距今約1500年前,古代中國的建築工人通過將糯米湯和標準砂漿混合,發明了超強度的「糯米砂漿」。標準的砂漿成分是熟石灰,即經過煅燒或加熱至高溫,然後放入水中的石灰巖。糯米砂漿或許是世界上第一種使用有機和無機原料製成的複合砂漿。
糯米砂漿比純石灰砂漿強度更大,更具耐水性,這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創新之一。建築工人利用糯米砂漿去修築墓穴、寶塔、城牆,其中一些建築存在至今。有些古建築物非常堅固,甚至現代的推土機都難以推到,還能承受強度很大的地震。
2.《禮記》的「記」指的是什麼?
我國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則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
3.斯坦因在敦煌附近發現的「漢簡」屬於哪一種?
這種「漢簡」屬於邊塞漢簡。20世紀以來,斯坦因及其他考古工作者在敦煌附近地方發現了「漢簡」。漢簡主要是指兩漢時期保留下來的竹木簡,一類是在漢代西北邊塞地區遺址裡發現的,簡稱邊塞漢簡;另一類發現與墓中,簡稱墓葬漢簡。
4.「東道主」一詞出自何處?
「東道主」或是「東道國」,典故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亦稱」東道主人」,原指東路上的主人。春秋時晉秦合兵,魏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服秦穆公,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由於整過在秦國東面,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後來「東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請客的人。賽事的主辦國或者主辦城市也稱為東道主。
5.「東床快婿」原本是指誰?
這裡指王羲之!這個故事發生在晉代,《晉書》上這樣寫著:晉代有兩個世家大族,一個是謝安家,一個是王導家。王謝家族就是劉禹錫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提到的兩大家族。王導在東晉時非常有名,而且他的子弟也都非常的出色。
當時,朝廷上有一個太尉叫郗鑑,他希望給自己的女兒招一名乘龍快婿。他聽說王家的子弟都非常優秀,於是就派了一個門生去找王導講明此意。王導同意了,並邀請他到東廂房去看,王家的子弟,包括兒子,侄子等都在那兒。門生逐個觀察以後,就回去向太師稟報。他說:"王家的子弟看上去個個是青年才俊,臥虎藏龍,但是他們一聽,我們是要來招女婿以後,態度就顯的非常矜持,不自然。
但是唯有在東廂房的東床上面的一個年青人,他躺著,袒腹而食,獨若不聞,根本不把這個消息當一回事。「太尉聽到這裡,馬上脫口而出,此人便是佳婿。第二天,他再派人去打聽這個年青人是何許人也,原來此人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書法大家——王羲之,人稱他的書法是古今之冠,描繪他的書法是」飄如浮雲,矯如蛟龍」。
這個故事同時也說明了,一個人主要是在於內在的才華,而不在於外表。
6.「醍醐灌頂」的「醍醐」是一種什麼東西?
「醍醐」是從牛乳中反覆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視之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認為它有較高的藥物價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大涅磐」「佛性」等。
至於「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統治權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規範師時,「以甘露法水而灌法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
7.為什麼用「學富五車」來形容飽學之士?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是指五車竹簡書。「學富五車」和「才高八鬥」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裡是有兩個典故的。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於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
」惠施 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很有才華,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裡說的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後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讚賞。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慄,長成須讀五車書。」用「五車書」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麼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於是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衝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8.「三叩九拜」的"九拜"指什麼?
古代行禮有「九拜」。《周禮.春宮.太祝》:「辯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齊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稽首是跪下後,兩手著地,拜頭至地,停留一段時間,是拜禮中最重要的。頓首是引頭至地,稍頓即起,是禮拜中次重者。空首是兩手拱地,引頭至手而不著地,是禮拜中較輕者。
這三拜是正拜。振動,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後稽顙,即將額頭觸地。兇拜,是先稽顙而後再拜,頭觸地時表情嚴肅。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稱「雅拜」。褒拜,是行禮後為回報他人的行為的再拜,也稱「報拜」。
肅拜,是拱手禮,並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禮。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其實也就是揖。這是軍禮,軍人身披甲冑,不便下跪,所以用肅拜。其他幾種拜禮都是正拜的變通。
9.「七情六慾」的「六欲」是指什麼?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六欲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欲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等六欲。
10.「夢筆生花」生出得是什麼花?
這個典故出自於《南史.紀少瑜傳》。紀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相傳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天上的文神。
有一天晚上他看書睡著了,夢見著名的文神送了他一支筆。從此,紀文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夢筆生花」也寫作「夢筆」,用來表示才思日進的典故。
11.「江郎才盡」的「江郎」是指誰?
12.「青梅竹馬」為什麼會與愛情有關?
「青梅竹馬」源於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詩《長幹行》。詩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途跋涉數百裡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暱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嫌無猜。」後來,就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以上文字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