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常考知識點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

2020-12-04 中國教育在線

2020年成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常考知識點

1.哲學基本問題及內容?

答:在哲學研究的眾多問題中,有一個重大的基本問題,那就是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即誰先誰後,誰決定誰,誰是世界的本質、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質之間有無同一性,人們能否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這個問題上,哲學史上歷來存在著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一種是辯證法的觀點,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聯繫的整體和永恆發展的過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內部矛盾推動而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另一種是形上學的觀點,它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種現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靜止不變的東西,認為世界是沒有矛盾的,是不會發展的,有變化也只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認為這種變化純粹是外力推動的結果。

2.近代哲學的兩大派別是什麼?它們有哪些歷史形態?

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凡是承認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質派生的,都屬於唯物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在歷史上存在三種形態,即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的唯物主義和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反,凡是認為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物質由精神派生的,都屬於唯心主義哲學。唯心主義哲學還分為把世界歸結為主觀精神的主觀唯心主義和把世界歸結為客觀精神力量的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態。

3.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根源(條件)?

(1) 社會歷史條件:19世紀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2) 階級條件:19世紀中葉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是政治鬥爭的迫切需要

(3) 自然科學條件: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是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4) 理論來源: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辨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5) 思想根源:對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創造性繼承,是人類文明特別是歐洲近代文明合符邏輯的發展成就

實踐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堅持不懈地進行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的結果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從研究對象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確地規定自己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它的任務是揭示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本質和發展的普遍規律。(從內容上看):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完整嚴密的科學體系,它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是唯物辨證的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的高度統一。(從特徵、特點上看):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實踐性是根本特徵。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理論。

小結: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一切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從研究對象上說,它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3)從內容上說,它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完整、嚴密的科學體系。4)從作用上來說,它是指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5.簡述物質的哲學含義是什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1)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簡而言之,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2)列寧的物質定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第一,它指出了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實在,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質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質的唯一

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克服了舊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貫徹於社會歷史領域,堅持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同歷史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

(1)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是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是唯心主義。

(2)唯物主義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形上學唯物主義(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其根本缺陷是:機械性、形上學性、不徹底性,不徹底性就是它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的),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6.說明物質與運動的相互關係?

答: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上沒有脫離運動的物質,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在不斷地運動著,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二,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離不開物質,世界上沒有脫離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第三,離開物質講運動,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休,是唯心主義;離開運動講物質,否認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形上學。

7.意識是怎麼產生的?本質是什麼?

答:意識的起源:第一,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二,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意識的本質: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本質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兩個互相聯繫的基本觀點,即從意識的基礎上講: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上講: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是第二性的,是被物質所決定的。

8.怎麼理解世界統一性在於物質性?

答:1) 世界是統一的,由此引出兩個對立觀點:一元論和二元論。2)世界統一於物質,由此引出兩個對立觀點: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3)世界的統一是無限多樣化的統一,是世界統一性的表現。

世界統一於物質的原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1)它告訴人們要從實際出發。2)它告訴我們要有統一觀念、全局思想。3)社會主義建設要以物質文明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9.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

答: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和基本的觀點。聯繫也就是關係,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其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發展從性質上講,發展是一種前進運動,即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從內容上講,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新陳代謝;從形式上講,發展是量變到質變。

10.什麼是辨證法和形上學?辯證法的歷史形態是什麼?

(1) 辨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事物內部矛盾推動事物運動變化發展

(2) 辯證法有三種歷史形態:A古代樸素辯證法B近代唯心辨證法C現代唯物辯證法 形上學認為世界是孤立、靜止不變的,世界是沒有矛盾的,不會發展的

11.發展的本質?新事物必然會戰勝舊事物?

答:所謂發展是指事物的運動和過程。發展首先是一種運動:從性質上講,發展是一種前進運動,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從內容上講,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新陳代謝,除舊布新;從形式上講,發展是量變到質變。發展不僅是運動,而且也是一個過程,即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發展從本質上講,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所謂新事物是指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東西。反之,舊事物就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喪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趨滅亡的東西。

新事物必然會戰勝舊事物,因為三點:第一,事物發展的辯證性質決定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新事物是在舊事物內部孕育成熟,發展起來的。它是舊事物賴以存在的因素,又是促進舊事物滅

亡的因素。舊事物無法克服新事物,新事物在發展中必然否定舊事物。第二,新事物在本質上比舊事物優越。新事物否定了舊事物中腐朽過時的東西,吸收並發展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添加了舊事物中不能容納的新的內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會歷史領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受到人民群眾支持的新事物總是不可戰勝的?

12.矛盾問題的精髓是什麼?

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無處不在,並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無時不有。矛盾的普遍性指同類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質,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差別和個性,(具體表現在: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第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第三、矛盾解決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關係。一方面,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聯繫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相對絕對的關係,共性只是包括個性****同的、本質的東西,個性總有許多自己獨有的特點,是共性包括不了的,個性比共性豐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轉化的關係。

13. 為什麼對立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答:(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處於實質和核心的地位。(2)在唯物辨證法的理論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處於實質和核心的地位,這是因為:①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和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事物內部的矛盾;②

對立統一規律貫穿於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們的關鍵; ③ 矛盾分析法即對立統一分析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使辯證法和形上學鬥爭的焦點和根本分歧。(3)強調對立統一規律在唯物辯證法中的核心地位,不是要以它代替其他規律範疇,而是要全面而有重點、完整而又準確地把握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把握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的本分區別。

1)對立統一規律,即事物的矛盾運動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2)對立統一規律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全部理論的關鍵。量變和質變相互轉化,及否定之否定過程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14.質和量、質變與量變的含義及相互關係?

答: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質的根本特點是,特定的質就是事物本身,質和事物不可分割,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是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窨上的排列組合等可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的根本特點是:量與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即在一定範圍內量的變化並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度:質和量的統一叫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幅度,範圍,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數量界限,也就是一定的質所以能夠存在的量的限度(範圍)。量變和質變的關係: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狀態。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飛躍。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聯繫的。一方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另一方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一方面,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它又區分為階段性部分質變和局部性部分質變兩種情況。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具有量的擴張,即新質要素在數量上迅速擴大,直至新質完全代替舊質。量變和質變又相互轉化。在量變基礎上發生的質變,體現和鞏固著量變的成果,並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量變、質變,新的量變,質變相互轉化和交替,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

15.什麼叫肯定和否定?辨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達: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維持其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其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即破壞現存事物使其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方面。 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有以下三條:

第一,辯證的否定是指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這就是說,任何事物的否定都是自己否定自己,並通過自我否定,實現自己的運動,自我發展。

第二,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辯證的否定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由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沒有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就不可能實現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第三,辯證的否定又是事物聯繫的環節。唯物辯證法認為,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並不是簡單的拋棄,而是「揚棄」。所謂「揚棄」包含著拋棄、保留、發揚的意思,也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繼承,在克服舊事物消極因素的基礎上,保留某些有利於新事物發展的積極因素。這樣,新舊事物之間固然有質的區別,但新事物是從舊事物內部產生出來的,因而同舊事物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16.在認識論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簡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係?

答:(1)感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於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各個片面和外部聯繫的認識,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兩個特點,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是認識發展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而得到的關於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和內在聯繫的認識,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兩個特點,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是認識發展的高級階段。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對立主要表現在:它們是認識發展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在內容、特點、形式上都有質的區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統一主要表現在:第一,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聯繫的。一方面,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沒有感性認識的積累。理性認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論。另一方面。感性認識有待於深化、發展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不上升到理性認識,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第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滲透的。—方面,感性認識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認識中也滲透了感性因素。

17.認識的實質是什麼?

1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過程就是認識。

2認識的主體:主體是指能動的通過實踐改造客體的人。

3客體:進入實踐領域並與人的實踐發生密切聯繫的客觀事件才是客體。

18.為什麼理性認識必須付諸於實踐?如何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l)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

只有在實踐中人們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實踐。

(2)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

提供大量有關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

實踐還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緞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了認識的發展。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它是聯結主觀認識和認識對象的橋梁,因而能把認識與對象相對照,判定認識是否正確。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有效地改造世界

19. 怎樣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

答:人民群眾是指推動社會發展的大多數人。

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又不斷積累生產經驗,改進生產工具,為社會發展提供原動力。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一方面,人民群眾為科學家、藝術家、思 想家們提供創造社會精神財富的物質條件和經驗材料,間接地參加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另一方面,也直接創造社會精神財富。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社會的發展是通過社會變革實現的,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人民群眾。同時,社會的改革、進化,也是人民群眾推動的。

20.說明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表現?

答:(1)五種基本的社會經濟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第一階段)(2)三種社會形態,有兩個系列:一個系列以人的狀況劃分,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另一系列以經濟狀況劃分,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3)技術社會形態:石器時代即漁豬社會;銅器、鐵器時代即農業社會;蒸汽電氣時代即工業社會,電子時代即信息社會

21.什麼叫人性?人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答: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性一般可分為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三個方面,人性是人的三種屬性的辯證統一。人的社會屬性是人性中的本質屬性。

22.MZD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和發展的歷史時期和標誌是什麼?

答:黨的創立和國民革命時期:MZD思想萌芽,標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動考察報告》是中國著眼於對中國社會實際的調查和革命規律的探索,初步提出了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前期:

MZD思想形成,標誌: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土地革命後期到抗日戰爭時期:MZD思想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1945年黨的「七大」,MZD思想被確定為中國GCD的指導思想。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後,MZD繼續得到發展,這裡,既有對已經形成的新民主主義理論的豐富和完善,更有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的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23.MZD思想的科學含義是什麼?怎么正確理解MZD思想?

答: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MZD思想。MZD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GCD集體智慧的結晶。MZD思想是完整的科學體系,它在六個方面,即(1)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2)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3)關於革命軍隊建設、軍事戰略和國防建設(4)關於政策和策略(5)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關於黨的建設,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24.什麼是辨證法和形上學?辯證法的歷史形態是什麼?

(1) 辨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事物內部矛盾推動事物運動變化發展

(2) 辯證法有三種歷史形態:A古代樸素辯證法B近代唯心辨證法C現代唯物辯證法

形上學認為世界是孤立、靜止不變的,世界是沒有矛盾的,不會發展的

25.發展的本質?新事物必然會戰勝舊事物?

答:所謂發展是指事物的運動和過程。發展首先是一種運動:從性質上講,發展是一種前進運動,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從內容上講,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新陳代謝,除舊布新;從形式上講,發展是量變到質變。發展不僅是運動,而且也是一個過程,即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發展從本質上講,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所謂新事物是指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東西。反之,舊事物就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喪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趨滅亡的東西。

新事物必然會戰勝舊事物,因為三點:第一,事物發展的辯證性質決定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新事物是在舊事物內部孕育成熟,發展起來的。它是舊事物賴以存在的因素,又是促進舊事物滅亡的因素。舊事物無法克服新事物,新事物在發展中必然否定舊事物。第二,新事物在本質上比舊事物優越。新事物否定了舊事物中腐朽過時的東西,吸收並發展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添加了舊事物中不能容納的新的內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會歷史領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受到人民群眾支持的新事物總是不可戰勝的?

26. 矛盾問題的精髓是什麼?

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無處不在,並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無時不有。矛盾的普遍性指同類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質,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差別和個性,(具體表現在: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第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第三、矛盾解決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關係。一方面,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聯繫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相對絕對的關係,共性只是包括個性****同的、本質的東西,個性總有許多自己獨有的特點,是共性包括不了的,個性比共性豐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轉化的關係。

27.為什麼對立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答:(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處於實質和核心的地位。(2)在唯物辨證法的理論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處於實質和核心的地位,這是因為:

①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和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事物內部的矛盾;②

對立統一規律貫穿於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們的關鍵; ③ 矛盾分析法即對立統一分析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使辯證法和形上學鬥爭的焦點和根本分歧。(3)強調對立統一規律在唯物辯證法中的核心地位,不是要以它代替其他規律範疇,而是要全面而有重點、完整而又準確地把握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把握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的本分區別。

1)對立統一規律,即事物的矛盾運動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2)對立統一規律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全部理論的關鍵。量變和質變相互轉化,及否定之否定過程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28.質和量、質變與量變的含義及相互關係?

答: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質的根本特點是,特定的質就是事物本身,質和事物不可分割,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是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窨上的排列組合等可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的根本特點是:量與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即在一定範圍內量的變化並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度:質和量的統一叫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幅度,範圍,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數量界限,也就是一定的質所以能夠存在的量的限度(範圍)。量變和質變的關係: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狀態。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飛躍。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聯繫的。一方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另一方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一方面,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它又區分為階段性部分質變和局部性部分質變兩種情況。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具有量的擴張,即新質要素在數量上迅速擴大,直至新質完全代替舊質。量變和質變又相互轉化。在量變基礎上發生的質變,體現和鞏固著量變的成果,並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量變、質變,新的量變,質變相互轉化和交替,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

29.什麼叫肯定和否定?辨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答: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維持其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其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即破壞現存事物使其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方面。

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有以下三條:

第一,辯證的否定是指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這就是說,任何事物的否定都是自己否定自己,並通過自我否定,實現自己的運動,自我發展。

第二,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辯證的否定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由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沒有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就不可能實現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第三,辯證的否定又是事物聯繫的環節。唯物辯證法認為,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並不是簡單的拋棄,而是「揚棄」。所謂「揚棄」包含著拋棄、保留、發揚的意思,也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繼承,在克服舊事物消極因素的基礎上,保留某些有利於新事物發展的積極因素。這樣,新舊事物之間固然有質的區別,但新事物是從舊事物內部產生出來的,因而同舊事物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30.簡述物質的哲學含義是什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1)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簡而言之,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2)列寧的物質定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第一,它指出了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實在,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質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克服了舊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貫徹於社會歷史領域,堅持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同歷史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

(1)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是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是唯心主義。

(2)唯物主義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形上學唯物主義(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其根本缺陷是:機械性、形上學性、不徹底性,不徹底性就是它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的),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31.說明物質與運動的相互關係?

答: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上沒有脫離運動的物質,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在不斷地運動著,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二,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離不開物質,世界上沒有脫離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第三,離開物質講運動,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休,是唯心主義;離開運動講物質,否認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形上學。

32.意識是怎麼產生的?本質是什麼?

答:意識的起源:第一,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二,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意識的本質: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本質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兩個互相聯繫的基本觀點,即從意識的基礎上講: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上講: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是第二性的,是被物質所決定的。

33.怎麼理解世界統一性在於物質性?

答:1) 世界是統一的,由此引出兩個對立觀點:一元論和二元論。2)世界統一於物質,由此引出兩個對立觀點: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3)世界的統一是無限多樣化的統一,是世界統一性的表現。

世界統一於物質的原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1)它告訴人們要從實際出發。2)它告訴我們要有統一觀念、全局思想。3)社會主義建設要以物質文明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4.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

答: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和基本的觀點。聯繫也就是關係,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其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發展從性質上講,發展是一種前進運動,即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從內容上講,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新陳代謝;從形式上講,發展是量變到質變。

35.試述「三個代表」思想是新世紀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

「三個代表」思想是指中國共 產 黨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從根本上回答了我們應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必須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發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我們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持並不斷增強黨的活力。 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 我們必須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和從嚴治黨的方針,各級黨組織必須對黨員幹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監督,堅決克服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

36.簡述鄧 小 平理論形式的條件

鄧 小 平理論是在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並成為時代主題和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歷史條件下,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經驗和教訓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基礎上,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探索和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7.簡述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兩次歷史性飛躍和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

我黨把馬克思主義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所以,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當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形成了鄧 小 平理論。所以,鄧 小 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結合的第二次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

38.如何理解「鄧 小 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斯主義」這一命題

第一,鄧 小 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另一方面又突破了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 小 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提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第三,鄧 小 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第四,鄧 小 平理論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黨的建設等方面,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39.試述鄧 小 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及意義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總是。

意義: 第一、它承認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 第二、這一概括為我們堅持公有制又完善和發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突破把計劃經濟待一些原本不屬於社會主義固有的東西當作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傳統觀念。 第四、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時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時代進步進步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模糊觀念,擺脫了長期以來拘泥於具體模式而忽視社會主義本質的錯誤傾向,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40.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內容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 產 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及簡明概括是什麼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它的簡明概括。

42.簡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意義

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3.怎樣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

44.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改革的目標是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逐步走向規範化、法律化和現代化,提高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程度。

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熱點推薦:

2020年成人高考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函授本科

成考專升本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中國教育在線成考頻道為廣大考生提供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真題及答案等信息。

中國教育在線為廣大考生提供2017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等信息。

中國教育在線為廣大考生提供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備考進行時,中國教育在線成人高考頻道收集整理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知識點進行匯總,方便考生備考複習之用!

2018年成人高考備考進行時,中國教育在線成人高考頻道收集整理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章節重點考點知識進行匯總,方便考生備考複習之用!

相關焦點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常考知識點:事物的聯繫、發展及其規律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常考知識點:事物的聯繫、發展及其規律本章的中心任務是闡述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學習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要理解聯繫和發展的基本觀點。
  • 成考專升本考試一共考幾門?
    成考專升本考試一共考幾門?成考專升本考試科目只有三門,即政治、外語、一門專業課,一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難度不大。成考專升本考試科目有哪些報考成考專升本考試統考科目為三門,分別是兩門公共課為政治、英語。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根據招生專業所屬的學科門類確定。
  • 成人高考專升本要考哪幾門科目?
    成人高考專升本要考哪幾門科目?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科目成人高考專升本的考試科目除了外語、政治都是需要考的公共課程外,專業課程根據專業的不同考試的內容不同,各科類考試科目如下:文史、中醫類:政治、外語、大學語文藝術類:政治、外語、藝術概論理工類:政治、外語、高數(一)經濟、管理及藥學類:政治、外語、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鞏固練習與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鞏固練習與答案準備參加2019年的成人高考已經可以開始備考了,小編準備了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鞏固練習與答案,大家可以自行練習。選擇題,共20小題。
  • 2020年成考專升本《英語》試題及答案解析四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
    2020年成考專升本《英語》試題及答案解析四IV. Reading Comprehension(60 points)Directions: There are five reading passages in this part.
  • 2020年成考專升本《英語》模擬題及答案九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
    2020年成考專升本《英語》模擬題及答案九11. He had no sooner finished his speech ____ he withdrew.A. than B. thatC. when D. as12.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六_專升本成人高考...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六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41、 根據競爭排斥原理,在進行間作時,應選擇需光性都很強的植物種類。(  )42、 種群呈邏輯斯諦增長的首要條件是受密度制約。(  )43、 生態系統中,磷損失的主要途徑是有機物燃燒。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複習試題二_專升本成人高考...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複習試題二6.根據對認識源泉的不同回答可將認識論劃分為 ( )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B.經驗論和唯理論C.反映論和先驗論D.辯證法和形上學7.先驗論的主要特點有 (  )A.都屬於唯心主義認識論
  • 成考專升本快速文憑最快多久?
    成考專升本快速文憑最快多久?成人高考是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又稱成人高招。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我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的畢業生以進入更高層次學歷教育的入學考試。成考專升本快速文憑招生時間   每年兩次,分為秋季報名和春季報名。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複習資料(一)_專升本成人高考...
    點擊查看: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複習資料匯總本文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專升本政治簡答題的複習資料,請大家在複習的是多看多做題,才能得高分哦。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1. 馬哲的三條定義2.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前練習試題四_專升本成人...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前練習試題四16、 在群落中調查了10個樣方,油松出現於4個樣方中,則油松的(  )A. 相對密度等於40%B. 頻度等於40%C. 蓋度等於40%D.遺傳調節點擊進入: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前練習試題匯總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熱點推薦:2020年成人高考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一_專升本成人高考...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一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的。B.熱帶C.亞熱帶D.寒溫帶4、 影響冬小麥春化的主導因子是(  )A.光照B.水分C.溫度D.氧氣5、 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是由 首次提出的(  )A.奧德姆B.林德曼C.達爾文D.坦斯利點擊查看:2020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四_專升本成人高考...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四16、 人類對作物補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環境B.消滅競爭者C.增加總生產量D.增加淨生產量17、 種群是指(  )A.一定空間內同種個體的集合B.不同空間內同種個體的集合
  • 2020年昌吉學院成人高考招生簡章_新疆成人高考專升本報名條件...
    2020年昌吉學院成人高考招生簡章昌吉學院位於昌吉市,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30公裡,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學院建校已有61年,現有兩個校區,均在昌吉市區內,總佔地面積1101畝。各類建築面積20餘萬平方米,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   圖書館藏書109萬餘冊,電子圖書31萬餘冊。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模擬題及答案七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模擬題及答案七11. A number of soldiers ____ at he camp gate.A. have gatheredB. has gatheredC. isD. was12.
  • 2018年成考專升本英語複習筆記(四)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報名條件...
    點擊查看: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複習筆記匯總中國教育在線成考頻道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成考專升本英語複習筆記,各位考生在複習的時候多看看複習筆記更有利於複習哦。事變(外交,政治中的政變);event 特指重大事件;conflict 衝突,矛盾;trouble 煩惱,麻煩;occurrence 1,發生,出現。2,突發事件;crash 使(飛機)墜毀、使(車輛)猛撞等;crisis 危機,緊急關頭。
  • 2018年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知識點複習九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
    本文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的相關試題和知識點,大家請多做題才能提高成績哦。群落的組成與結構邊緣效應原理有何實踐意義?A.種群B.群落C.有機整體D.生態系統2、下列不是機體論觀點的是(C)A.認為群落是自然單位,具有明確的邊界B.它們獨立存在,可重複出現C.群落單元是連續群落中的一個片段D.可以像物種那麼樣進行分類小編推薦: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知識點匯總
  • 2018年成考專升本英語複習筆記(六)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報名條件...
    點擊查看: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複習筆記匯總本文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成考專升本英語複習筆記,各位考生在複習的時候多看看複習筆記更有利於複習哦。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中國教育在線成考頻道為廣大考生提供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考試真題及答案等信息。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試題(2)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報名條件...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試題(2)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試題(2),本套試卷是2018年專升本政治試題,有答案。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從(   )A.1840年到1911年B.1911年到1949年C.1840年到1949年D.1919年到1949年33.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高數一考試重點(四)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
    2018年成人高等教育考試進入備考階段,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成人高考專升本高數科目的複習是個難題,往往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複習,在這裡,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成人高考專升本高數一的考試大綱,各位考生可以按照大綱的內容對高數一的考試內容進行重點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