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好萊塢,除了諾蘭,似乎也只有神奇女俠敢出戰了。
在一度盛傳改檔明年暑期檔之後,《神奇女俠1984》最終官宣將在院線和流媒體同時上映,定檔12月25日北美院線公映和HBO Max流媒體上線。而在內地市場,該片將和彭于晏主演的《緊急救援》在12月18日同天登陸賀歲檔。
對於DC與華納來說,「神奇女俠」的意義非同凡響。
影片上映之前,DC為了抗衡 「漫威宇宙」電影,先後推出的兩部「DC宇宙」電影——《超人:鋼鐵之軀》和《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不僅在口碑上差了一大截,票房上也難言勝算,扎克·施耐德也隨之放棄了DC宇宙領軍人物的位置。
在一片頹勢中,正是挺身於危難之中的《神奇女俠》為「DC宇宙」打贏了四年來第一場翻身仗,不僅全球累計票房高達8.2億美元,口碑也大爆,更為DC電影創造了一種合格的爆米花電影模式:情節緊湊、場面宏大,不時夾雜一些幽默情節,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DC穩住陣腳之後,才有了再接再厲的《海王》《小丑》。
而《神奇女俠1984》則具有了另一層重要意義,那就是在漫威電影整體缺席2020年,就連原本與《神奇女俠1984》背靠背定檔的《黑寡婦》也改檔的情況下,神奇女俠成為整個2020年唯一登場的正牌超級英雄。而院線和流媒體同步上映,無疑也再次開創了好萊塢的先河。
那麼這一次,神奇女俠還會繼續神奇嗎?它在內地市場,又敵不敵得過彭于晏率領的「中國超級英雄」?
《神奇女俠》升級,派哥也復活了?
首先要指出的是,《神奇女俠1984》是DC擴展宇宙的第9部作品,而並非2017年《神奇女俠》的續集。為什麼不蹭自己的熱度,顯然是這部新片的最大玄機。
2017年《神奇女俠》登場之前,「DC宇宙」正陷入口碑泥潭難以自拔,《鋼鐵之軀》爛番茄為56%,《蝙蝠俠大戰超人》以及《自殺小隊》更是垮到了27%與25%,票房雖然看上去和同期上映的漫威電影差不多,但漫威拍出的《綠巨人》《蟻人》這樣的準一線超級英雄,而蝙蝠俠和超人對於「DC宇宙」的意義不言而喻。
簡單來說,如果《神奇女俠》再敗,「DC宇宙」更加看不到黎明了。
並且在這部影片上映之前的長達幾十年裡,超級英雄電影市場幾乎被男性超級英雄所佔據。儘管黑寡婦、魔形女等女性英雄大受歡迎,但從未推出個人單體電影,曾經的女性超級英雄電影的《貓女》則為奧斯卡影后哈莉·貝瑞摘得一座爛草莓。
在DC剛剛官宣憑《速度與激情》走紅的蓋爾·加朵飾演神奇女俠時,輿論還是一片譁然,就連DC迷也紛紛搖頭表示不可,畢竟加朵看似瘦弱的身材與漫畫中神奇女俠健康的體型似乎與有些出入。
總的來說,除了影片導演,沒多少人看好這部《神奇女俠》。
改變的契機發生在《蝙蝠俠大戰超人》裡神奇女俠第一次登場的那一刻,當進行了包括功夫、拳擊、劍術、巴西柔術等非常嚴格的系統訓練的加朵,穿上神奇女俠戰甲、手持盾牌站在蝙蝠俠和超人中間,所有觀眾立刻沸騰起來。
《神奇女俠》正式登場時,更是幫DC電影繼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九年之後首次回到爛番茄90%+。
那麼為什麼DC沒有順勢打造《神奇女俠2》,而是打造了《神奇女俠1984》,把新故事的舞臺設置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
解謎的關鍵,或許正在於電影的年份——1984。
許多人都還記得,黛安娜的舊愛史蒂夫在前作中為拯救人類開著飛機犧牲了。這段神奇女俠愛情的悲劇結尾,也令神奇女俠成為了神奇女俠。
可是「派哥」卻在《神奇女俠1984》神奇「復活」了。
而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片尾,神奇女俠曾對蝙蝠俠說過一句話,「我離開人類世界百年了」。但如果她出現在了1984年,顯然離開人類世界不會有一百年。
那麼這一切背後,到底是不是和派哥的復活有關?顯然也是本片的關鍵懸念。
至於到底是穿越、平行宇宙、還是派哥只是女主心中的幻象,則有待導演為我們揭曉了。
但無論在哪裡,神奇女俠的任務都是要拯救世界。
本片中黛安娜隱身於華盛頓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過著大隱隱於市的生活。直到阻止了一場看似平常的劫案後,兩位新勁敵出現在她眼前:飾演了不能露臉的《曼達洛人》和紅毒蛇的麥克斯威.洛德,這次的反派角色有點類似於X戰警的X教授,善於心靈控制。
另一位則是日後神奇女俠的宿命之敵一——豹女。
為了對抗這些勁敵,神奇女俠顯然也實現了裝備升級,用上了真言套索駕馭閃電,還披上了全新的金鷹戰甲,相信又會引爆北美影院裡的歡呼聲。
除此之外,觀眾還會看到頗具神話色彩的天堂島,以及那個肉肉又可愛的小神奇女俠。
總之從任何角度看,影片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撲街的機會幾乎等於零。
《神奇女俠1984》或將實現票房突破,但還是面臨兩大阻礙
但神奇女俠能否繼續改寫DC電影在內地市場的平淡則依然存在懸念。
在內地市場,DC電影一直難敵漫威電影,即便《蝙蝠俠大戰超人》也僅拿到6.2億,因為相比一度晦澀的DC電影,漫威電影才更符合內地觀眾對於爆米花電影的需求。
直到2017年上映的首部《神奇女俠》才勉強為DC在內地掙回顏面。
影片內地票房達6.1億元(9200萬美元),成為了海外第一大票倉。
這或許正是為什麼《神奇女俠1984》在北美最終採取了院網同步的放映方式,卻為內地市場提前預留了一周時間,這顯然是看中了全球嚴峻疫情環境下,內地影市的這邊風景獨好。
加上神奇女俠的高人氣,《神奇女俠1984》當然被寄予重望。
影片賣座的另一大天然優勢在於:今年以來只有《信條》《花木蘭》兩部好萊塢大片在內地院線上映,並且某種意義上都沒有令內地觀眾感到滿足,因為一部是諾神非標準的好萊塢大片,另一部是不及格的好萊塢大片。
而《神奇女俠1984》顯然代表著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的標準制式,無論在影片風格還是爆米花元素設置上都應該比前二者更加討好,加上這段時間積累下的好萊塢大片的票房購買力,影片一旦口碑達標,很可能一舉突破上一部的票房成績,甚至把DC電影的內地票房提升到10億+。
但影片也必須克服兩大難題:一是下沉。《神奇女俠》之所以沒能取得更高票房,關鍵在於從貓眼和燈塔等票房專業版的數據來看,影片在三四線城市的受眾僅為 36% 左右。而能夠取得高票房的好萊塢電影,例如《生化危機》終結篇和《速度與激情 8》,在三四線城市的受眾都在 43% 以上。換言之,小城觀眾對神奇女俠還是不夠熟悉。
另一大票房阻礙則是:林超賢導演的前春節檔種子選手《緊急救援》改檔後和該片同日上映,而同為視覺系大片的它,顯然有著北美女性超級英雄難以比擬的優勢,比如更本土化的中國海上救援「超級英雄」,以及小鎮青年不可能不知道的彭于晏。
以上一切都可能意味著或多或少的票房分流。
當然《神奇女俠1984》相比前作也增加了一個優勢:影片的電影原聲出自於電影作曲家漢斯季默,如果你沒聽過這個名字,那麼《勇闖奪命島》那激昂動人的旋律總有印象吧,是的,《神奇女俠1984》的配樂,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