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網IP位址有很多種,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192.168.*.*,它是IPv4協議規定的內網地址之一,但並非所有的區域網IP位址都採用了192.168.*.*。區域網採用內網地址主要是為了解決IP資源使用的問題,下面我來稍微詳細說明一下:
IPv4關於內網IP的規定及其劃分和使用的原則
IPv4協議規定了三個地址段作為內網地址,不用做公網互聯的使用:
A類內網地址段是10.*.*.*B類內網地址段是從172.16.*.*~172.31.*.*C類內網地址段是192.168.*.*
每一類內網IP個數和可用的子網數根據子網掩碼的規劃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A類地址段所擁有的IP數量會更多一些。B類之,C類最少。
慣例上A類內網地址在運營商一級網絡使用;
B類內網IP在城域網範圍內使用;
C類內網IP就是用作家庭公司等小型區域網路。
家庭公司等小型區域網路多使用C類內網地址的真實原因
從技術上來講,家庭公司等小型網絡使用任何網段的網絡地址都可以,但如果想從這些小型網絡接入到網際網路,就不要隨意使用了。
因為這些小型網絡首先接到城域網,然後接到運營商網絡,如果使用了其他非C類內網IP的公網IP或者是A類B類的內網IP,就容易造成與城域網、運營商網絡或者網際網路上的主機IP產生衝突,導致網絡資源無法訪問。所以一般我們接觸到的區域網IP都是C類的192.168.*.*開頭的。一般的家用路由器出廠設置的區域網IP位址段也是這個。
總結一下,常見的區域網IP設置為192.168.*.*是遵循了IPv4的標準,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地址段。不過最好還是老老實實的使用192.168.*.*,避免與出口網絡中的主機地址產生衝突造成無法訪問網絡。因為家用路由器預置的地址基本上也遵循了IPv4的規範,所以我們常見的區域網地址就是192.168.*.*了。當然,在一些不需要連接網際網路的區域網路中,如果C類內網地址無法滿足需求,是可以使用其他地址段的。
區域網IP位址多採用
192.168.X.X
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當初就這麼規定的,二是很多人懶或者沒有足夠的網絡知識去規劃網絡。
IPV4中定義了三個私網的網段,其中C類的就是192.168.X.X。
IPv4中規定了三個私網的網段,其中又分為A、B、C類。
其中A類私網IP:10.0.0.0-10.255.255.255
B類私網IP:172.16.0.0-172.31.255.255
C類私網IP:192.168.0.0-192.168.255.255
其中A類地址有2^24-2=16777214個,可以用來規劃大型的私網,
B類地址有2^20-2=1048574個,可以用來規劃中型的私網,
C類地址有2^16-2=65534個,可以用來規劃小型的私網。
區域網最中最常見的IP位址是192.168.X.X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用路由器類的設備默認IP位址段就是192.168.X.X。
路由器廠家生產家用路由器的時候,需要設置一個默認的IP位址,好讓用戶登陸設置路由器參數,而由於家用級路由器組網主要在家庭使用,本身就屬於小型的私網,所以通常的默認IP位址都設置成192.168.X.1。而通常普通用戶要麼是懶得修改,要麼是也不怎麼太會修改,所以大家最常見的也就是這個私網IP位址段了。
順便說一句,很多電信級的路由器的默認登錄IP都是10.0.X.1,呵呵。
路由器的私網地址段不一定只能設置成192.168.X.X,你也可以自己修改為172.16.X.X,當年的IEEE其實就是這麼建議的,你要是想修改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其實如果你需要連接到兩個不同的網段,一個設置成192.168.X.X,另外一個設置成172.16.X.X,這樣反而會好些,如果你要在電腦裡設置雙IP,設置靜態路由去分別訪問兩個網絡,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麼設置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