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寶鈞,現任淄博泰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文革前的大學生,197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船舶核動力專業,曾在中船重工就職近30年,長期從事軍艦主機研發製造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設計製造實踐經驗。他於2016年入選淄博市「英才計劃」,2017年被評為淄博市「優秀科技工作者」。他任職的淄博泰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專業研發生產製造造紙機械中高檔壓光機和靴式壓榨機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七項發明專利和十二項實用新型專利。
耐的住寂寞,受的住清貧,在他的工作中從來沒有節假日概念,沒有社會活動。
他的人生信條:「社會因為有我而進步,民族因為有我而富強,國家因為有我而強盛」。三十年如一日堅守研製紙業巨器, 75歲高齡摘取技術桂冠,每天聽著軍號起床,還要為國再拼20年……
3月24日,廣西南寧。
我國輕工行業最高級別技術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頒獎典禮在這裡舉行。淄博泰鼎科技憑藉超級壓光機項目,榮獲技術進步一等獎,這也是全國造紙機械行業唯一殊榮。上臺領獎的是一位75歲的長者,就是諸葛寶鈞。
從踏入造紙機械行業,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到帶領團隊自主研製出比肩國外企業的超級壓光機、靴式壓榨機等高端造紙設備,再到斬獲國內大獎、填補國內空白,進而邁向國際市場,諸葛寶鈞用了整整30年時間。「這是幾代人的夢想,讓我們這個發明『紙』的文明古國,在21世紀造紙行業再次綻放新的光芒。」
大國重器的背後,站著一位大國工匠。
75歲高齡託起大國重器,「一輩子只幹這一件事。」
「一輩子只幹了這一件事。」75歲的諸葛寶鈞,謙和,沉靜。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的每一步來路都為今天做了最好的鋪墊。
諸葛工,1944年生於山東臨沂,少時便顯露出過人的學習天賦,1964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中船重工,從事艦船動力裝置研發。1988年,國內造紙技術落後,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壓光機項目。科班出身的諸葛寶鈞臨危受命進入中船重工項目攻關組。這一幹就是10年。十年寒暑,三千日夜。深感國外技術封鎖帶來的巨大壓力,諸葛寶鈞和夫人宋一貞兩位「老軍工」放棄三十年公職和眾人羨慕的國務院特殊津貼,毅然來到山東自主創業。自此,開啟了他與造紙行業又一個十年之約。
2005年12月,泰鼎公司成立。俗話說,「稱鉈雖小壓千斤,企業雖小幹大事。」諸葛工把核心技術視作企業的「定海神針」,潛心技術研發,同時掌握了機械、電氣、液壓、熱油四門技術。穩紮穩打、善作善成,在諸葛工的帶領下,泰鼎步入快車道,成為行業裡的「隱形冠軍」。在泰鼎,諸葛工有個「超標」的辦公室——會議室,十幾米長的會議桌便是他的辦公桌,上面鋪滿他的家底——各類設計圖紙、各種厚重的工具書。
「我是做技術起家,趕上現在這個好時代,往後仍將堅持只做技術研發一件事,用以回饋社會。」諸葛工說,「希望社會因為有我而進步、民族因為有我而富強、國家因為有我而強盛。」
30年幹成隱形冠軍,「就想造出國人自己的機器。」
造紙術,是中國智慧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西漢時期,中國有了麻質纖維紙;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紙張得以普及。時光越千年,進入工業化時代,或許只有為數不多的業內人士才知道,我國的造紙機械行業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
超級壓光機,幾十米長、七八百噸重,不僅塊頭大,也是集機械、液壓、電氣、熱油技術之大成的高科技產品,被業內喻為「皇冠上的明珠」,是響噹噹的「大國重器」。窮盡畢生所學,只為做國內造紙業的「普羅米修斯」。諸葛夫婦坦言,「我們不關心國際上排名,只是希望中國人能做自己的壓光機。外國人能做成的事,中國人也行。就是一句話——幹!」沒有研發費用,沒有失敗的機會和時間,只許成功。從事壓光機研究三十年,嚴謹細緻、穩紮穩打是諸葛工的真實寫照,也早已成為他理念信仰的一部分。
「第一次,就是最後一次。諸葛三十年沒有一次失敗!」說起諸葛工的創業歷程,宋一貞老人神情自豪又堅毅。三十年潛心科研,七十五歲耕耘不歇。時間給出了答案:諸葛工研發的國產超級壓光機,從填補國內空白到市場佔有率超過90%,實現了壓光機替代進口的夢想。在業內,超級壓光機被稱為造紙機械的「龍尾」,另一端的「龍頭」則是對技術要求同樣非常高的靴式壓榨機。隨著造紙業的高速發展,紙機車速高速提升,對壓榨部脫水效果有著更高的要求。靴式壓榨機已是造紙機上必不可少的關鍵部套,作用就在於大大改善紙機在高速運行條件下的脫水性能,它決定著紙張的產量、質量。
「首尾」兼顧,才能託舉起國產紙機。泰鼎立足壓光機技術基礎,加大研發力度,用三年時間,延伸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靴式壓榨機,實現淨增造紙產量30%,降低蒸汽消耗25%。又一項替代進口產品,再一次填補國內空白,「大國重器」名錄上,泰鼎再添一筆。
光陰無言,回首間,歲月在筆尖流淌。在諸葛工的辦公室,技術圖紙上每頁都是幾百個數據,單是靴式壓榨機圖紙就有17本,超級壓光機圖紙更多達150多本。「這些年,其實我只幹一件事,就是技術研發。有兵工技術做支撐,勤思善悟,依靠功底把一個個難題吃透。只要國家需要,我就知難而進、敢於上馬。」習慣了隱姓埋名,看淡了名利榮辱,諸葛工想的只是把國內造紙科技水平提上去。30年來,泰鼎公司只拿回一個獎項,卻彌足珍貴。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鑑定,泰鼎公司研發的超級壓光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被評審批准為2018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每天聽著軍號起床,「我還要再幹20年」
熟悉諸葛工的人都知道,他生活極其簡樸,每天粗茶淡飯,工作服常年不離身。但他身上卻透著一股子施展抱負的「衝勁」,有一種「匹夫有責、捨我其誰」的氣概。「那時候國家底子薄,軍工企業條件很有限,但就是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一代代軍工人憑藉著不服輸和敢打敢拼的勁頭,硬是把國防和軍工技術向前推進一大步,讓外國對中國刮目相看。」
從兵工廠到回地方,諸葛工始終沒有離開過製造業。這股「精氣神」養成於軍工經歷,源自幾十年來樸素而執著的信仰——人生一世,須對國家、社會懷揣擔當,承擔使命、盡到責任。「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愛國。」「國家培養了我,我能為國家強盛、人民富足再做些什麼。」這是諸葛工常掛在嘴邊的話。站在風口浪尖,才知身後驚濤拍岸。
製造業是國之重器,也是國際競爭的「必爭之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國家安全、行業安全必須靠自己。」諸葛工坦言,從軍工企業到自主創業,核心技術是繞不過去的坎。幾十年的從業經歷,讓他看到太多缺乏核心技術的慘痛案例。這些深深刺痛著諸葛工的心,也激勵他堅持走自主創新、實業報國之路。白手起家,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拿下一項又一項技術專利,泰鼎公司在一往無前中一次次刷新著行業記錄。
作為一名技術專家,他腳踏實地、心無旁騖,時間表裡沒有節假日、休息日,研究圖紙、解決難題是他最大的愛好。作為一位睿智師長,他把培養年輕人作為最要緊任務,以身作則帶領員工7點上班、工作時間「放下」手機,鼓勵員工邊學邊幹、一門心思鑽研業務。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他將「民族責任重於泰山」奉為圭臬,拼盡一己之力要讓國內行業領跑全球。
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泰鼎公司在業內從起跑、跟跑,到追跑、並跑,再到領跑、衝刺,諸葛工的夫人宋一貞女士作為全程「陪練」,深知其中的艱辛和不易。「軍工精神賦予他的那份執著堅韌、精益求精,是他最閃光的品質,也是支撐他越艱難越向前的最大動力。對國家、行業和企業,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擇一業,終一生。「軍號」曲,諸葛工30年不變的最愛。號角吹響,諸葛工聞聲而起:「還要再幹20年!」
大國工匠,寶刀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