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人,我以為看喜劇,結果是恐怖片

2020-12-02 澎湃新聞

原創 卷捲毛 看電影雜誌

恐怖片迷大概都會記得這個畫面。

在太空船上,大家都圍坐吃著飯,突然一個男人倒在餐桌上,他抽搐、嘶叫起來。

隨後,他的胸腹破開,一隻拳頭大小、呲著牙的小怪物破胸而出,迅速逃竄。

這是影史著名恐怖片[異形]中的經典一幕。阿看曾經在一篇文裡分析過,這是本片編導對女人生孩子景象的一種恐怖式模擬。

到了後來續作[普羅米修斯]裡,居然又玩了一次生產的梗!

科學家女主因為被感染的丈夫而懷孕,誰知道懷的竟是一隻小異形。

女主通過機器將異形排出(再一次模擬生產)的畫面,算得上給阿看造成生理與心理陰影的top場景了。

[普羅米修斯]幕後

以前阿看不懂。

為何「異形」這個系列,這麼喜歡拿女人生孩子這件事作文章呢?

直到阿看最近追了一部韓劇——

《產後調理院》。

看完第一集直想感嘆:

天吶![異形]算什麼,女人生產過程簡直比之更驚悚恐怖啊!

01

《產後調理院》首先是一部喜劇。

但就是這部喜劇,卻拍出了99%的國產劇都沒有涉及到的一個主題——

孕婦生產過程。

不是那種給醫院和產床幾個特寫、配上女人撕心裂肺喊叫聲,幾秒後嬰兒啼哭聲的生產過程。

而是花費了整整一集時間,仔細描繪了從羊水破、到送醫、內檢、宮縮,到漫長的疼痛之後分娩的過程。

難怪豆瓣有很多類似評論

先來說說劇情。

本片女主吳賢珍(嚴志媛飾,也是[素媛]裡的媽媽),孕前在職場剛剛晉升。

但命運跟她開了一個玩笑般——

當她在公司成為最年輕常務時,也同時成為了婦產科最高齡孕婦。

身為「打工人」,吳賢珍一直工作到了產前一刻。

甚至就連羊水都破在了她面見客戶的過程中,爭取到客戶之後,馬不停蹄打電話給醫院說羊水破了。

這一刻,真是既尷尬,又辛酸。

書本上說,分娩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孩子準備出生的第一產程(胎兒做好娩出準備)——孩子出生的第二產程(胎兒娩出)——胎盤脫落的第三產程——媽媽恢復的第四產程。

但對於吳賢珍本人而言,她卻經歷了完全不同的感受階段。

第一產程開始是「屈辱期」。

從灌腸、到剃毛,私密處時不時被器具捅、刮、拔、剪。

全程感受著莫名的屈辱。

卻不知,跟後來的疼痛相比,此刻的屈辱還是人類所能感受到的非常奢侈的一種情感。

進入第二產程,到了「禽獸期」。

在「此生第一次感受到的極端痛苦下」(宮縮的疼痛),產婦不再是個人,只是個哭嚎著求饒的「禽獸」罷了。

而在你哭嚎哀求中,還得面對醫生將手指插入私處的「內檢」。

本片女主就更慘了,成為了男醫生帶實習生的講解案例。

實習生們輪流給女主「內檢」。這邊是痛哭哀嚎,那邊是醫生們淡定交流心得。

之後,經過短暫的平靜期(如果和女主一樣打了無痛針)後,則來到了最恐怖的「發狂派對期」。

也就是真正分娩前。

阿看覺得,之前看過再牛B的恐怖片,好像也都比不上這一刻了。

吳賢珍怎麼形容自己的疼痛呢?「身體裡在進行一場規模宏大的大遷徙」。

非洲草原上,數百萬動物大軍碾過茫茫大地,聲勢浩大,雷霆萬鈞。

而產婦,就是在用身體承受這種了不得的陣痛。

直到某一刻,在生與死邊緣的某處,孩子出生。

產程結束。可產婦媽媽自己的人生,好像也隨之結束了。

02

《產後調理院》這部劇,從生產、到產後。

它幾乎全方位描述了生育這件事,對女性究竟意味著什麼。

但阿看今天並不想談論產後後遺症(漏尿、尿失禁、脫髮等,甚至產後抑鬱),也無意探討生育對女性人生的影響。

阿看今天只想關注一個事: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在知乎上,「順產到底有多痛」這個問題下有超過2000個回答,2萬個關注,超過1500萬的瀏覽量。

在2千多個回答中,大多數都是親歷者的故事與描述,她們這樣形容分娩痛:

「感覺像斷了十二根肋骨的疼痛」;

「感覺整個小腹那一圈的腰部被大錘狠狠地碾碎了」;

「跟捅你一刀的痛不太一樣,就像是跟著你心跳的痛」;

「疼的跟篩糠似的,痛到在產床上情不自禁癲起來、大聲哭喊」;

如果你恰好看過恐怖片[驅魔人],這位孕產婦形容自己「就是那被魔鬼上身的少女」。

太有畫面感了!

至於產房裡的景觀,圍觀親屬們則寫道:

「那就像一個殺豬場,嚎叫聲此起彼伏,很多聲音不像是人類能夠發出的。」

亦或是完全相反的景觀:

「大家疼得齜牙咧嘴,坐臥不安,強忍著叫喊的衝動,發出聲調各異的呻吟聲。」

阿看問一個經歷過順產的朋友到底怎麼個痛法,朋友異常實誠:

「就是疼的想死。不想生了,某一刻是真的想死。」

這在某些人看來,是略顯誇張的反應。

這個世界上可能有一半人永遠也無法理解:

究竟是怎樣的疼痛,才能讓一個熬過了十月懷胎的孕婦,在馬上要成為母親的最後關口選擇了放棄。

拿數據說話,醫學上,將疼痛感分為10個級別。

前幾級很輕微,中間字數屬於中度疼痛,7級之後面對的就將是劇烈的疼痛感(肋骨斷裂級別的)。

而分娩痛,幾乎所有人都能達到最高級別疼痛——10級。

從宮縮到最終分娩,疼痛感在不斷上升,而且會持續數小時,有的人甚至是數天。

而在「丁香醫生」的一篇科普文中講到:

作者目睹過一次分娩痛體驗活動,準爸爸們通過機器模擬體驗分娩陣痛。

大多數準爸爸只能體驗到4級疼痛,而一位堅持到7級的男性,只幾秒鐘,就面部抽搐,全身冒冷汗。

所以,下一次,如果再有人跟你槓「不就是生個孩子?」

請看官將本文本段拍在他臉上!並且,祝你光速遠離這種沒有同理心的人。

03

很多人都跟阿看說過:

生孩子不是最難的,生出孩子後(的生活)才是最難的。

可在我看來,生孩子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南了啊啊啊啊啊啊。

更關鍵的是什麼呢?苦,吃了;痛,忍了。

到頭來,所遭受的一切苦痛,還要被人輕飄飄幾句話全部抹殺。

《產後調理院》裡,當嬰兒出生,全家人都圍在嬰兒身邊開始——

產婦妊娠分娩的所有痛苦,便也被一次性全數忘卻了。

婆婆手舞足蹈、滿面春風:「嬰兒怕媽媽受累,一天之內嗖的一下這麼快就順產了呢!」

丈夫弱弱反對:「不是啊,孩子媽媽也是吃了苦的。」

婆婆驚訝瞪眼:「什麼吃苦呀?不論多辛苦,只要看到孩子的臉,就能瞬間全忘光!這就是母親啊。」

病床上,又飢又渴、勞累睏倦的新手媽媽聽著大家的討論,只是莫名有點懵:

「Excuse me?...順產???」

「Excuse me?...忘掉????」

嘿,產婦就像被用完丟棄一樣丟在一旁無人照看,還要接受大家強制的「母性愛慶典」。

這是什麼鬼玩意邏輯啊?

但事實上,可不是電視劇誇張,這才是人間真實,實在太日常不過了。

看知乎上大家分享的經歷:

有產婦在疼痛和煎熬之下實在忍受不了,叫來護士監測宮縮,當發現疼痛級別只到6級時。

護士丟下一句「你忍受疼痛的能力也太差了!」就匆匆離開了。

有的產婦在產後縫針時疼的哇哇亂叫,被醫生訓斥:

「快別喊了,誰沒生過孩子啊?以後考慮清楚再要!」

還有的產婦在忍痛失敗之後和家屬商量順產轉剖腹產,被家屬安慰:

「不矯情了,生孩子哪有不痛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些話我相信大多數產婦都聽到過。

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從家庭到社會再到醫院所流露出的對女性產痛的輕視與漠然。

阿看問那個生產過的女性朋友為什麼會這樣。

她幽幽道來:因為中國人生孩子,「鬼門關」繞一圈的觀念早根深蒂固了!

大家覺得這不是很正常嗎?一代代都這樣過來的。

甚至還有和《產後調理院》劇裡一樣的「產婦鄙視鏈」存在。

根據疼痛和所遭罪程度降級排名:難產順產>普通順產>無痛分娩順產>被動剖宮產>主動剖宮產。

當分娩疼痛被作為母愛偉大的象徵。

阿看聽完飯也不想吃了,只想先去吐一吐。

04

決定最後說幾句「無痛分娩」這件事。

技術上,產痛是可以有效降低的。這就是打無痛針。

通過在脊椎外層的硬膜注射麻醉藥,7級以上的痛感可以有效降低到4級以下。

要知道,《產後調理院》裡女主還是打了無痛針的,可還是經歷了幾個過程的難熬疼痛。

而我國孕產婦,大多數都沒有無痛針這種東西的。

一個數據顯示,在中國,當前僅有10%的產婦能夠在生產時享受「無痛分娩」。

而在幾年前,這個數字甚至不到1%。

與之相對的是,在美國,這個數據高達80%。

2017年,榆林孕婦跳樓事件之後,「無痛分娩」才開始更多的被討論和推廣起來。

事實上,這個技術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成熟,而它在國內,一直都是產婦中的「奢侈品」。

為什麼它推廣度如此不足?

借用「丁香醫生」文章中的一句話:「因為病床上躺的是「她」。」

雖然很殘忍,但是很真實

普立茲獎圖書《天空的另一半》中說,「麻醉劑被研發出來後,幾十年來不讓分娩婦女使用,因為婦女受苦被認為理所應當」。

而在國內,經歷劇烈的產痛,更是「人人如此」、「正常過程」。

「無痛分娩」在今天又是為何難推廣?

除了客觀原因(麻醉醫生稀缺),阿看那位女性朋友的親身經歷或許更能說明一些問題。

當她在產程受盡折磨,想起無痛針時,婆婆告訴她:

「打無痛針會有嚴重後遺症,而且,會影響胎兒」。

聽到影響胎兒,我的這位朋友就放棄了。生生熬過了全程,名列「產婦鄙視鏈」最上遊。

而事實是,技術安全有效!更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但謠言顯然更盛行。

李銀河教授曾說過:「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真心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有此共識:

不是一定要經歷「死去活來」的分娩才能證明母親的偉大。

產婦有一天可以根據自己的疼痛敏感度,自由選擇「無痛分娩」(抑或剖宮產)。

希望所有產婦的家人都能正視疼痛,尊重產婦遭受的苦難,而不是用一句「母愛」輕輕略過。

也希望所有的男人都能耐心看看本劇和本文。

參考資料:

[1]為什麼產痛在中國只能靠忍?因為病床上躺的是「她」,丁香醫生,2017.9.6

[2]「順產到底有多痛」,知乎

[3]生孩子的五層鄙視鏈,為什麼說被忽視的「順轉剖」是最受罪,小紅姐產房故事博客

[4]「無痛分娩」為什麼得不到普及?南方都市報,2017.9.14

[5]待產孕婦跳樓:在中國,生孩子從來都不是女人自己的事,世界華人周刊,2017.9.6

原標題:《騙人!我以為看喜劇,結果是恐怖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那些港式恐怖片,這才對味兒...|恐怖電影|鬼片|喜劇_網易訂閱
    結束了華語恐怖電影有名無實的時代,華語恐怖片開始真正的恐怖與驚悚。  《陰陽路之我在你左右》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有所呼應,就是那個紅衣女鬼的來歷,竟是被琛仔(古天樂)錯以為見鬼而撞死的,這才死纏著他不放,也算玩了把黑色幽默。  《靈氣逼人》
  • 從《鬼食人》漫談風靡童年的恐怖片
    首先提一部老電影,《Ghoulies》,中文譯名叫做《馬桶妖怪》,  說起《馬桶妖怪》恐怕知之者甚少,但如果說起電影另一個中文譯名《鬼食人》恐怕很多喜歡看歐美恐怖片的80後會從記憶中翻出錄像帶風行時期那個很著名的美式恐怖電影。
  • 小時候看《喜劇之王》以為它是喜劇,長大後再看才發現其真正內涵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的代表之作之一,表達的是周星馳作為演員多年奮鬥的心路歷程。周星馳曾說:「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小時候看《喜劇之王》,也以為它是一部喜劇,長大了再看《喜劇之王》,才發現《喜劇之王》其實與喜劇無關,這只是一個小人物的奮鬥故事,是周星馳多年默默無聞埋頭奮鬥後的回顧。
  • 如果你想看恐怖片又不敢看,推薦你看電影《環太平洋2》
    【喜歡可以關注我】《環太平洋2》正在全球熱映,小白是《環太平洋》第一部電影的粉絲,對於這種機甲戰士打怪獸的戲碼還是比較吸引我的,我比較膽小還喜歡恐怖片,但是不敢看,所以只能看一些災難片感受一下緊張的氣氛,又不至於嚇到人,所以《環太平洋》系列是你最好的選擇,因為這部電影有怪獸元素也有緊張氣氛
  • 恐怖片能全家觀賞嗎?10部適合兒童家長一起看恐怖電影推薦!
    小孩子也能看恐怖片嗎?有全家觀賞的鬼片嗎?恐怖電影有好看但又不太過血腥暴力嗎?以下精選10部全家欣賞的恐怖片,有動畫也有真人電影,兒童也能輕鬆欣賞,有些可在Netflix線上看,家中有小孩的爸媽們,快把以下10部驚悚恐怖片加入電影清單吧!
  • 張杰彬:不敢看恐怖片的我,為什麼這恐怖片越看越興奮?
    原標題:張杰彬:不敢看恐怖片的我,為什麼這恐怖片越看越興奮?  每天寫一篇文章的第6年119天  打造個人品牌找張杰彬  張杰每天寫作目的:幫更多人變得更厲害
  • 恐怖導演斯圖爾特·戈登去世,執導電影元素豐富,對喜劇也有研究
    3月25日,著名的恐怖片導演斯圖爾特·戈登不幸逝世,享年72歲,曾經執導了多部精彩的恐怖電影,包含的元素十分豐富,還曾經擔任過喜劇片的編劇,近幾年痴迷於戲劇。1985年上映的恐怖電影《活跳屍》,是斯圖爾特·戈登親自執導的,當年在海外上映時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這種帶有恐怖、科幻還有喜劇風格的電影,讓人眼前一亮,也是斯圖爾特·戈登所擅長的領域,豆瓣評分也很高,達到7.3分。
  • 這部戰爭恐怖片,把我看懵了!
    剛開始看時,以為這是一部戰爭片。但緊接著發現它確實是一部恐怖片。可畫風一轉,它又變成了鬼片。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部科幻片!這便是近期熱門的戰爭恐怖片《戰爭幽靈》,糅合了戰爭、驚悚恐怖、科幻這幾種元素於一體。仿佛是一道大鍋亂燉菜。
  • 必看的泰國十大恐怖片
    下面我們來說說泰國的十大恐怖片吧。第一名《厲鬼將映》2008總體來說還不錯,恐怖元素很到位,片中鬼的樣子擺脫了一頭長髮的白衣女人的造型,泰國恐怖片一如既往走的噁心血腥路線,所以女鬼造型我很是滿意,為了迎合這部片子的恐怖氣氛,我特地在夜晚看,感受腎上腺分泌的快感。
  • 那些年因名字被誤解的好電影,《寄生蟲》不是恐怖片
    剛剛在奧斯卡拿獎拿得手抽筋的《寄生蟲》,光看名字就挺嚇人的。很多人看到這個片名,就以為這是一部和《鐵線蟲入侵》一樣的恐怖片,好這兒口的影迷猴急得滿網找資源,期待一睹「寄生蟲」的芳容。終於一個高清的資源後,點進去耐著性子看了半小時,才發現人家是劇情片,然後罵罵咧咧地退出了播放器。
  • 喜劇片與恐怖片融合語境下的黑色幽默——港片《回魂夜》影評
    而《回魂夜》恰恰是這樣一部「奇葩」的電影,居然破天荒地將喜劇片和恐怖片融合在一起,並且加入了周星馳式的無釐頭風格,使得這部電影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雜燴」。筆者認為,如此大膽的電影嘗試,在世界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能是第一,也是唯一。
  • 經典高分電影《美麗人生》,以為是喜劇,卻看哭了好幾次!
    《美麗人生》是一部愛情戰爭類電影,以為是喜劇,卻看哭了好幾次。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 國產4大經典恐怖片:除了《回魂夜》,這3部你有膽子看嗎?
    很多網友喜歡看恐怖片,為的是追求刺激,可是如今很多恐怖片壓根就不恐怖,看完之後甚至感覺很無聊,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部經典的恐怖片吧!首先是周星馳主演的《回魂夜》,這部影片和所有的恐怖片不同,那就是在恐怖的氣氛中加入了喜劇的元素,可即便如此,這部劇依舊是非常嚇人的,尤其是老太太坐搖搖椅的那一幕,至今想起來都感覺害怕!接著要說的是《雙瞳》,這部影片的題材也是比較新穎的,講述的是某個特異功能的女子,為了得道成仙而展開的故事,期間有現代場景也有古代場景,代入感很強,讓人感覺後怕!
  • 這恐怖片簡直就是「作死」大全
    熟悉小嗨的小夥伴知道,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作死」的恐怖片。閒的沒事玩招魂遊戲,引鬼上身。明知道是兇宅還要進去溜達一圈兒,正中下懷。旅行偏要去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裡找刺激,遭遇不測。是不是生活好了,吃得太飽了?但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一部恐怖片將「作死」發揮到極致會不會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呢?
  • 屋外刮颱風,家中兔子慫成這個樣子,主人:像極了看恐怖片的我!
    屋外刮颱風,家中兔子慫成這個樣子,主人:像極了看恐怖片的我!最近颱風利奇馬的登陸,可以說給很多地區造成了不少的影響,面對這樣惡劣的天氣,很多人都不敢外出,只能待在家裡,對於這樣的自然災害,家中的動物們反應也是比較大的,不過幸運的是它們有一個可以遮擋的地方,有網友就曬出自家兔子在經歷颱風天氣的時候,出現了讓人捧腹大笑的反應,看完之後真是表示太可愛了!
  • 待在家的第N天,這15部關於傳染病的電影都被我當恐怖片看了!
    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的假期依舊在延長,小編也自我閉關很久,找了很多關於傳染病的電影來看,不得不說,在這樣的10個人中都處於緊張情緒的情景下,這15部電影都被是我當成恐怖片看的!1.運輸機降落的鏡頭莫名其妙的讓我想到《西北偏北》,也可能是最近文藝片看的少了,羅伯特·卡萊爾這些年的作品已經很少了,到是鷹眼的出現讓人不禁感嘆下,在歐美,大部分一線演員也都是慢慢磨練出來的啊!不過病毒在慢慢進化這個點確實會讓人後背發涼!7.
  • 我最喜歡的泰國恐怖片,是這一部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這無疑成為了泰國恐怖片「取之不盡」的素材。她在拍攝一場上吊戲碼的時候不小心假戲真做,導演和工作人員還以為是她演技逼真。拍完以後,大家才發現事情不對,可惜已經太遲了。她的怨氣充斥在電影裡,使得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難逃死劫。
  • 安利適合膽小者看的三部恐怖片。
    《神秘感染》神秘感染,2013年美國的驚悚恐怖片。一場由於奸屍引發的感染蔓延。影片在以屍毒的逐步發作所展現的狀態展開。一個同性戀女在一個夜店派對中與一個強姦屍體的男子車震。作為受害者,同樣也是社會中的邊緣人物,以她作為劇情的主角,我想比單純的演繹那名戀屍癖的男性有感染力,畢竟人們不會抱著本該如此懲罰的心態去觀看。劇情的逐步發展,也是驚悚恐怖的開始。
  • 本來以為是恐怖片,結果真相卻是科普片
    我們一般都說換個角度看世界總有一番不一樣的體會。這句話放在下面這張照片裡,就特別有感覺。
  • 2019年十佳頂級恐怖片,全程看得尖叫,儘量別一個人看
    這一年中,我們和《瘋狂的外星人》一起跨年,在《送我上青雲》中看見女性意識的覺醒,見證優秀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誕生。除卻這些登上院線的優秀電影之外,還有一些因尺度過大而未能引進的「恐怖片」陪我們度過了很多個夜晚。今天分享2019年最好看的10部恐怖片,給大家非一般的心跳加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