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萬有引力時,我們心中首先浮現的名字無疑是艾薩克·牛頓爵士。在學校裡,我們都聽說過牛頓是如何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中時,受到啟發而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全世界都相信牛頓是第一個發現萬有引力概念的人。但是,假如印度朋友告訴你,印度科學家要比牛頓早1000年就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話,你會感到驚訝嗎?
印度人對萬有引力的貢獻要始於一名叫做瓦拉哈米希拉(Varahmihir)(公元505-587年)的人,他是一位印度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曾提出過引力的概念,但沒有給引力一個具體的名稱或定義。瓦拉哈米希拉聲稱,應該有一種力量可以將物體固定在地球上,也可以將物體保持在它們確定的位置上。
印度國內第二個對萬有引力發表過評論的人是婆羅門笈多(Brahmagupta)(公元598-668年)。他是一位印度教佔星者和數學家,他認為地球是球形的並且吸引著一些物體。他在一份史料中還談到了「引力」的概念:當物體朝著地球下落時,就像地球的本性吸引物體一樣。
萬有引力一詞在梵語中被描述為古魯特瓦卡珊(Gurutvakarshan),其中的akarshan可以解釋為「吸引」。當時間來到12世紀時,另一位印度傑出的佔星者、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出現了,他就是巴克拉查裡亞(Bhaskaracharya),此人曾被認為是中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因其發現了天文學和微積分的原理而聞名於世。
在巴克拉查裡亞的論文《西達丹·白阿曼》(Siddhant Shiromani)中,他詳細地記述了行星的位置、日食的過程、宇宙學知識以及數學知識。他還在婆羅門笈多的研究基礎之上,進一步完善了《蘇裡亞·西德漢塔》(Surya Siddhanta),這是一本著作於公元400年的天文文獻。
在《蘇裡亞·西德漢塔》一書中,巴克拉查裡亞給出了關於地球引力的解釋,即:行星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吸引的關係,這使得它們能夠在太空中牢牢地佔據自己的位置。下面的內容是巴克拉查裡亞的一些關於萬有引力的論述,我們不妨看一下:
由於物體落在地球上是處於地球的引力作用,那麼像地球、行星、星座、月亮和太陽都因這種引力而保持在各自的軌道之上。
地球可能看起來是平的,但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事實,實際上它是球形的。他進一步解釋了這一理論:如果你畫一個很大的圓,看它周長的四分之一,你就會把它看成一條直線。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圓。同樣地,地球也是球形的。
印度常常被認為是一個古老且神秘的國家,但全世界都不知道印度對這個現代世界的貢獻。印度的許多理論曾被應用於各領域,如天氣預報、天文學、佔星術、航空等等,雖然印度培養了一些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數學家,但是這些天才中有許多人並沒有被人們所知曉,你認為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歡迎評論區留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