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普通一本和二本沒什麼區別,那為什麼要努力考一本?

2021-01-10 澎湃新聞
作者:chenqin

高考在即。

首先得承認,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

1,我們沒辦法讓同樣的一個人經歷一遍一本,再經歷一次二本,然後讓這同一個人來述說兩者的差異;

2,直接用上了一本的一群學生和上了二本的一群學生比較,說前者的工作、收入都比後者好,所以一本好,這也不對。因為我們沒法確定他們的人生走向不同是由於學校差異帶來的,還是由於自身差異帶來的——畢竟兩者在高考考分上就有區別。

3,個體的比較和個例的舉例就更加沒有說服力了。

因此,這個問題需要我們使用RDD方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來研究。RDD中文為斷點回歸,即比較斷點兩側的情況,看有沒有出現突變。

對於高考來說,斷點回歸十分合適。首先,高考考分是連續的,從0分到750分,一分一檔;其次,高考考分具有一定隨機性,一個水平在500分左右的考生,在高考時勉強超過500分(少錯一題),和剛好低於500分的概率是差不多的(多錯一題)。

由於連續性和隨機性這兩個性質,當兩個學生的分數隻差1分時,我們很難斷定,這兩個學生誰會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表現更好。

除非,這一分剛好處於一本線上。

一本線上和一本線下,學生的錄取就是完全兩個流程。

線上1分的學生當然可能因為志願填報問題而落榜,到二本去。但總體來說,他還是有不少概率能讀一個一本學校——雖然專業可能並不理想。

但對於線下1分的學生,他可以選擇二本學校中的好專業,但幾乎沒有什麼就讀一本學校的機會了。

因此,由於一分的差距,把一群並沒有本質差異的學生分成了兩組,一組在線上,一組在線下。如果此時這兩組學生的未來人生走向出現差異,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差異是由學校帶來的了。

一,一分之差帶來的工資差異有多少?

賈瑞雪、李宏彬在2017年的文章《The Value of Elite Education in China》[1]首先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解答。他們使用CCSS數據進行研究

「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項目是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於2009年發起的全國性大學生學情調查。該項目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史靜寰教授主持,在來自教育研究院、經管學院、社會學院等多個院系研究人員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形成了一套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習過程、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的科學有效的研究工具。調查覆蓋從生源輸入,學習過程到就業出口的全口徑數據,力求全面準確地反映院校本科教育的質量和動態。截止2016年,累計已有147所高等院校參與了本項目調研。

CCSS詢問了全國四萬多名在校畢業生的就學和就業情況,使用畢業班學生截止至調查前的最好一份offer的工資,再取出當年高考時在一本分數線上下20分的學生,賈瑞雪的文章做出了下圖:

上圖的紅色虛線代表每個學生當年高考時的一本分數線,橫軸表示的高考成績比一本線高出20分或者是低20分,左右兩圖的縱軸分別為工資水平或者對數工資水平(去除了畢業年份與工作省份的固定效應)。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虛線兩旁,工資水平出現了一個跳躍,這個跳躍的高度大約為122元工資,或者是6%的工資增長。

因此,如果高考提高1分,從一本線以下一分提升到一本線,這名學生在畢業時拿到的offer就會提高122元!

二,一本和二本,只是差122元嗎?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只是122元,有什麼了不起呢?

的確,如果僅僅是122元的畢業工資提升,那麼可能確實不能說明一本比二本好多少。

但我們需要注意一點:達到了一本線,只是理論上讓你能進入一本院校,但並非一定能被錄取。比如志願沒有達到所填專業的分數線,又沒有服從調劑,或者是主動選擇了二本院校等情況都可能出現。

因此,高於一本線,只是「提升了你進入一本院校的概率」。賈瑞雪等的論文也做出了下圖:

紅色虛線仍然代表一本線,縱軸代表能夠進入一本高校的概率。可以看到,虛線左邊進入一本的概率的不足5%,到右邊就立刻跳躍至20%左右。

雖然分數線左右導致進入一本的概率有一個顯著的跳躍,但遠非從0%到100%那樣直接,而是在一個幾十分的分數段內,有一個被錄取到一本院校「概率逐漸提升」的過程。前文的122元,與其說是「一本和二本的工資差距」,不如說是「考分高於一本線1分使一本錄取率提升15%帶來的工資差距」。

因此,122元,或者是6%,只是比較了一本院校錄取率為20%和錄取率不足5%的兩組學生的工資差異,低估了一本院校帶來的工資影響。

要估計一本院校的工資溢價,我們實際上需要估計的是:

一本線上1分帶來的工資差距 / 一本線上1分帶來的一本錄取率差距

這是一個二階段回歸,首先用高出一本的分數回歸是否錄取一本,取得其係數後再算出每一個分數被錄取一本的概率,再用此概率回歸高出一本線的工資差異。

賈瑞雪等的論文算出,這個差異大概是30%-40%。或者說,700-1000元。這就是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學生,在畢業時的工資差距。

三,這個工資差距,是來自個人能力,還是來自學校品牌?

到了這一步,題主可能還會有疑問——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由於學校品牌的差別,在畢業時當然存在工資差距。因為用人單位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僅能通過學校的品牌來判斷個人的能力。

這確實是對的:畢業時的工資差異,並非來自個人能力的差異。賈瑞雪的論文發現,一本院校的畢業生工資更高,可能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更強。作者檢驗了這批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計算機等級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等,發現在一本線上下的學生中:

1,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一本線上線下學生沒有差異;

2,計算機等級考試,一本線上線下學生沒有差異;

3,註冊會計師(CPA)考試線上學生還要低於線下學生;

……

所以,一本學生在畢業時比二本學生領先的30%-40%的工資,更可能來自學校的品牌以及他帶來的更好的社會關係——比如更多的實習機會。因為即使一本學生有更好的個人能力,用人單位上也無法在簡歷上通過這類證書識別出來。

四,未來的差距,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如果文章只寫到上面結束,題主可能不僅僅不會接受「一本和二本實際上有很大區別」的結論,反而激動了起來。TA可能會問:

未來呢?隨著時間推移,學校的品牌的決定能力降低,此時決定工資的,正是個人能力啊!

那麼我在畢業後更努力地工作,提升個人能力,彌補學校品牌的差距,不就可以追上一本學生了嗎?

因此,下文才是我寫作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

上文全部引用了賈瑞雪的論文,他們使用的CCSS數據使得研究只能局限於畢業當時的offer情況,卻不知未來會如何變化。但中國還有另一份數據詢問了高考情況,那就是CHIPs,中國家庭收入調查,全稱為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s。

2014年7-8月份,中國居民收入項目進行了第五輪全國範圍調查,主要收集了2013年全年的收入和支出信息,編號為CHIP2013。本輪調查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和國家統計局的支持,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聯合國內外專家共同完成。具體的調查過程由國家統計局城鄉一體化常規住戶調查辦公室執行。

問卷中有這樣的問題,記錄了每一名受訪者的高考年份、類型、分數、地點。

我另外搜集了從1998年至2018年所有年份各省文理綜合卷的一本分數線,很多年份已經很難收集,但一些較早年份,由於當時的全國高考試卷仍然統一,也呈現出了不少有趣的點,比如1999年是這樣的:

言歸正傳。

我們先使用CCSS的部分數據,用同樣的方法重複了賈瑞雪的論文。將帶寬擴大後,顯示如下:

上圖我將帶寬擴大到了上下200分,此時一本學校和二本學校的工資差距,用斷點回歸方法可以算出約6%的差距,可以理解為兩條直線在一本線上的截距之差。若是使用二階段回歸,結果為30%。兩個計算均與賈瑞雪論文得出類似結果。

上圖是剛畢業時的工資差異,用CHIPs數據,我們就更加自由一些。CHIPs可用的兩次調查發生在2008年和2014年,有12790名被訪者曾經參加過高考,其中6619名被訪者的高考時間發生在1998年之後,可以和我之前搜集到的1998年之後的分數線匹配起來。

在這六千多名在1998年之後參加高考的被訪者中,有2268名被訪者,在調查當年已經畢業了五年以上。使用這部分被訪者的高考數據和工資數據,我可以識別出畢業五年後的工資差異,結果如下:

即使用肉眼也能清晰地看到,一本和二本之間的斷點,比剛畢業時擴大了。

由於CHIPs樣本遠少於CCSS,因此上圖的點較為分散,但上圖的斷點回歸是非常顯著的:從二本到一本,兩者之間的工資差距為24%。如果用二階段回歸,先估計進入一本院校的概率,再用概率回歸工資,則一本和二本的差距高達90%。

同時我們從上圖還可以看到一個可怕的現象:

只有一本線的右邊,才存在著「工資隨著高考考分提升」的趨勢。在一本線的左邊,從比一本低200分,一直到一本線附近的這麼大區間裡,人們的工資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進一步觀察十年後的差距,則有下圖:

雖然樣本進一步變得稀疏,但一本線上下的差距也變得更大、更顯著了。

簡單總結下:

使用斷點回歸觀察一本線相鄰的工資差距——剛畢業時,兩者的差距是6%;畢業五年後,差距擴大到24%;十年後,差距擴大到34%。

使用二階段回歸考慮進入一本院校的概率後估計一本院校帶來工資差異——剛畢業時,一本學生比二本學生工資高出30%-40%。畢業五年後,這個差距擴大到了90%。十年後,差距擴大到110%。

更重要的是,考試成績和工資的關係,只在一本線以上存在。只要你在一本線以下,不管是差一點點就到一本線,還是差200分才到一本線,五年、十年後,你們都會踩在同一條終點線上。

最後,我想說:

不要信「一本和二本沒什麼區別」的鬼話。如果你的水平正處於一本和二本之間,那好好複習,考好高考,考上一本,才是你現在最應該完成的任務。

不要把籌碼放到未來,不要指望畢業後你的努力能彌補學校品牌的差距,統計上說,你們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而非越來越小。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苟晶。一本到二本之間,尚有如此大的鴻溝,而按照目前的信息,苟晶丟失的可是整個大學,卻仍然為自己掙得了一份不錯的生活。

一些人說,苟晶的事例代表大學沒用。但我覺得恰好相反。好的大學造成的差距是客觀存在,而且會隨著時間越拉越大的。其他幾位高考被頂替者的現狀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這樣的差距。

可苟晶不僅沒有被拋下,還克服了這個差距,努力地追趕上去。難以想像她要是成功完成了大學學業,目前會有怎樣的生活。

所以,上文的論述,也只是統計上的。從個例上也許確實某些人可以憑藉無比強大的個人能力超越這個差距。

相關焦點

  • 「一本」「二本」用英語怎麼說?考大學這個必須要會說
    原標題:「一本」「二本」用英語怎麼說?考大學這個必須要會說 文/英語老師劉江華 現在最高興的應該是考完高考的學生,終於可以解放了。考完高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就是要報考哪所大學特別讓人頭痛,你會選擇報考哪所大學?你心中「一本」是哪所咧?
  • 畢業證和學歷證,一本、二本、三本,你能看出多少差別?
    因此,一本、二本、三本不同的地方,只是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學校不同,學歷證和畢業證上沒有其他任何區別,學歷證和畢業證上,也不會詳細標註你畢業於一本、二本還是三本院校。並且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並不會標明幾本的,只表明是大學本科,那一本、二本和三本的區別在哪裡?
  • 讀大學,一本,二本,和三本,最本質的區別是這3點
    讀大學,一本,二本,和三本,最本質的區別是這3點在通俗的叫法中,大學可以分為一本,二本,三本,雖然很多地區已經取消了三本的叫法,也取消了一本和二本,但是在通俗意義上,人們還是會用一二三本的方式,來區別大學,一本和二本,明顯好於三本,但其實一本
  • 一本和二本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和變化呢?
    小玥研究了《廣東省普通高考志願填報說明》,在今天的文章當中,小玥就將為大家詳細解析這幾個問題,認真看完有收穫哦!學生和家長都需要提前了解。一、一本、二本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01 一本和二本的含義與區別一本其實是本科第一批次的簡稱,同理,二本就是本科第二批次的簡稱。
  • 本科是一本考個「二本學研究」,究竟值不值得?答案和你想的不同
    ,能去名校不去985,能去985不要211,能去211不去普通一本,去普通二本不如不考。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肯定是定一個高的目標然後向前進,沒有往後退的道理,就拿考研這件事來講,211的學生都想考去985,二本三本的學生都想去211至少也是一個一本,要不沒有考的必要。
  • 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科,為何差別這麼大?學生:當初真該好好學習
    而對於成績較差的同學,就可能只能上一所專科院校就讀。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對孩子的期望就是能夠上一所本科大學,那麼我國的本科大學又分為一本二本三本,同樣作為本科,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本科教育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從這一點來說一本是我國大學等級最高的學校,如大家熟悉的985,211高校,都是屬於這個範疇,除此之外如今的雙一流高校也在這個範圍內。一本大學裡享有更豐厚的教學師資力量,硬體設施也更好。一本大學的學生畢業之後,進入社會也更具有就業競爭力。其次是二本,二本相對一本來說,綜合實力較弱一些,錄取分數一般也要比一本低40分左右。
  • 錄取線高於一本院校的二本院校,與一本院校相比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知道,在一本線上錄取的院校就是一本院校,在二本線上錄取的院校就是二本院校。其實,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部分二本院校錄取線已經遠超過了一本線,甚至會高於個別雙非普通一本院校。那麼,這些二本院校與普通一本院校相比有什麼區別呢?
  • 為什麼孩子拼了命也要考上本科?考個好學校真的那麼重要嗎?
    相信很多同學在高中階段拼命努力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上一所本科大學,有些同學考不上本科甚至會選擇復讀一年,再一次向本科衝刺。這不禁讓人疑惑:考個好學校真的那麼重要嗎?
  • 考上普通二本院校,畢業後有出路嗎?做好這5點,不怕沒前途!
    近年來,隨著各地「搶人才大戰」愈演愈烈,一大批高校紛紛由二本院校變成了一本院校,各省區市的二本院校越來越少了。以至於不少二本分數線考生吐槽說「現在的學校只分兩類,一類是一本,剩下的都是專科」。其實要我說,即便是考上了最差的普通二本院校,如果能夠做到這5點,畢業後不僅有出路而且還是前景光明。學好專業在大學,學習始終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一是制定好學習計劃。
  • 2019高考二本、三本合併,一本二本合併後高考如何填報志願?
    為什麼合併二本三本,合併一本二本?過去紙質高考志願投檔,一批、二批等批次線劃分有效降低了錄取工作中的「無效投檔」,提高了投檔效率,卻人為地將高校劃分為三六九等,導致高校之間不公平競爭,導致二批次、三批次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會收到一定程度的歧視。這不利於整個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和學生公平就業。
  • 考公務員,985學生卻考不過二本學生?
    在我們考公務員的大軍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考上的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二本大學生。這就會給人一種感覺:考公務員,985大學畢業生不如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生。可是真實情況真的如此嗎?其實有這種認知的犯了以偏概全的問題。
  • 張雪峰:適合二本學生考研的專業,考211成功率高,畢業身價翻倍
    我們都知道,現在本科生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多了,尤其是普通本科大學畢業的學長,在工作就業的時候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但是每年空出的崗位也只有那麼幾個,所以很多人開始考研,2本學生如果考上了985.211大學的研究生,那麼出路還是很廣的,而張雪峰老師也多次強調
  • 有人說,高考不再分一本、二本、三本,回到20年前的錄取方式行嗎
    從1993年江蘇省的第一批本科院校理科錄取分數線來看,當年的北京大學爆冷,錄取20人,最低分數線和最高分數線相差將近100分,而且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大、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分數線都超過了北京大學,全國很多高校的最高分考生都可以輕鬆進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最低錄取分數線,是幾本,一本還是二本
    首先,這一點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門並沒有說中央音樂學院是一本還是二本大學,中央音樂學院是幾本只是民間說法,到底是一本還是二本要根據所在省份(市)招生批次確定(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學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話,通常說該大學是一本大學,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話,通常說該大學是二本大學,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認為是二本大學)。
  • 高考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20多年前的高考分數線帶來的啟迪
    只有本科和專科的區別由於疫情的原因,全國高考被延後一個月,馬上進入高考季,高考逐漸成為網絡的熱點話題,作為2020年高考最大的變化,那就是山東省、天津市等地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分數線,而是在報考志願中,簡單暴力地僅區分本科和專科,而且這類的高考改革將是一個大的趨勢
  • 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
    一位二本的大學生曾問過我這麼一個問題:「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可以說,二本大學生參加考研的人特別多,因為很多二本的大學生通過考研這條「綠色通道」,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 2019高考生:一線城市二本or二線城市一本,到底怎麼選?
    大家好,歡迎關注百家號原創作者「cola考啦」,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一線城市二本or二線城市一本,到底怎麼選?還有70多天就又要到高考報志願的時候了,而過了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之後,人生還會有無數個選擇,十幾年之後你就會發現,當初的高考分數決定了你們上的不同大學,而上大學之後選擇考研還是工作,選擇愛情還是事業,無數的選擇,無數的分叉口,造成了我們人生命運的不同。可能有的是總經理,有的只是小職員,有的在二線城市上一本,有的在一線城市上二本,有的人畢業後做了公務員,有的人開始獨自創業,幾年後又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 二本大學升級成一本,錄取分數線提高,文憑卻縮水
    但對於已經在校就讀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喜訊,雖說他們剛開始入學的時候是二本學生,但如今已經升級為「一本」,那就意味著學生在畢業之後,是能夠拿到一本學歷證書的。 辦學條件 想要將二本院校升級為一本,首要條件就是辦學條件要優越。學校要具備8個及以上省級重點學科,或者是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必須要獲得國際博士學位的授權。
  • 「關注高考」同一所大學為何既有一本,又有二本?有何不同?
    在正式高考志願填報之前,考生和家長們都會將在一批次招生的院校稱之為一本,而將在二批次招生的院校稱之為二本,但是卻忽略了有部分院校會在一批、二批同時招生的情況。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很多家長都會在優志願家長群中提問:同一所大學既在一本批次招生,又在二本批次招生,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 普通二本院校學生要不要?考研有出路嗎?看看教育達人怎麼說
    有學生問: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看到這個問題,我先講講身邊的一件事:朋友家孩子那年高考,考了不到300分,上了個民辦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到了大學後,她努力學習,通過專升本,取得了本科學歷。本科畢業後,接著考研,考到了省內一所不錯的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