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8篇論文入選MICCAI2019 AI與醫療越走越近

2020-11-30 TechWeb

國際頂級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學術會議MICCAI 2019會期臨近,論文錄用結果陸續揭曉,騰訊共計入選8篇論文,涵蓋病理癌症圖像分類、醫學影像分割、CT病灶檢測、機器學習等範疇。

AI醫療

近年來AI醫學蓬勃發展,以「騰訊覓影」為代表的AI醫學解決方案快速進入多種疾病的診斷核心環節。不過,醫學影像數據質量參差不齊,人工標註難度大等行業性難題,導致AI在醫學上的學習和應用面臨諸多挑戰。在此次MICCAI 2019中,騰訊旗下兩大AI實驗室——騰訊AI Lab與騰訊優圖實驗室分別從深度學習效率提升,以及醫學臨床應用角度進行創新性研究,各入選4篇論文。

提升深度學習效率:彌補「小數據」短板

將AI應用於醫學圖像分類的一大挑戰是訓練數據少,其中一個解決辦法是結合遷移學習、多任務學習、半監督學習等多種訓練方式。騰訊AI Lab的研究把三種方法整合在統一框架中,從而疊加各方法的貢獻,並公平對比不同場景下各方法的貢獻。

在胃鏡圖片良惡性分類問題上的一系列實驗說明:單獨使用時遷移學習提升性能最顯著;遷移學習基礎上,多任務學習在項目早期數據量較小時可進一步提高,而半監督學習可在較大數據量上持續提升;三者組合併利用大參數量網絡可獲得更好性能。這項研究成果將可用來指導如何單獨或組合使用遷移學習、多任務學習和半監督學習提升醫學分類模型的準確率。

與此同時,騰訊優圖實驗室的研究,則有望在解決醫學影像標註難題上找到新思路:醫療圖像(如CT,MRI)往往是三維數據,該類數據存在標註難度大,標註信息難以獲取等問題,這導致標註的三維醫學圖像數量通常不足以很好地訓練深度學習網絡。騰訊優圖實驗室提出了一種深度挖掘原始數據信息的自監督學習方法,通過模擬魔方復原過程,使網絡自發地在原始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

這項研究有望減少深度學習網絡對數據量的需求,提高後續監督任務的準確率。同時,這也是業內首次提出三維自監督學習方法,有望彌補業內的研究空白。

此外,騰訊優圖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則提出了成對分割框架,通過有效挖掘醫療影像切片間的關係,並以代理監督的形式加以約束,從而通過不同切片之間的配對,大幅提升標註數據的數量和相鄰切片預測結果的光滑性和一致性。這一方法能夠在標註數據不足的條件下進行語義分割這一現實場景發揮效用,通過有效挖掘先驗知識,彌補數據量不足的問題。

AI病理研究新突破:弱監督、無標籤、色彩歸一

騰訊AI Lab 醫療中心首席科學家姚建華博士曾介紹病理AI的三個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基於AI技術的病理診斷模型,二是病理組學,三是基於AI技術的病理預後預測模型,三個方向分別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一致率、準確率,以及新增了醫生的預測療效能力。此次在MICCAI 2019上,騰訊AI Lab在病理分析上連發3篇論文,闡述其在AI病理分析上的研究新突破。

研究之一由騰訊AI Lab與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合作,提出一種僅使用臨床診斷結果作為弱監督信號來訓練分類器的方法,對從病理圖像中拆分出的瓦塊進行自動分類。這個新的分類方法可加速病理圖像分類器的開發,通過結合智能顯微鏡,為臨床醫生提供實時的診斷意見,降低誤診的發生。

研究之二則由騰訊AI Lab與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合作,提出一種無標籤領域自適應算法,來訓練具有領域不變性的深度神經網絡,從而通過探索全視野數字切片的標註信息,解決無標籤顯微鏡圖像的分類任務。基於該方法訓練出來的深度神經網絡,在不使用任何帶標註顯微鏡數據的情況下,在顯微鏡任務上取得了極為優異的性能,甚至超過了使用部分帶標註數據訓練的神經網絡。

研究之三則圍繞病理圖像的色彩歸一化。由於製片染色流程以及病理掃描儀的不同,數字病理圖像的色彩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因此,幾乎所有數字病理相關的分析之前都需要進行色彩歸一化。騰訊AI Lab提出了一種針對病理圖像特點優化的循環生成對抗網絡,通過引入額外的輸入,引導生成器產生特定色彩風格的病理圖像,從而穩定訓練過程中的循環一致性損失函數。相比與其他色彩歸一化方法,騰訊AI Lab提出的色彩歸一化網絡作為癌症分類任務的前處理,能夠更好地提升後續任務的性能。

AI研究更貼近臨床診斷需求:實時CT病灶檢測與眼底血管分割

在智能醫學影像分析上深耕多年的騰訊優圖實驗室醫療AI總監鄭冶楓博士,在介紹AI算法研究經驗時曾表示:最重要的體會是不要改變醫生的現有流程,而是把AI技術無縫嵌入到醫生的檢查流程中去。此次在MICCAI 2019中,騰訊優圖實驗室帶來了兩項與臨床診斷需求非常緊密的研究成果。

研究之一是應用在CT病灶檢測上。為了提升對不同尺寸病灶的檢測準確性,騰訊優圖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利用通道和空間注意力機制的多尺度檢測器,首次在2D檢測網絡上達到比3D檢測網絡更準確的結果,使得檢測效率更高,為後續病灶檢測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方法還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實時的病灶檢測結果,提高醫生分析CT圖像的效率。

研究之二則是應用於眼底血管分割。眼底血管是人體唯一一處可以直接無介入觀測的血管,很多全身性的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都會影響眼底動脈和靜脈的形態。因此,自動化的血管分割和動靜脈分類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騰訊優圖實驗室將深度學習和多任務模型引入血管分割和動靜脈分類任務,同時實現端到端的動脈、靜脈及全血管的分割和分類。

這項研究成果極大地提高了眼底血管分類的精度和預測速度,實現了端到端的血管分割和動靜脈分類。為眼底血管的精確量化打下了基礎,進而可以促進全身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在眼底生物標記的相關研究。

加速研究到應用轉化

作為「騰訊覓影」背後的技術提供者,騰訊優圖實驗室與騰訊AI Lab的研究成果已源源不斷地落地於真實的臨床研究和應用探索中。目前,「騰訊覓影」已能利用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臨床醫生篩查早期肺癌、眼底病變、結直腸腫瘤、宮頸癌、乳腺腫瘤等疾病,以及利用AI輔診引擎輔助醫生對700多種疾病風險進行識別和預測。

與此同時,AI技術在臨床上的有效性也正在被逐步驗證。在北京、上海、廣州、溫州、南寧、德清等地,「騰訊覓影」在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分別針對早期肺癌、消化道腫瘤、眼底疾病等進行臨床實驗及科研合作,希望以技術幫助優化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相關焦點

  • 華為雲3篇論文入選MICCAI 2019,加速AI醫療研究和應用落地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華為雲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雲3篇論文入選MICCAI 2019,加速AI醫療研究和應用落地
  • 深睿醫療5篇論文被MICCAI2019收錄,展示在醫療AI領域的卓越創新能力
    國際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幹預會議MICCAI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 MICCAI)錄用結果公布,深睿研究院(Deepwise AI Lab)共有5篇論文被接收。
  • MICCAI 2020論文收錄結果揭曉,騰訊天衍實驗室14篇論文入選
    近日,第 23 屆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介入國際會議 MICCAI 2020 論文錄用結果揭曉,專注醫療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研究的騰訊天衍實驗室入選論文 14 篇。騰訊天衍實驗室作為騰訊覓影幕後的算法技術供應團隊之一,主要研究多種機器學習方法在醫學影像臨床中的應用。
  • CVPR 2019 | 騰訊AI Lab解讀六大前沿方向及33篇入選論文
    ,今年騰訊公司共有 58 篇論文入選,其中騰訊 AI Lab 33 篇(含 8 篇oral),騰訊優圖實驗室 25 篇。騰訊 AI Lab 入選論文涉及視頻理解、人臉識別、對抗攻擊、視覺-語言描述、模型壓縮和多任務學習等幾大重點研究方向,下面將分組介紹論文。往年參會入選論文可見公眾號歷史文章。註:本文分組方式並不嚴格,部分論文同時分屬多個主題。
  • 騰訊AI Lab入選20篇論文,含2篇Spotlight
    被譽為神經計算和機器學習領域兩大頂級會議之一的NIPS於近日揭曉收錄論文名單,此次為第32屆會議,將於 12 月 3 日至 8 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辦。 騰訊AI Lab第三次參加NIPS,共有20篇論文入選,其中2篇被選為亮點論文(Spotlight),涵蓋遷移學習、模仿學習、半監督學習等多個研究主題,去年我們入選論文8篇,含1篇口頭報告(Oral)。
  • 騰訊天衍實驗室14篇論文獲MICCAI 2020收錄
    近日,第23屆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介入國際會議MICCAI 2020論文錄用結果揭曉,專注醫療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研究的騰訊天衍實驗室,共計入選14篇論文,較去年入選4篇大幅增加,研究方向涵蓋醫學影像中的分類、分割、檢測、領域自適應等應用場景,實現醫療影像人工智慧技術的全面突破。
  • NIPS 2017 騰訊AI Lab 八篇論文入選,含1篇Oral
    被譽為神經計算和機器學習領域兩大頂級會議之一的 NIPS(另一個為 ICML)近日揭曉收錄論文名單,騰訊 AI Lab 共有八篇論文入選,位居國內企業前列,其中一篇被選做口頭報告(Oral),該類論文僅佔總錄取數的 1.2%(40/3248),我們將在下文解析。
  • 騰訊AI Lab 20 篇論文入選 NIPS2018,含 2 篇 Spotlight
    ,此次為第32屆會議,將於 12 月 3 日至 8 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辦。騰訊 AI Lab 第三次參加 NIPS,共有 20 篇論文入選,其中 2 篇被選為亮點論文(Spotlight),涵蓋遷移學習、模仿學習、半監督學習等多個研究主題,而去年他們入選論文8篇,含1篇口頭報告(Oral)。
  • 全球計算機視覺頂會CVPR 2019論文出爐:騰訊優圖25篇論文入選
    全球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 IEEE CVPR 2019(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即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 即將於6月在美國長灘召開。本屆大會總共錄取來自全球論文1299篇。
  • EMNLP 2018 | 騰訊AI Lab解讀16篇入選論文
    今年是騰訊 AI Lab 第 2 次參加 EMNLP,共有 16 篇文章入選,涵蓋語言理解、語言生成、機器翻譯等多個研究主題。以下為摘要解讀。此外,在今年的多個頂級學術會議中,騰訊 AI Lab 也入選多篇論文,位居國內企業前列,包括機器學習領域頂會 NIPS(20 篇)和 ICML(16 篇)、計算機視覺領域頂會 CVPR(21 篇)和 ECCV(19 篇),以及語音領域頂會 Interspeech(8 篇)等。
  • AI 影響因子 8 月份回顧:騰訊 AI Lab 再佔榜首
    AI 影響因子 5 月回顧:國內企業研究院 89 篇頂會論文被錄用,商湯騰訊阿里領銜AI 影響因子 6 月份盤點,曠視科技、阿里達摩院領跑AI 影響因子 7 月份回顧:頂會論文收穫季,一馬當先的研究院原來是它!
  • 一周AI大事盤點:谷歌利用AI預測風力發電量,騰訊論文被CVPR收錄
    菜鳥智能語音助手入選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2月28日消息,美國科學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將「流利對話的AI助手」作為今年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菜鳥智能語音助手技術成功入選。2018年該媒體曾報導稱,阿里巴巴的AI語音助手可以完成複雜的人類對話功能,甚至可讀懂人類的潛在意圖,顯示出阿里巴巴已經擁有比谷歌更好的AI語音技術。
  • 騰訊優圖25篇論文入選全球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CVPR 2019
    全球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 IEEE CVPR 2019(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即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 即將於6月在美國長灘召開。本屆大會總共錄取來自全球論文1299篇。
  • 解讀騰訊優圖ICCV2017 12篇論文:全球首個AI卸妝效果的算法等
    今年,即將於2017年11月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AI World 2017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我們請到了騰訊優圖實驗室傑出科學家賈佳亞教授發表演講。 想了解更多關於騰訊優圖和計算機視覺的前沿動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馬上參會!
  • 騰訊英語君INTERSPEECH 2020展鋒芒,5篇英語口語評測成果論文入選
    近日,被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語音行業會議的INTERSPEECH揭曉收錄論文名單,騰訊英語君共有5篇口語測評論文入選,涵蓋準確度模型、韻律聲學探測、ASR文本後處理、共振峰預測等技術優化,名列國內企業前茅。
  • MICCAI 2020 深睿醫療8篇高新科研成果呈現醫療影像領域新突破
    (原標題:MICCAI 2020 深睿醫療8篇高新科研成果呈現醫療影像領域新突破)
  • MICCAI 2020 | 深睿醫療8篇高新科研成果呈現醫療影像領域新突破
    ,深睿醫療再創新紀錄,8篇科研成果被收錄,這些全球領先的科研成果,對於近一步提升Dr.Wise系列產品性能具有積極意義。不久前,深睿醫療8篇科研論文被國際學術會議IEEE CVPR、ISBI收錄,其中四篇被選為oral,彰顯出深睿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尤其是醫療影像方向的強大科研實力。
  • 全球計算機視覺頂會CVPR 2020論文出爐:騰訊優圖17篇論文入選
    本屆大會總共錄取來自全球論文1470篇,騰訊優圖實驗室入選17篇。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世界三大頂會之一,CVPR 的論文投稿量近三年持續大漲,CVPR官網顯示,今年大會論文有效投稿數量6656篇,最終錄取1470篇,錄取率僅為22%,相比去年降低3個百分點。
  • 從MICCAI2017收錄論文一窺人工智慧醫療的最近進展 | AI研習社公開...
    此次我們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陳浩為大家介紹「人工智慧在臨床醫學影像計算與分析中的應用」這一研究熱點,主要從方法、思路、如何結合問題解決的角度介紹了醫療影像領域重要會議MICCAI 2017的部分收錄論文。分享嘉賓陳浩是視見醫療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獲得香港政府博士獎學金,本科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並獲得金質獎章。
  • 300篇 CVPR 2019 Oral 論文精選匯總,值得一看的 CV 論文都在這裡
    今年有超過 5165 篇的大會論文投稿,最終錄取 1299 篇,其中 Oral 論文近 300 篇。為了方便社區開發者和學術青年查找和閱讀高價值論文,AI 研習社從入選的 Oral 論文中,按應用方向挑選了部分精華論文,貼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