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體育訊 新賽季的MLB美職棒聯盟常規賽今天正式拉開戰幕,就在前不久,MLB官方發布了150周年新版Logo,主體上,依然沿用MLB原有標誌的剪影。
談到MLB Logo的故事,有一個有趣的話題,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個剪影是原型名人堂球員哈蒙-基勒布魯,但MLB官方始終未認可,這背後究竟是何原因呢?
MLB官方新版LOGO
MLB Logo的設計歷史
MLB的標誌由設計師傑裡-迪奧於1968年設計完成,自1969賽季開始廣泛應用於MLB球員的賽場球衣之上。
據迪奧回憶,MLB標誌的設計是在一個下午完成的。關於這個標誌的設計,民間普遍認為是利用了名人堂成員哈蒙-基勒布魯的賽場剪影,但迪奧則稱是參考了多名球員的照片。之所以選擇這個剪影,是因為它很難說是誰的原型,因為這個打者看上去可能是右手揮棒也可能是左手揮棒,甚至連什麼族裔都難以辨認。
事實上,哈蒙-基勒布魯與MLB標誌完全吻合
該標誌問世之初便得到廣泛的認可,從未被更換過,除了某些球隊將其變換顏色用以配合球衣的風格。
自MLB標誌應用以來,以運動員為基礎模板配以紅藍色的設計風格被不斷借鑑,NBA、MLB小聯盟、WNBA、室內橄欖球、美國花樣滑冰、加拿大冰球、PGA、曲棍球聯賽、印地賽車聯盟都接納了這種標誌設計風格。
MLB的Logo男到底是誰?
哈蒙-基勒布魯,1936年出生,綽號殺手,位置一壘手、三壘手、左外野手。其22年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在明尼蘇達雙城效力。
基勒布魯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強力打擊手,退役時本壘打數高居大聯盟歷史第四位,1984年入選棒球名人堂。
哈蒙-基勒布魯
他是一位矮壯型的棒球手,他1米8的身高在職棒並不出眾,97公斤的體重讓他看上去壯碩不已,他的揮棒具有巨大的破壞力,是上世紀60年代最令對手膽寒的打者之一,生涯有8個賽季擊出40支以上本壘打。基勒布魯最強一季曾貢獻49轟,140次打點,並拿下美聯最有價值球員獎。他生涯總計13次入選全明星陣容。
基勒布魯的本壘打實力出眾不單體現在次數上,他在雙城主場曾擊出158米的本壘打,同時是歷史上僅有的四位能將本壘打轟到底特律老虎隊主場左外野房頂上的打者。雖然擁有勁爆的賽場表現,但基勒布魯在隊友眼中卻是個安靜、和藹的男人。當被問及業務愛好時,他的回答語出驚人:「就是洗盤子,我猜。」
2011年,基勒布魯因食道癌病逝,享年74歲。
為何官方一直不承認剪影原型?
生前,基勒布魯表示自己的確就是MLB標誌設計的靈感來源。他曾拿出雙城隊1963年的年冊作為例證。在雙城1963年年冊的封面上,基勒布魯的揮棒姿勢與MLB標誌完全吻合。
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基勒布魯還回憶了當年的一段往事:「上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我碰巧在聯盟的總裁辦公室,當時經過辦公室的後部,有個男的坐在桌邊。他那有張我打擊時的照片,還有一張報紙上常見的手繪圖,他正想把兩者結合到一起嗎,他表示設計大聯盟標誌。我也沒多想。然後Logo就問世了,跟我很像。」
「唯一的變化就是揮棒的角度,他們做出改變是為了更加迎合標誌的需求。」
基勒布魯並沒有問那名設計者的名字,也沒有確認當時的那個標誌是否基於自己的影像。他從沒為此事向聯盟尋求過任何形式的補償或者肖像費。
當年的設計師迪奧在談到LOGO設計的問題時說:「我從沒去過總裁辦公室。我希望我是用的基勒布魯的剪影,那很棒。但我設計標誌的整個過程都是在我當年所在公司的辦公室。」有沒有可能迪奧當年用於設計標誌的照片中有基勒布魯的呢?「可能有,但經過設計後就不單純是他了,因為我是在多個圖片中尋找靈感的。我希望我能說是哈蒙,但我不能那樣說。」
對於設計師迪奧的說法,基勒布魯如何回應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所看到的。我不想說我不相信迪奧所說的,那是太久以前的事了,也許他的記憶力也不太好。」
「哈蒙-基勒布魯的說法存在很久了,所以我覺得這種說法會持續下去。」迪奧言道,「我不介意。實際上,這種說法挺好的。」
官方對剪影原型的態度,不僅讓人覺得有些耍無賴,事實上,這種「死不認帳」的行為,確實能為他們帶來好處,因為一旦承認,意味著MLB必須支付巨額的肖像使用費用。
NBA名宿也遭遇此問題
1969年負責設計NBA標誌的設計師阿蘭-席格爾在審視完迪奧的MLB標誌設計後故意將NBA標誌設計為同一風格,因為當時NBA總裁沃爾特-甘迺迪希望NBA與MLB在全美觀眾面前保持一種親密的關係。
但其實,NBA的標誌同樣存在剪影的爭議,1969年,NBA正在與ABA競爭,希望通過標誌的設計體現其獨特性。
設計師席格爾按照MLB標誌設計的路子尋找剪影原型,體育雜誌是很好的來源,一張全明星傑裡-韋斯特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張照片動感十足,而且人物是垂直的,體現出了籃球運動的精髓。
然而,NBA方面不想承認傑裡-韋斯特就是logo原型,作為籃球的死忠粉,席格爾相信自己知道原因。「他們想將其制度化而非具象化。NBA標誌已經普及,成為經典,代表了這項運動的特質,形成了名片化的東西,他們不想將其與某個人聯繫到一起。」
前任NBA總裁斯特恩在談到韋斯特與NBA標誌的關聯問題時稱,他並不清楚韋斯特是否為Logo原型。「這裡並無記錄。」NBA發言人蒂姆-弗蘭克附和道。
與MLB的情況類似,韋斯特多次表示,NBA從未支付給他任何肖像費用,官方也從沒公開表示剪影原型就是某位球員,這確實讓聯盟省去一大筆錢。
「我希望永遠不要得出我是Logo的結論。」雖然對聯盟不滿,但韋斯特本人卻很謙虛。「我真是這樣想的。我不止一次說過,那是對我的奉承,我知道那是我,但那是奉承。」
「就我個人來講,我打球時處在一個NBA市場化的年代。他們曾考慮過5個標誌候選人,直到時任總裁沃爾特-甘迺迪告訴我這事,我才知道。」
雖然兩位Logo男均未得到聯盟官方的認可,但相比於基勒布魯,韋斯特得到了設計師和時任總裁的雙重認可。如果基勒布魯也能有這樣的待遇,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也能安息了。(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