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以前,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記得我第一次接觸網絡是去網吧裡上網。在一間簡陋的小黑屋裡面,錯落的排列著十幾臺電腦。當老闆把電腦給我開機以後,我竟然一時不知道先點什麼,後來還是在老闆的提示下打開了IE。從而知道了百度、搜狐、中國黃頁等等的網址,一下子就像石頭掉進了大海,面對著鋪天蓋地的各種信息,我迷茫了,不知道該信誰的不信誰的,興奮之餘也暈頭轉向。

社會在飛速的發展著,沒有幾年電腦就成了居家必備。這讓網絡信息更為方便的傳到千家萬戶,也讓更多的人能夠在網絡的大洋裡自由的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像以前的只限於報紙和雜誌等途徑。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輕巧便捷,而且運行速度甚至比電腦還要快,大有電腦要被手機取代之勢。現在人們不只是在電腦上尋求信息,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還可以隨時隨地在各種app上互動,互相鼓勵或者互相拆臺。國家和各種機關可以在網絡上發布各種政策和新聞信息,便捷的、及時的、廣泛的傳達給大眾。大眾也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也可以大眾之間為議論某事而打口水仗。
網絡是自由的,你可以像魚兒在大海裡一樣自由自在,發出你想說的獲取你想要的。但是這種自由應該有一定的限制,不應該是無法無天的。尤其是現在自媒體人多如牛毛的時代,每個自媒體人的個人素質都是參差不齊的,如果沒有限制,那網絡亂象就會叢生,一發不可收拾了。即便是各個平臺如此的謹慎仔細,也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比如2018年五月的「二更」事件,雖然運營人兩小時後刪除文章,後來又主動關停了帳號,但是影響之大不亞於一次網絡「海嘯」。這個自媒體帳號是該負主要責任的,就因為大腦發熱想蹭網絡的熱點,而不注意自己的用詞,導致公眾被誤導、激怒。

我們一定要注意網絡自由之餘,是處在人倫道德乃至於國家安全、法律許可、生命平等的前提下的,這對每一個人都適用。比如最近的「許可馨辱國」事件,就是一個網民無知無畏的體現,在網絡上大放厥詞,侮辱祖國和同胞,殊不知等待她的將是國家法律和良心的譴責。

許可馨事件到目前還沒有結果,我們暫且記下。
網絡是什麼?網絡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共同產物,是為人們服務的信息現代化工具。不要讓它成為亂象叢生的垃圾桶,要讓網絡成為一個乾淨的地方,成為為生命、生活提供力量的金水源。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管理者,也是使用者。不管是充當媒體人的角色,還是充當普通人的角色,我們都要自覺遵守網絡守則,規範一言一行。
當我們想要在網絡裡獲取什麼和表達什麼的時候,要時刻記得維護網絡環境,記得自己的網絡角色,記得不能隨便想怎樣就怎樣,記得不能觸碰人倫道德、國家法律的底線。

#自媒體#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