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嗓音怎麼會跟「磁性」扯上關係呢?(作者:嘉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人們評價一個人的聲音很有「磁性」。那麼所謂的「磁性」是什麼意思呢?「聲音」和「磁性」怎麼會扯上關係呢?
網上有篇文章,認為聲音的「磁性」跟「催眠」有著內在的聯繫。因為在德語中,「磁性」和「催眠」都是「Magnet」,作者相信這一定不是巧合,而是存在著必然的聯繫——歐洲的催眠術是用手勢的,最初人們知道的磁化方法也是用手拿著磁鐵像催眠師的動作一樣從一塊鋼鐵材料上划過去,這兩者無論從動作的形象上還是效果上都有相似之處。
如此說來,有「磁性」的聲音是具有催眠作用的?我認為,這種聯繫無論如何還是有些牽強。況且,聲音的「磁性」這種說法也只有在中國才能聽到,並非由歐洲國家傳入。那麼,當我們說一個聲音有「磁性」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什麼呢?
一般人們認為,聲音的「磁性」是就男性而言的。網上有一種說法是:聲音表現出的低沉、稍沙啞、悅耳的特徵,俗稱磁性。事實上,低沉的嗓音我們身邊並不少。一般而言,身材魁梧的中老年男性聲音都較為低沉,也同樣深沉穩重、讓人信賴,但很少見到有人誇他們的聲音「富有磁性」。換句話說,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先生華麗的聲音曾經吸引了萬千觀眾,被無數人視為「磁性」的典型代表。但從音高這個角度來看,也許並不算低沉。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低沉的聲音並不一定富有「磁性」,而富有「磁性」的聲音也並不一定是低沉的。而沙啞恐怕就更講不通了。廣播電視一線從事播音、配音工作的聲音大都被認為是最典型的富有「磁性」,但一定不會沙啞,而是「圓潤集中、樸實明朗」的。換句話說,著名主持人、影視演員曾志偉的聲音是沙啞的,同樣也很有感染力,但跟「磁性」應該是沾不上邊的。
也有人認為「磁性」的聲音就是那種「有金屬質感」的。事實上,「金屬音」幾乎是跟「磁性」同樣抽象的一個概念。但對於它卻有比較現成的解釋——它是指樂器或人發出的類似於金屬碰撞的高亢、使人產生強烈共鳴感的聲音。有的人在「飆高音」的時候聲音會帶著像三角鐵和金屬棒碰撞「叮」一聲那樣的穿透力強,令人不由自主產生共鳴感。它強調的是「清脆悅耳」、「穿透力強」,明顯具有高音的特質,這跟低沉顯然又是矛盾的。
在法國,發表在醫學雜誌《進化與人類行為》上的一項研究結果稱:聲音是誘惑的工具,男性很清楚這一點,因而面對異性時,往往會採用更為低沉的聲音。這種聲音的改變有助於他人接受自己,並使自己「脫穎而出」。而相關的研究也證實:女性對低沉的嗓音更加敏感,更容易記住這種聲音傳遞出的信息。這項研究或許能讓我們在對聲音「磁性」的解釋上有所啟發。倒不能由此一概而論地認為「磁性」等同於「低沉」,但可以推此及彼,聲音的「磁性」實質上就是一種「吸引力」。
談到「磁性」,不得不提出一個與之相關的概念——「磁場」。從物理學的意義上講,磁場是傳遞運動電荷、電流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物理場。富有「磁性」的聲音就好像磁鐵具有磁性一樣,在他周圍形成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場」,這個「場」我們姑且稱之為「聲音磁場」,它的性質跟我們經常說的「氣場」是一模一樣的。由此可見,對於「磁性」的聲音,我們或許很難給它下一個科學的定義,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它一定具有「吸引」的功能。當然,這種吸引不僅僅是對異性,也包括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