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條碼掃描設備總類上有兩種:一種為條碼掃描器,一種為數據採集器。
條碼掃描器是一種單純掃描條碼的設備,而數據採集器是結合了PC,可實現移動批量或實時的數據傳輸設備。兩種設備介紹如下:
條碼掃描器通常也被稱為條碼掃描槍,是用於讀取條碼所包含信息的閱讀設備。條碼掃描器的結構通常為以下幾部分:光源、接收裝置、光電轉換部件、解碼電路、計算機接口。條碼掃描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為:由光源發出的光線經過光學系統照射到條碼符號上面,被反射回來的光經過光學系統成像在光電轉換器上,使之產生電信號,信號經過電路放大後產生模擬電壓,它與照射到條碼符號上被反射回來的光成正比,再經過濾波、整形,形成與模擬信號對應的方波信號,經解碼器解釋為計算機可以直接識別的數位訊號。
根據掃描方式可分為: CCD條碼掃描器,雷射手持式掃描器,全角度雷射掃描器等。
⑴ CCD條碼掃描器是利用光電藕合(CCD)原理,對條碼印刷圖案進行成像,然後再解碼。
優勢: 無轉軸,使用壽命長; 價格便宜。 選擇CCD掃描器時注意, 由於CCD的成像原理類似於照相機,如果要加大景深,則相應的要加大透鏡,從而使CCD體積過大,不便操作。優秀的CCD應無須緊貼條碼即可識讀,而且體積適中,操作舒適。
解析度: 如果要提高CCD解析度,必須增加成像處光敏元件的單位元素。低價CCD一般是500像素(pixel),識讀EAN,UPC等商業碼已經足夠,對於別的碼制識讀就會困難一些。中檔CCD以1024pixel為多,有些甚至達到2048pixel,能分辨最窄單位元素為0.1mm的條碼。
⑵ 雷射手持式掃描器是利用雷射二極體作為光源的單線式掃描器,它主要有轉鏡式和顫鏡式兩種。
商業企業在選擇雷射掃描器時,最重要的是注意掃描速度和解析度,而景深並不是關鍵因素。因為當景深加大時,解析度會大大降低。優秀的手持雷射掃描器應當是高掃描速度,固定景深範圍內很高的解析度。
⑶全角度掃描器是通過光學系統使雷射二極體發出的雷射折射或多條掃描線的條碼掃描器,主要目的是減輕收款人員錄入條碼數據時對準條碼的勞動,選擇時應著重注意其掃描線花斑分布: 1、在一個方向上有多條平行線; 2、在某一點上有多條掃描線通過; 3、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各點的解讀機率趨於一致。
數據採集器有兩種,一種為批處理數據採集,一種為無線數據採集器,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增加無線模塊而實現的。
數據採集器的產品硬體總特點:
1、CPU處理器:隨著數字電路技術的發展,數據採集終端大多採用16位或是更好的32位CPU(中央微處理器)。CPU的位數、主頻等指標的提高,使得數據採集器的數據採集處理能力、處理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使用戶的現場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2、手持終端內存:目前大多數產品採用FLASH-ROM+RAM型內存。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字庫文件等重要的文件存儲在FLASH-ROM裡面,即使長期的不供電也能夠保持。採集的數據存儲在RAM裡面,依靠電池、後備電池保持數據。由於RAM的讀寫速度較快,使得操作的速度能夠得到保證。手持終端內存容量的大小,決定了一次能處理的數據容量。
3、功耗:包括條碼掃描設備的功耗、顯示屏的功耗、CPU的功耗等及部分。由電池支持工作。
4、輸入設備:包括條碼掃描輸入、鍵盤輸入兩種方式。
5、顯示輸出:目前的數據採集器大都具備大屏液晶顯示屏。能夠顯示中英文、圖形等各種用戶信息。同時在顯示精度、屏幕的工業性能上面都有較嚴格的要求。
6、與計算機系統的通訊能力:作為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延伸,手持終端採集的數據及處理結果要與計算機系統交換信息。
7、外圍設備驅動能力:
利用數據採集器的串口、紅外口,可以聯接各種標準串口設備,或者通過串-並轉換可以連結各種並口設備。包括:串並口印表機、數據機等,實現電腦的各種功能。
無線數據採集器的獨立特點:
可攜式數據採集器是對於傳統手工操作的優勢已經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一種更先進的設備 ——無線數據採集器則將普通可攜式數據採集器的性能進一步的擴展。無線數據採集器大都是可攜式的,除了具有一般可攜式數據採集器的優點外,還有在線式數據採集器的優點,它與計算機的通訊是通過無線電波來實現的,可以把現場採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給計算機。相比普通可攜式數據採集器又更進一步的提高了操作員的工作效率,使數據從原來的本機校驗、保存轉變為遠程控制,實時傳輸。
無線式數據採集器之所以稱之為無線,因為它不需要像普通可攜式數據採集器那樣依靠通訊座和PC進行數據交換,而可以直接通過無線網絡和PC、伺服器進行實時數據通訊。要使用無線手持終端就必須先建立無線網絡。無線網絡設備——登陸點(Access Point)相當於一個連接有線區域網和無線網的網橋,它通過雙絞線或同軸電纜接入有線網絡(乙太網或令牌網),無線手持終端則通過與AP的無線通訊和區域網的伺服器進行數據交換。
無線式數據採集器通訊數據實時性強,效率高。無線數據採集器直接和伺服器進行數據交換,數據都是以實時方式傳輸。數據從無線數據採集器發出,通過無線網絡到達當前無線終端所在頻道的AP,AP通過連接的雙絞線或同軸電纜將數據傳入有線LAN網,數據最後到達伺服器的網卡埠後進入伺服器,然後伺服器將返回的數據通過原路徑返回到無線終端。所有數據都以TCP/IP通訊協議傳輸。可以看出操作員在無線數據採集器上所有操作後的數據都在第一時間進入後臺資料庫,也就是說無線數據採集器將資料庫信息系統延伸到每一個操作員的手中。
無線數據採集器的產品硬體技術特點與可攜式的要求一致,包括CPU、內存、屏幕顯示、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等等。除此之外,比較關鍵的就是無線通訊機制。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有無線跳頻技術、無線擴頻技術兩種。應該說兩種技術各有優缺點,但是對於普通的倉儲物流、零售應用來說,跳頻技術由於其抗幹擾能力較強,數據傳輸穩定,所以採用較廣泛。
每個無線數據採集器都是一個自帶IP位址的網絡節點,通過無線的登陸點(AP),實現與網絡系統的實時數據交換。
無線數據採集器與計算機系統的連接基本上採用三種方式:
1、TELNET終端仿真連接:在這種方式下,無線數據採集器本身不需要開發應用程式。只是通過TELNET服務登陸到應用伺服器上,遠程運行伺服器上面的程序。在這種方式下工作,由於大量的終端仿真控制數據流在無線採集器和伺服器之間交換,通訊的效率相對會低一些。但是由於在數據採集器上無需開發應用程式,在系統更新升級方面會相對簡單、容易。
2、傳統的C/S結構:將無線數據採集器作為系統的CLIENT端,採集器上面根據用戶的應用流程要求進行程序的開發。開發平臺與可攜式一樣,根據不同產品有所不同。這種方式下工作,數據採集器與通訊伺服器之間只需要交換採集的數據信息,數據量小,通訊的效率相應的較高。但是像可攜式數據採集器一樣,每臺無線數據採集器都要安裝應用程式,對於後期的應用升級較麻煩。
3、B/S結構:在無線數據採集器上面內嵌瀏覽器,通過HTTP協議與應用伺服器進行數據交換。這種方式對無線數據採集器的系統要求較高,基於WinCE平臺下面的產品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實現,像SYBMBOL公司生產的幾款設備。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應用無線數據採集器時,具體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應該根據實際的應用情況而定。
>>>>關於因致
上海因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國內製造業信息化和工業智能製造領域的專業供應商,致力於為製造企業提供高效、可靠、專業的智能製造模塊化解決方案。旗下擁有製造執行平臺(MES)、工業數據採集引擎(Flexsite)、雲協同智能製造平臺(GoodMES)、雲標籤(條碼標籤設計軟體)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