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在青島啟幕。作為中國行業內專業展會,青島海科展已成為尖端海洋裝備亮相的舞臺。
其中,由中科院聲學所與南京銳聲聯合研製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在本次展會上首次向全球公開發布,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條完全國產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系海洋探測領域的關鍵「卡脖子」裝備。
記者在現場看到,「平平無奇」的裝置長滿了「絨毛」。原來這就是關鍵之一,這些「絨毛」在海底起到了阻尼的效果,攻克了大深度陣列水聽器設計、阻尼護套設計及實現工藝、微弱信號超遠距離傳輸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能夠緩衝傳感器陣列在海底受到的水流衝擊,傳感器的效率大大提高。
這不僅完全可以替代國外裝備,而且在最大工作深度、設備生存能力等一些關鍵性能指標上有顯著提升,打破了先進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在海洋研究和開發以及海洋應用等領域,具有重大價值。該技術同是也是中科院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把國際上先進國家的「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任務之一。
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聲學記錄儀也亮相本屆青島海科展。它可投放在全球任何海域,可常年在海底值守工作,用於記錄水聲信號、環境噪聲及溫度、壓力等環境信息,為國內首套此類產品,本次在海科展的亮相也是該產品的「首秀」。
該產品採用特殊結構的高耐壓水聽器,配合球型鈦鋼耐壓艙,以適應任意海洋環境條件。在極低功耗的限制條件下,產品實現了非常出色的自噪聲水平。並且具有連續工作時間長、存儲容量大、工作模式靈活等特點。
今年,又一次創造了深潛世界紀錄的「海燕」也繼續亮相海科展。「海燕-X」水下滑翔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夠進行萬米深淵觀測的水下滑翔機,它的成功研製開啟了水下滑翔機的萬米觀測應用的新時代,實現了人類在萬米深海觀探測從點到持續剖面的歷史性跨越。
據悉,「海燕-X」水下滑翔機是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項目支持下,由天津大學團隊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設計研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是譜系化「海燕」水下滑翔機深度譜系中重要的成員,可同步採集溫鹽、溶解氧、聲學和視頻資料,在海洋深淵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通訊員 梁之磊 劉耀澤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