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片子,再講科學:
本集故事:
小西是營養師,他堅信專業一定能贏得芳心,更何況他還有個小間諜。
教室裡,純子老師在給小朋友們彈鋼琴。琴聲突然停止,一聲尷尬的「卟——」在教室裡迴蕩。
純子老師衝向洗手池,大聲嘔吐。(為什麼先放屁又嘔吐,導演啊,這裡有bug!)
有情況!噸仔立刻叫來小西。
小西開車送純子,單獨相處的時間多麼寶貴啊,小西加油!
「現在馬上送你去醫院!中午就覺得米飯有問題。雖然熱飯,但是沒有米香。十有八九,大米已經發黴。」小西開始滔滔不絕...
既然這樣就只能安安靜靜的科普,我們來認真聊一下如何鑑別大米發黴?
一聞:如果聞到大米有異味兒,就是發熱黴變的先兆。
二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大米是否發生黴變:
1、出現脫糠:因米粒潮溼,粘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盡的糠皮浮起,可看到米粒顯得毛糙、不光潔。
2、起眼:由於大米胚部組織較松,含蛋白質、脂肪較多,黴菌先從此侵蝕,使胚部變色,俗稱「起眼」。
3、起筋:米粒側面與背面的溝紋呈白色,繼而成灰白色,故稱起筋,米的色澤發暗。
三請專家:
專家首先告訴我們,以上三招雖然可以鑑別,但人的感覺不是很準確,與其費心鑑別,不如正確保存。(好有道理!)
大米儲存其實很簡單,把米放到密封的盒子裡,再將放置到通風乾燥的地方。這樣,我們買的大米就不容易受潮啦。(南方的朋友梅雨季節還是少買一點大米吧!)
注意水池,灶臺地下不要放大米。嘻嘻,就是這麼簡單,回家看看你家大米放在什麼地方。
《食物記憶》是《科學好玩》拍攝的一系列關於食品安全的科普劇,想看到更多關於《科學好玩》節目請點擊「閱讀原文」,此片已被優酷親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