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也稱為「預拌混凝土」,是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將建築施工中所需要用到的混凝土,集中在混凝土攪拌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生產出來。然後,再運輸到施工現場澆築。通過這種方式,混凝土的生產更加的環保、高效。同時,質量把控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在我國時間並不長,準確的說,起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從90年代開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量增加,房地產行業興起,商品混凝土開始大規模的應用,並且推動了國內混凝土泵送機械的蓬勃發展。不過,今天我們不聊混凝土機械,我們聊的是,商品混凝土在生產、使用和運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因為這很有可能影響到生產出來的混凝土的質量,以及它的穩定性。
1、水泥、粉煤灰的用量
水泥是商品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同時,作為膠凝材料,它的用量多少直接決定了商品混凝土的質量如何。
有人覺得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越多越好,這樣能夠增加混凝土的強度,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經常混跡工地的小夥伴肯定知道,混凝土中水泥越多,在混凝土凝固之後,表層越容易起灰,同時,也會造成混凝土開裂問題的增多。所以,水泥的用量並不是越多越好。
除了影響混凝土凝結之後的質量,水泥的用量也決定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它包含流動性、粘聚性以及保水性,也稱為混凝土的泵送性能。為了讓混凝土泵送機械在泵送混凝土時更加順暢,泵送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小於 300kg/m。同時,混凝土中的用水量與水泥和礦物摻合料的總量之比不宜大於 0.60。
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通過粉煤灰來達到同樣的效果,也就是說粉煤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水泥的作用。但是,在用量上,一定要進行配比實驗的驗證。按照粉煤灰砼應用技術規範標準(GBJ146—90)的規定,混凝土中粉煤灰的用量在確定之前,應該首先確定水泥的用量,再計算出粉煤灰可替代水泥的用量,再乘以粉煤灰超量係數,最後確定單方混凝土中粉煤灰的用量。這個過程是十分繁雜的,也需要大量的實驗來驗證配比的合理性,以及混凝土的強度是否達標。
所以,水泥和粉煤灰的用量很重要,切忌不可隨意在混凝土中添加或者減少這兩者的量。
2、混凝土攪拌時間越長越好
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指的是各種原材料在攪拌站主機內的攪拌、和勻這樣一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生產不同強度的混凝土,攪拌時間有不同的規定,而且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混凝土強度≤ C30時,混凝土的最大攪拌時間應該控制在30s以內;而生產的混凝土強度在C35-C60之間,它的攪拌時間最低不能少於60s。除此之外,如果混凝土中添加了一些外加劑,例如防凍、緩凝劑等,C30以下強度的混凝土還需要在標準的攪拌時間基礎上增加10-15s時間,而C35-C60強度之間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需要額外增加25-30s,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的性能達標。
夏季和冬季同樣強度的混凝土攪拌時間也不一樣,所需要增加的時間,跟上面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劑所需要的時間是一樣的。
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不僅牽扯到混凝土的質量,也牽扯到生產效率的問題。所以,不要一味的增加或者減少攪拌時間,按照規定的時間來,才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3、理論配合比和實際配合比是有區別的
理論配合比是在實驗室通過做實驗的方法得出來的結果,不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需要靈活改變。因為在做實驗的時候,所用到的原材料都是經過了仔細篩選,骨料都是用篩網精心挑選。而實際情況是,骨料並不能達到這樣的粗細精度要求。因此,用理論配合比生產出來的混凝土,實際上還是有瑕疵,這就需要後期調整。
並且沙石料中含水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幹、稀程度。如果沙石中,每立方米含有5Kg的水,那麼,實際配合比就需要在理論配合比水的用量基礎上,減去這一數值。
4、混凝土坍落度越大越容易泵送
上面說到的水泥、粉煤灰用量,影響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從而影響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而衡量混凝土泵送性能最準確的方式,就是測量其坍落度。然而坍落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值,根據施工條件、施工設備、以及混凝土需要泵送的高度和距離,對於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也是不同的。
按照JGJ/T 10-2011標準中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泵送高度30m以內,坍落度要求為100-140mm;泵送高度30m-60m,坍落度要求為140-160mm;泵送高度60-100m,坍落度要求為160-180mm;泵送高度100m以上,坍落度要求為180-220mm。
同時,向上泵送頂板和向下泵送基座,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高層泵送,需要增大坍落度,才能減少泵送機械的工作壓力。而泵送距離越長,或者泵管線路中,彎管的數量越多,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反而不適合施工,而且容易導致堵管。
5、虧方就一定是攪拌站的責任
虧方是指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預測混凝土使用方量小於實際的混凝土使用方量,而且中間的方量差值比較的大,很容易讓施工方誤以為攪拌站沒有給足混凝土的方量。這種扯皮,一般第一想到的確實是攪拌站的問題,因為,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稱量系統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導致虧方。機器問題導致的虧方,基本上很難避免,也無法避免。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虧方,都要歸結於攪拌站的責任。
施工方在上報混凝土用量之前,需要對澆築部位的體積計算,這種也只能是估算,最終的混凝土用量肯定是有出入的。比如,最終實際用量和計算用量相差不到1-2m,這種也是比較合理的,而且這個數值也會隨著同一個部位混凝土的用量多少而改變,混凝土用的越多,誤差值可能就會越大,但是,只要是在合理範圍內,還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真的相差幾十立方,可能就需要檢查一些混凝土攪拌站的稱量系統是否出現問題了。
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會導致生產出來的混凝土,質量、數量以及性能會產生差別。以上5大誤區算是混凝土日常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而且,這樣的誤區還有很多,僅限於時間的原因,我們下次討論。如果你還有什麼想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砼行機械」,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經第三方維權機構認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