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LED的電源可以使用低壓電池提供而受到大家的喜愛,因為其LED的便攜性,體積小以及壽命長等,應用範圍廣。今天給大家來講一講led燈光的優勢和缺陷。
LED燈光一般採用多燈珠陣列排列,以增加亮度,減少大功率發熱量;單顆大功率LED的發熱量較大,而且前期投入成本非常高,使用時必須使用外置主動散熱,否則會大大影響燈光壽命以及亮度。
平常購買的幾百元的LED可能會出現本身製造工藝上缺陷加上與反射杯或透鏡的配合誤差而導致的黃斑,廉價的LED會導致光質色溫不準,顯色性大打折扣;LED本身的顯色性因為LED的特性;每一種光源都有相對比較敏感的一個顏色,譬如說某種光源對紅色比較敏感,那麼在它的照射下,紅色物體所顯示出來的顏色就會更加真實,但其他顏色的物體在它的照射下卻不一定能達到很真實的顏色還原效果。
網上有什麼科普評測LED 顯色性95% 99% 是沒有問題,能夠正常反映事物的顏色,但是高顯色性的LED一定會犧牲其他的性能 ,反而不如白織燈效率高。因為LED光譜不是平攤的,是有兩個峰值,紅光跟藍光兩個峰,人眼看上去有時候就是不自然,
現在商用化的 LED,大部分是在藍色LED晶片上塗敷能被藍光激發的(YAG)黃色螢光粉,我們通常叫黃粉,晶片發出的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互補形成白光。如果想提高 LED 的顯色性,這時候就需要涉及到顯色指數的計算,一般情況下,顯色指數的計算為R1-R8,色譜相對較窄。但是這還會缺少一個很重要的光譜,它就是特殊顯指 R9,紅色R9(飽和紅色;)是評價紅色復現質量的指標。對於它們的應用,演播廳、攝影棚等需要真實再現皮膚顏色的場合,以及對蔬果生鮮肉類的顏色還原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廠家如何提高LED顯色指數?
有句話叫「缺啥補啥」,用在這裡不能再準確,既然是缺 R9,那就「補R9」,怎麼補呢?加入紅色螢光粉,補足 LED 紅色光譜的不足,調整白光 LED 的顯色指數。這又涉及到摻入濃度,舉個例子,如果一個LED原本的顯色指數是 70,要想提高到 80 的顯色指數,可能只需要摻一點點紅色螢光粉就行了,而要想達到90的顯色指數,則需要成倍地提高摻入紅粉的濃度。
這可不是無代價的,摻入紅色螢光粉的濃度過高,會使 LED 的色點偏離在普朗克曲線,造成嚴重的偏色。同樣是3200K左右的色溫,肉眼卻看出了明顯區別。
因此,紅色螢光粉的配方的比例不一樣的,對顯色指數和色溫的影響也不一樣。除此之外,紅色螢光粉還有一個特性:激發時光學轉換效率比較低,所以都無形中就會拉低LED整體的光效表現。這也是為什麼使用LED補光的時候總感覺亮度夠了,但看起來總覺得難受的原因之一。
因此 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在選購LED的時候,也不要一昧的追求功率,亮度;低顯色下的畫面會讓你的成本倍增,老話講得好,貨比三家;追求性價比的情況下儘可能的選擇大廠家,高質量的LED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