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地點 | 震級 | 概述 |
2009年12月19日 | 臺灣花蓮海域 | 6.7級 | 12月19日21時02分,在臺灣花蓮海域(北緯23.8度,東經121.7度),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約30公裡。福建沿海各地普遍有震感。[專題] |
2009年07月14日 | 臺灣花蓮海域 | 6.7級 | 臺灣東部近海7月14日凌晨發生芮氏規模6.7級有感地震,幾乎臺灣各地都有震感。[專題] |
2009年06月30日 | 雲南姚安 | 6.0級 | 地震造成楚雄、大理、麗江等3個州市共205.9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人,300多人受傷。[專題] |
2009年06月30日 | 四川綿竹 | 5.6級 | 地震造成十多人受傷,餘震區的在建農房、基礎設施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專題] |
2008年12月26日 | 雲南瑞麗 | 4.9級 | 瑞麗市「12.26」地震共造成9人受傷,其中重傷2人,輕傷7人。[專題] |
2008年10月06日 | 西藏當雄 | 6.6級 | 9人死亡,11人重傷,8人輕傷,因災倒塌房屋147間。[詳細] |
2008年08月30日 | 四川攀枝花 | 6.1級 | 共造成38人死亡,589人受傷, 其中四川會理縣27人死亡321人受傷,攀枝花市5人死亡132人受傷;雲南楚雄州6人死亡132人受傷,昆明市祿勸縣4人受傷。[專題] |
2008年05月12日 | 四川汶川 | 8.0級 | 汶川大地震遇難人數及失蹤人數總和超過87000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專題] |
2007年06月03日 | 雲南普洱 | 6.4級 | 造成3人死300餘人傷,發生餘震300多次。[詳細] |
2006年12月26日 | 臺灣屏東恆春近海 | 6.7級 | 造成2人死亡42人受傷。[詳細] |
2006年08月25日 | 雲南鹽津 | 5.1級 | 2006年8月25日13時51分,雲南鹽津縣再次發生5.1級地震。地震至少造成1人死亡,31人受傷,大批房屋和眾多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31.7萬人受災。[詳細] |
2006年07月22日 | 雲南鹽津 | 5.1級 | 2006年7月22日上午9點10分21秒,雲南東北部昭通市鹽津縣發生5.1級強烈地震。地震至少造成22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鐵路中斷。[詳細] |
2006年07月04日 | 河北文安 | 5.1級 | 4日11時56分,河北省文安縣發生5.1級地震,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的部分地區有震感。[詳細] |
2005年11月26日 | 江西九江瑞昌 | 5.7級 | 2005年11月26日8時49分,江西九江瑞昌間發生5.7級地震,餘震波及南昌等地。地震至少造成14人死亡,8000餘人受傷,1.8萬間房屋倒塌。[詳細] |
2005年07月25日 | 黑龍江林甸縣 | 5.1級 | 2005年7月25日23時43分,黑龍江林甸縣發生5.1級地震,震源距地面10公裡處。地震至少造成1人死亡12人受傷,1136間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損害。[詳細] |
2004年08月10日 | 雲南魯甸 | 5.6級 | 2004年8月10日傍晚,雲南昭通市魯甸縣、昭陽區一帶發生芮氏5.6級地震,地震至少導致4人死亡,594人受傷。[詳細] |
2003年12月01日 | 新疆伊犁 | 6.1級 | 本次地震一共造成10人死亡,47人受傷,其中23人為重傷。 |
2003年10月25日 | 甘肅民樂 | 6.1級 | 甘肅省張掖市民樂、山丹縣之間先後發生6.1級、5.8級地震,震中分別位於北緯38.4度、東經101.2度,北緯38.4度、東經101.1度。 |
2003年10月16日 | 雲南大姚 | 6.1級 |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境內16日夜間發生芮氏6.1級強烈地震,震中在大姚縣六苴鎮外期地。 |
2003年08月16日 | 內蒙古赤峰 | 6.1級 | 北京時間18:58,在北緯44度54分,東經118度22分發生6.1級地震,震中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和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旗一帶。 |
2003年07月21日 | 雲南大姚 | 6.2級 | 震中位於大理市東北約一百公裡處,距昆明市約一百八十公裡。大理、昆明兩地均有強烈震感,持續時間約半分多鐘。 |
1998年01月10日 | 河北尚義 | 6.2級 | 1998年1月10日11時50分,尚義以東地區發生6.2級地震,造成49人死亡,11439人受傷,其中重傷362人,傷亡人數佔全國當年總數的83.9%,是當年中國大陸地區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地震災區涉及張北、尚義、萬全和康定縣的19個鄉鎮,災區人口近17萬。 |
1988年11月06日 | 雲南瀾滄耿馬 | 7.6級 | 1988年11月6日21時3分、21時16分,雲南省瀾滄、耿馬分別發生7.6級和7.2級地震,共造成743人死亡。 |
1976年08月16日 | 四川松潘-平武 | 7.2級 |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範圍較大,西至甘肅高臺,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公裡。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 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耕地被毀十幾萬公頃,糧食損失達500萬公斤,牲畜死亡2000餘頭。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採取了人員 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餘人,其中輕傷600餘人。 |
1976年07月28日 | 河北唐山 | 7.8級 | 震中位置位於唐山市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 害。頃刻之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一片瓦礫,人民生命財產及國家財產遭到慘重損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地震破壞範圍超過3萬平方公裡,有感 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相當於全國面積的1/3。地震共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受重傷,僅唐山市區終身殘廢的就達1700多人;毀壞公產房屋1479萬平方米,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到54億元。 |
1976年05月29日 | 雲南龍陵 | 7.4級 | 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先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發生在20時23分18秒,震級為7.3級,第二次發生在 22時0分23秒,震級7.4級。這次地震屬于震群型地震。餘震活動額度高,強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現了兩個極震區。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記錄到3級以上地 震2477次。地震造成98人死亡,451人重傷,1991人輕傷,房屋倒塌和損壞42萬間。受災面積約1883平方公裡。 |
1975年02月04日 | 遼寧海城 | 7.3級 | 極震區面積為760平方公裡。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地震造成29579人,其中2041人死亡,城鎮房倒塌及破壞約500萬平方米,公共設施損壞165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毀壞1740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利設施破壞2937個,各種設備、物資也遭到嚴重損失,總計約8.1億元。 |
1974年05月11日 | 雲南大關 | 7.1級 | 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有較強烈震感。有感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裡。地震造成1423 人死亡,1600餘人受傷;損壞房屋6.6萬餘間,其中倒塌2.8萬餘間,房屋破壞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裡。 |
1970年01月05日 | 雲南通海縣 | 7.7級 | 1970年1月5日1時0分34秒,雲南通海縣發生7.7級地震,共造成15621人死亡。 |
1966年3月8日 | 河北邢臺 | 7.2級 | 首次地震發生於邢臺地區隆堯縣以東,震級為6.8級,此後,又發生 5次6級地震,以22日發生於寧晉縣東南的7.2級地震為最大。6.8級地震波及142個縣市,7.2級地震破壞範圍包括136個縣市。有感範圍北到內蒙多倫,東到煙臺,南到南京,西到銅川等廣大地區。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傷,破壞房屋400餘萬間,損壞橋梁86座。 |
1950年8月15日 | 西藏察隅縣 | 8.5級 | 1950年8月15日22時9分34秒,西藏察隅縣發生8.5級地震,造成4000人死亡,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裡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莊被拋到江對岸。 |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數據均來自網際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