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功率模塊(IPM)來驅動三相感應馬達(IM)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過去10年中,儘管永磁同步馬達(PMSM)備受推崇,使用率也日益增加,但標準三相感應馬達(IM)仍然是使用得最廣泛的馬達。啟動IM最簡單的辦法是把馬達直接接入三相交流電,以往業界採用星三角(Star-Delta)啟動和軟啟動器(Soft-Starter)來克服直接啟動(Direct-on-Line Start)時啟動電流過高的問題。但上述所有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驅動頻率是固定的。頻率轉換器可以調節速度和電流。為此,必需根據所需動態響應來選擇適合的控制策略。標量控制(V/f 控制)的簡易性有助於確保穩健性,但另一方面,它只能滿足一定的動態響應要求。要獲得更高的動態響應性能,則需要採用矢量控制(磁場定向控制)。半導體供應商常常利用分立式IGBT解決方案來實現這些驅動,但現在,智能功率模塊(IPM)開始取代分立式解決方案。這些新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設計人員開發出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0346.htm

  在100瓦至數十萬瓦功率範圍內,IM是最常用的馬達。它們的結構穩健簡單、壽命長、成本相對較低,效率為中到高等。佔主要市場份額的是通用IM,其主要特性是標準化,並能夠按不同效率分類。這些馬達在安裝裝置、機械尺寸、冷卻,以及防止固體碰觸與穿入和防水保護功能等方面都實現了標準化,這使得針對同一需求,不同廠商生產的馬達在全球範圍內能夠很容易地相互替換。

  


  圖1:感應馬達的銘牌額定值。

  圖1所示為某個IM的典型銘牌額定值(rating plate)。這種底座安裝型三相IM可以安裝在地板、牆壁或天花板上(IM B3),並被設計為可在恆定負載(S1)下不中斷地工作,能夠防灰塵與水噴(IP 55),最大可耐受溫度達75K(I.CL. F)。除了變頻器饋入IM工作之外,IM還被應用於伺服器應用市場。在該市場,如果無需最高動態性能的話,伺服器驅動器是一個可選的解決方案。基於IM的伺服馬達具有極高的動態響應,其緊湊的設計與低慣性可以帶來出色的性能密度。為此,必需使用一個伺服器轉換器。

  利用變頻器饋入IM

  使用變頻器可以實現AC馬達所需電壓和電流的調節。以往的局限性在於需使用直接啟動、星三角啟動、軟啟動器及類似技術,但這些技術已被變頻器所淘汰,後者的基本設計如圖2所示。其主要部分包含構成三相電壓源逆變器(VSI)的6個IGBT/二極體和柵極驅動器。目前,智能功率模塊(IPM)已成為越來越流行的替代解決方案。圖中所示為一個典型的智能功率模塊(SPM),其最大輸出功率被設計為7kW。現在的驅動器已經可以實現四象限運行。利用按準確順序排列的控制信號可以調節馬達的電流和速度。如果圖2中DC大電容的能量被制動斬波器所消耗,旋轉的方向以及能量傳輸的方向則是可以選擇的。

  

  圖2:三相電壓源逆變器。

  磁場定向控制(FOC)技術在三相AC馬達中十分流行,用來實現驅動器的快速動態響應,它也是伺服應用的關鍵技術。這種技術方案模仿DC馬達的工作,工作原理基於兩個電流分量的完全解耦:鼠籠式馬達中產生轉矩的電流分量和產生磁通量的電流分量。圖3所示為FOC的模塊示意圖,其中包含了所需的外圍元件。利用Clarke 和 Park變換,可把3個時變輸出電流(ia, ib, ic)轉換為2個非時變數值(Id, Iq)。這樣,最終的恆定DC值就很容易被控制。電流分量實測值與期望值之間的差異取決於IM所需速度,是PI控制器和Park逆變換的參考值。逆變換生成的時變電壓(Va*, Vb*)是空間矢量調製(SVM)的輸入信號。最後,SVM產生IPM的門控信號。AC馬達的無傳感器控制技術仍然是備受關注並不斷發展的一個研究領域。在使用IM的情況下,無傳感器控制可被簡化,因為這時鼠籠式馬達的定位並非馬達工作所必需。如果需要速度控制,則轉子位置可直接通過所謂的反電動勢(BEMF)計算。

  

  圖3:FOC的模塊示意圖。


相關焦點

  • 聊聊IPM智能功率模塊故障測試的那些事
    針對國內外近年來在智能功率模塊失效分析方面的主要研究內容,綜述了智能功率模塊應用失效的測試方法以及失效定位技術,總結了連續性失效,絕緣性失效,HVIC故障,IGBT故障,NTC故障的測試方法,並分析了這些器件故障可能的失效原因。最終總結了通過測試方法進行快速IPM失效的故障定位方法。
  • 三相1200V/450A SiC MOSFET電動汽車智能功率模塊
    但是,目前很難找到針對電動機驅動而優化的 SiC 功率模塊來適配不同的應用。更進一步,將快速開關的 SiC 功率模塊與柵極驅動器、去耦及水冷等整合為驅動總成,還要面對一些新的挑戰。因此,經過完全優化和高度集成的智能功率模塊解決方案,可以為客戶節省大量的開發時間和工程資源。
  • CISSOID宣布推出用於電動汽車的三相碳化矽(SiC)MOSFET智能功率模塊
    比利時·蒙-聖吉貝爾,2020年3月5日 – 各行業所需高溫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領導者CISSOID今日宣布,將繼續致力於應對汽車和工業市場的挑戰,並推出用於電動汽車的三相碳化矽(SiC)MOSFET智能功率模塊(IPM)平臺。
  • 馬達設計原理及技巧
    現今的可調速驅動電路都採用變頻器來調整輸出電流,以滿足三相馬達的要求。變頻器的形狀大小通常會受到應用的限制。要保證柵極驅動電路安全的工作,就要最大限度地減小雜散電感。尤其是高壓側柵極驅動電路,存在一個由低壓側二極體和電流通道上的阻性和感性壓降所引起的,且幅度超過VS最小允許電壓的負壓,會導致電路工作異常。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通過增加柵極電阻來降低開關速率,然而這卻會大幅增加開關損耗。在這情況下,便需要優化電路板布局,充分利用電壓源變頻器的整體性能。
  • 智能功率模塊助力業界加速邁向基於碳化矽(SiC)的電動汽車
    然而,在大功率應用中採用SiC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約因素,包括經過良好優化的功率模塊的可獲得性,還有設計高可靠門級驅動的學習曲線。智能功率模塊(IPM)通過提供高度集成、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可以加速產品上市並節省工程資源,從而能夠有效地應對上述兩項挑戰。
  • 特斯拉為什麼用三相感應電機?三相感應電機有什麼缺陷
    打開APP 特斯拉為什麼用三相感應電機?,足足加快了8.4秒,最高時速209公裡/H,遠遠高於騰勢400的150公裡/H,這對於在高速公路上的極致駕車體驗至關重要,特斯拉Modle3有如此高的動力性能,與其選用的三相感應電機密切相關。
  • 歐司朗推出首款智能3D感應發射器模塊,讓智慧型手機玩轉專業攝影
    為了追求「完美的圖像」,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式提供了濾鏡或編輯功能來增強圖像效果。儘管智慧型手機攝影功能創新層出不窮,但仍然有一些圖像效果只能通過專業相機和複雜昂貴的鏡頭來實現。歐司朗推出首款3D傳感發射器模塊,讓智慧型手機以交錯景深拍攝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達到專業效果。例如在人像拍攝中,實現人臉聚焦、背景模糊的小景深。
  • 電機基礎知識:什麼是馬達?
    由於磁場產生的磁通方向是恆定的,因此有必要通過旋轉電流流過的導體來切換電流方向。使之成為可能的本發明是電刷和換向器機構。結果,實現了能夠連續旋轉的DC電動機。當時,直流電是主流,因此創建了由DC(直流)電源驅動的電動機。後來隨著交流(AC)發電機的商業化,還開發了以三相交流電為電源的電動機。在交流電動機中,三相交流電被提供給作為磁場線圈的定子繞組。
  • 詳解感應式電機驅動方案
    大部分家電採用通用直流電機或單相交流感應電機,其速度控制方法相當粗略,要麼採用開斷控制,要麼依靠可控矽控制導通相角,其典型系統效率最高也就能達到50%左右。不過,隨著高效功率器件和先進數字控制器的問世,將更具效率的電機和控制技術應用於最新家電已經成為可能。
  • 感應馬達是什麼
    感應馬達,又可稱作感應電機,是異步電機的一種。感應馬達是一種定轉子之間靠電磁感應作用,在轉子內感應電流以實現幾點能量轉換的電機,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製造方便,價格便宜,運行方便;缺點是功率因素滯後,輕載功率因數低,調速性能稍差。
  • 脈寬調製(PWM) 馬達驅動器電源的測試分析
    1.概述自電機工程誕生以來,三相交流馬達一直是工業領域的主力。它們可靠、高效、費效比高,需要少量維修或根本不需要維修。此外,交流馬達(如感應馬達和磁阻馬達)無需與轉子的電氣連接,因此很容易實現阻燃,用於危險環境(如礦山)。
  • 基於DSP的三相SPWM逆變電源的設計
    系統硬體設計  變頻電源的硬體電路主要包含6個模塊:整流電路模塊、IPM電路模塊、IPM隔離驅動模塊、輸出濾波模塊、電壓檢測模塊和TMS320F28335數位訊號處理模塊。GTR飽和壓降低,載流密度大,但驅動電流較大;MOSFET驅動功率很小,開關速度快,但導通壓降大,載流密度小。IGBT綜合了以上兩種器件的優點,驅動功率小而飽和壓降低,非常適合應用於直流電壓。因而IPM具有高電流密度、低飽和電壓、高耐壓、高輸入阻抗、高開關頻率和低驅動功率的優點。
  • 三相無感直流無刷風扇電機驅動IC-AM8931
    產品說明:AM8931是一款三相無感直流無刷風扇電機驅動IC。它能感應到機的反電動勢(BEMF)以確定轉子位置,從而提供持續電流以驅動馬達。轉速可由PWM輸入信號控制。驅動程序包括鎖檢測,熱關機,過電流限制器。
  • 一種新型感應加熱電源雙機並聯拓撲的研究
    vc ≈v1Q/k (5)  2 感應加熱並聯模塊環流分析  LLC諧振負載最大的優點是有利於感應加熱中的多機並聯,它小需要在逆變器之間附加任何元件,即使各橋的信弓延時角度很大也能保證系統止常工作,抑制各橋之間的環流,調節各逆變器的輸出功率,多機並聯圖如圖3所示。
  • 特斯拉為何用三相感應電機!
    今日熱點特斯拉MODEL3發布性能數據顯示,其標準版百公裡加速時間為5.6秒,相對於騰勢400的百公裡加速時間14秒,足足加快了8.4秒,最高時速209公裡/H,遠遠高於騰勢400的150公裡/H,這對於在高速公路上的極致駕車體驗至關重要,特斯拉Modle3有如此高的動力性能,與其選用的三相感應電機密切相關
  • 三相功率因數校正(PFC)技術的綜述(1)
    抑制電力電子裝置產生諧波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被動方法,即採用無源濾波或有源濾波電路來旁路或濾除諧波;另一種是主動式的方法,即設計新一代高性能整流器,它具有輸入電流為正弦波、諧波含量低、功率因數高等特點,即具有功率因數校正功能。近年來功率因數校正(PFC)電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電力電子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壓電馬達是什麼 壓電馬達的驅動設計解析
    當需要線性運動而不是旋轉運動時,工程師會考慮添加機械轉換裝置或者使用線性感應馬達。然而,由於控制、公差、反向間隙等電氣和機械問題,傳統的電磁馬達通常不能提供直線運動所需要的高精確(無論是轉子馬達、線性馬達,不論是大是小)。幸運的是,目前有了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壓電馬達,它廣泛應用於需要精確控制的微小直線運動中。
  • 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發展趨勢
    尤其是集成度很高的單片片上功率系統(power system on a chip,簡寫PSOC),它能把傳感器件與電路、信號處理電路、接口電路、功率器件和電路等集成在一個矽晶片上,使其具有按照負載要求精密調節輸出和按照過熱、過壓、過流等情況自我進行保護的智能功能。國際專家把它的發展喻為第二次電子學革命。
  • 【原創】新型微波模塊可替代紅外和5.8GHZ感應模塊
    閱讀:12915 摘要早在2012年,微波模塊就已研發出來,也稱高頻信號放大器(智能感應開關),使高頻技術運用於感應領域,天線板直接被高頻管替代,主要替代紅外和5.8GHZ感應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