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trongerHuang,ID:strongerHu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三極體簡介
三極體是電晶體的一種,三極體的三個極分別是基極(Base)、發射極(Emitter)、集電極(Collector)。
如下是NPN三極體的等效電路,BE之間就是一個二極體,CE之間等效為一個可調電阻,阻值可以從若干歐到無窮大(開路)。
NPN的特徵方程:
Ic=βib,NPN的Ib是從B到E,Ic是從C到E,β是三極體自身的放大倍數,可認為是取決於生產工藝的常數,數值從幾十到數百倍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三極體只能依靠改變CE間等效電阻Rce來實現Ic=βib
如果Rce降到最小值,都實現不了Ic=βib,稱為「飽和」
如果Rce增到最大值,都實現不了Ic=βib,稱為「截止」
如果三極體實現Ic=βib,稱為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
NPN三極體構成的恆流源放電電路
如下,給一個充好電的電容接上一個電阻,放電電流為Ic=Uc/R,由於Uc是不斷降低的,所以放電電流不是恆定的。
下圖所示,為電容恆流放電電路,可以計算得到IC的值為1mA,與電容的電壓無關。
Ve=5-0.7V=4.3V
Ic≈Ie=Ve/Re=4.3/4.3=1mA
其中Ve=5-0.7V=4.3V是一定成立的,Ic≈Ie=Ve/Re等式成立的前提條件是三極體在放大區,即Ic=βIb,由於β一般是100倍量級的,所以Ie=Ic+Ib≈Ic才成立。
求解三極體電路的步驟
1. 先假定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滿足Ic=βIb和Ic≈Ie;
2. 然後再根據計算結果,反推Uce的取值是否合理,判斷之前的假設是否合理。
如下圖所示,假設電容上的電壓為10V,便可以得到Uce=10-4.3=5.7V,Rce=5.7V/1mA=5.7K,也就是可以這麼理解,三極體把Rce調整為5.7K,就可使電容的放電維持在1mA。
同理,假設電容的電壓為8V時,可以得到Uce=8=4.3=3.7V,Uce這個電壓也是合理的,Rce=3.7K,也就是可以這麼理解,三極體把Rce調整為3.7K,可使電容的放電維持在1mA。
當電容上的電壓降低到3V,會得到Uce=3-4.3=-1.3V,顯然這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說Rce降低到0歐姆也滿足不了Ic=βIb
在認為Uce可以降低到0V,可以計算出滿足恆流放電的最低電容電壓Ucmin=Ve=4.3V
綜上,當電容電壓高於4.3V,三極體可工作在放大區,可以恆流的給電容放電,當電容電壓低於4.3V,三極體則工作在飽和區。
事實上,作為半導體,CE間的電阻遠降不到0Ω,所以一般Uce電壓只能降到約0.2V,稱之為飽和管壓降Uces。
總結:先假定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滿足Ic=βIb和Ic≈Ie;然後再根據計算結果,反推Uce的取值是否合理,Uce合理,原計算不用改動,如果不合理,三極體飽和了,則會多出Uce=0V或Uce=0.2V這樣的條件(看是否忽略飽和管壓降),同樣可以重新求解電路。
PNP三極體構成的恆流源充電電路
利用NPN三極體是無法實現恆流源充電電路的,必須使用PNP三極體,如下是PNP三極體的等效電路圖。
PNP的特徵方程
電流Ib是從E到B,Ic是從E到C。
PNP三極體設計電路原則
不建議直接用PNP管直接設計電路,而是先用NPN管設計電路,然後PNP管電路可以通過NPN管電路變換得來,變換原則如下:
1. 將VCC和GND對調。
2. 將電路中有方向性元件的正負方向對調。
3. N管換成P管。
如下是將NPN三極體構成的放電恆流源電路,改成PNP三極體後,得到的PNP三極體充電恆流源電路。
如下為恆流充電電路,負載為R,IC自上而下流過電阻R。可以計算得到Ic為1mA,與負載R的阻值無關,Ure=5=0.7V=4.3V,Ic≈Ie=Ure/Re=1mA。這個公式成立也需要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負載電阻越大,這個公式越不容易成立。
如下,當負載電阻為1K,得到Vc=1V,Ve=15-Ure=15-4.3=10.7V,Uec=Ve-Vc=9.7V,這個9.7V電壓正常,所以三極體處在放大區,1mA的恆流充電成立。
進一步可以算出Rec=Vec/1mA=9.7K,也就是說,PNP三極體將Rec維持在9.7K,Ic可維持在1mA。
假設負載電阻為20K,可得Vc=20V,Ve=15-Ure=15=4.3=10.7V,Uec=Ve-Vc=10.7-20=-9.3V,顯然,Uec不合理,所以三極體處於飽和區,1mA不成立。
如果忽略三極體的飽和管壓降Uces,此時實際電流Ic=Ve/R=10.7/20=0.5mA。
以上主要講解了NPN設計恆流源放電電路,PNP設計恆流源充電電路和三極體電路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