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書中第一回開頭講述了宇宙生成的運數,說「天開於子」、「地闢於醜」和「人生於寅」。這裡的宇宙生成學說其實是引用了邵雍的理論,而這個理論是由《皇極經世》這本書來闡述的。
有弟子曾經問朱熹,《皇極經世》跟《周易》有什麼區別,朱熹說:「《易》是卜筮。《經世》是推步,是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又從裡面細推去。」這就說明《皇極經世》窺測未來的方法跟《周易》不同,它不是依據佔卜,而是根據「天地之數」來推步出「陰陽消長之理」,也就是說要通過「數」來推出「理」,因此這本書的邏輯非常嚴密,就連朱熹也稱讚說:「然自有《易》以來,只有康節說一個物事如此齊整。」可見此書之奇特及奧妙。
四庫全書版《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的來歷和邵雍其人邵雍字堯夫,北宋人,年輕時,友於北海李之才,得授先天之學,這門學說的祖師據說是五代道士陳摶。邵雍求學的時候,曾把《周易》貼滿居室的牆壁,終日學習領悟。晚年定居洛陽,與富弼、司馬光、二程等人交善,寫出了《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和《皇極經世》等書。
邵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從來不肯出仕,隱居終生。其人生哲學就是《伊川擊壤集》裡的「安樂」兩個字,自戰國以來,除了莊周和嵇康,沒有人能像他那樣活得如此灑脫。
邵雍(1011年—1077年)
《皇極經世》為什麼是天書?中國古人中,有一類思想家著述一般都有「留一手」的習慣,也就是說最高深的學問是口授或心傳給弟子的,一般不會著書外傳。他們所寫的書籍只是一些總論性的東西,並不涉及具體的內核。所以孔子就自稱「述而不作」,常常感嘆「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語言文字總存在著「辭不達意」的局限。因此在他死後,子貢也得嘆息「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祖師過世後,弟子如果沒有領悟好學說的精髓,那麼後人所看到的也僅僅是表面的「夫子之文章」而非內在的「性與天道」了。
邵雍也曾想把自己學說的精髓——「加一倍法」——授予程顥,程顥的學識與才能都足以領會這個理論,但是他婉拒了,所以邵雍也沒找到更好的傳人。邵雍的兒子邵伯溫也在《易學辯惑》裡說:「其學卒無所傳,平時未嘗妄以語人,故當時人亦鮮克知之者,唯以自樂而己。」可見後世雖有張行成等人的私淑,但邵雍學說裡最高深的部分可以說是已經失傳的了。然而這個失傳方法正是打開《皇極經世》的鑰匙,所以《皇極經世》也就變成了一本難讀的天書。
邵伯溫認為程顥(1032年—1085年)對其父了解最深
《皇極經世》第一卷論述了宇宙12萬年的生長變化,其書以日曆的形式展示,把《周易》卦象和歷史事件對應進去,這就要求讀者不僅要熟知天文曆法,還需掌握易學原理,並且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即使兼具這三者,讀起來仍會感到艱澀難懂,謂為天書也不為過,能讀懂的人自古以來也沒多少,今嘗試論之。
欲讀懂《皇極經世書》非得讀懂《卦氣圖》不可,然而此圖,沒有十年學《易》功夫,也不過是一頭霧水。本篇也不願在此圖上多做論述,先將圖簡介如下:
卦氣圖
邵雍《先天卦氣圖》裡,卦氣從中間起,將子、午、卯、酉配春秋分、夏冬至為「四中」,寅、申、巳、亥配春夏秋冬四立為「四孟」。用《易經》六十四卦來分二十四氣節,依次排列成此圖。說明在每個季節中各卦的生長消亡。此圖乃《皇極經世》的核心基礎。
《皇極經世》的邏輯邵雍認為學道之人,需要掌握觀物之法。觀物分為兩種,一是以理觀物,二是以數觀物。以數觀物就是《皇極經世書》裡《元會運世》的內容。
日月星辰對應元會運世,1元=12會=360運=4320世=129600年,一元於宇宙而言是一晝夜,也是一次大循環,一元之氣化生萬物,萬物各自發展到一元的年數後,又會重新打回一片大混沌,進入到下一元之中。故一元之氣包含著陰陽消長之理,由元推到會,由會推到運,由運推到世,每一環節皆有盛衰消長的周期。能夠以物觀物,並掌握元、會、運、世的推步法,就可以預知物之未來。此為讀《皇極經世書》之入門必知要點。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