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幕高清,觀影效果媲美IMAX的LUCI immers沉浸式頭戴顯示器

2021-01-10 數碼怪趴

VR虛擬實境技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技術越發成熟,但是不可否認的因為VR資源比較稀缺,質量參差不齊外,再加上大部分VR眼鏡一直沒辦法解決邊緣畸變,畫面模糊不夠清晰、紗窗效應明顯等技術問題,最終也導致消費級VR設備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那有沒有一款VR眼鏡既能有非常高清的沉浸式體驗,邊緣畸變又控制非常好的?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比如這次ZAKER眾測的LUCI immers沉浸式頭戴顯示器,就帶來了非常好的體驗。0.7英寸Micro-OLED材質顯示屏加超高清光學成像技術,1023吋巨幕時的LUCI immers毫無顆粒感,邊緣畸變也基本達到了可以忽略不計。下面就跟著樓主一起來體驗下這款非常純粹的頭戴顯示器。

一、開箱曬物

LUCI immers採用了非常簡潔的包裝風格,純黑的配色搭配正中間LUCI的品牌Logo,整體感觀效果簡約而又不失大氣。

打開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做工精細的布面便攜包,也意味在出門旅行也能帶著這個巨幕影院,極大的拓展了LUCI immers的應用場景。

全家福,這次試用是的LUCI immers的標準版,除了頭顯外還提供了額外的藍牙手柄、頭箍和HDMI轉接盒(右側上面的是VRP2140B的LUCI immers頭箍,下面的VRP2060B視頻轉接盒)。

下面這個就是LUCI immers的七鍵藍牙手柄,跟手機、平板、電腦完成藍牙配對後,可以用於LUCI immers的操控,雖然不是必須品,但是相比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操作的話,藍牙手柄更適合在眼睛看不到的時候使用。

雙頭USB-C線,線長1.5米,線徑比一般的USB-C線要粗很多,直徑達到了5mm。

帶鬆緊的綁帶,調節採用的是魔術貼,調整很方便,相比頭箍要更易於攜帶些。

為不具備Type-C輸出的電腦、機頂盒、遊戲機等硬體準備的視頻轉接盒。

標準版才配套的頭箍,能夠快速拆裝,主機搭配頭箍一起使用,在臨時有事的時候能夠實現主機上翻,不像綁帶那樣需要一起拿下來才行。

主要材料採用塑膠、矽膠及蛋白皮,頭圍適配範圍在530-630mm之間,兼容性非常不錯。

做工不錯的便攜帶,外觀採用了仿布面裝飾,拉鏈外側還加裝了防水膠條,具備一定的防水防塵能力。

內部空間比較緊湊,能夠同時放下主機、USB-C線及綁帶,如果想要同時帶上頭箍、HDMIl轉接盒等配件的話就有點無能力為了。

二、外觀細節

LUCI immer主機尺寸僅有169*50*69mm,重量更是輕至180g,長條形的設計,戴上後有種機械戰警的即視感,具有很強的科技感。LUCI immer前蓋採用了鋁合金拉絲面板,提升主機質感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散熱效果。

主機上方一橫一豎,橫的是LUCI immer的頭箍插孔,豎的是瞳距調節滾輪

通過旋轉瞳距調節滾輪,左右二塊鏡片可以快速在55-71mm之間調整,基本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瞳距調節需求。

LUCI immer跟大多數VR眼鏡設計上面有本質的不同,首先是顯示技術方面,採用了二片0.7英寸Micro-OLED顯示屏幕,達到了3147PPI。其次是光學成像,採用了全玻璃鏡片,實現了70度視場角,實際觀影的時候能夠明顯感受到比樓主原來用過的幾款產品畫面更清晰,邊緣模糊也做到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主機底部除了能夠看到一排散熱孔外,左上角的是LUCI immer的USB-C接口,右下角看到的是3.5mm音頻接口。

前面的矽膠面罩,材料非常柔軟,親膚性不錯,上下兩側還開了二排排氣孔,實際使用的時候,即使戴久了也不會有多少悶熱感,就目前的天氣看,基本不會出現鏡片起霧的問題,就看到時候冬天的表現了。

圖片上面可能看的不是很清楚,實際面罩面向臉部的一側,還有一圈用魔術貼粘合的貼膚棉,起到更好密封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親膚效果,標準版的LUCI immer除了主機上面已經安裝了一個外,隨機配件中也額外配備了一個。

整體效果圖,LUCI immer的尺寸僅有傳統VR眼鏡的三分之一,在帶來更好效果的同時,也更來了更好的便攜性,光從外觀看就非常的接地氣。

搭配標準版自帶頭箍的效果圖。

搭配全系列都會標配的綁帶的效果圖,看著是不是有點像潛水鏡。

三、使用體驗

LUCI immer在定位上面跟普通VR有本質上的區別,LUCI immer就是一臺非常純粹的頭戴顯示器,所以在使用上來說,需要搭配手機(需要手機支持)、電腦、遊戲機、機頂盒等一起使用,有點類似於普通投影和智能投影的區別。對於影視愛好者來說,也正因為LUCI immer的純粹,反而在視頻源的選擇上面,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而且在使用上,對於支持Type-C的手機(需要硬體支持,適用範圍可以在官方列表上查詢)、電腦來說,跟LUCI immer之間也有一條USB-C線的事情。對於不具備Type-C輸出的電腦、機頂盒、遊戲機等則通過HDMI轉接盒轉接,實現與LUCI immer的快速連接。

相比普通VR只能使用有限的幾款應用或使用第三方串流,具備廣泛兼容性的LUCI immer在擴展性方面,個人覺得優勢反而更加明顯。

1、佩戴

先看頭箍的情況,帶大家看看LUCI immer戴上去後的效果,把準備好的頭箍直接插到主機的頭箍插孔上面,拿下來的話則是按下頭箍解鎖按鈕(位於左右鏡片中間),直接把頭箍卸下來就可以了

通過頭箍前部的調節旋鈕調整頭箍的鬆緊,頭箍本身自帶一定彈性,調節到合適壓力後舒適度比綁帶會好很多,如果是戴眼鏡的話,用頭箍的方式也會友愛很多,如果是綁帶的話,綁帶會壓著耳朵上方,對鏡架造成一定影響。

使用頭箍除了安裝拆卸更加快捷外,實際使用的時候,如果臨時有事,主機可以不用拿下來,直接上翻,比綁帶會稍微方便一些。上翻(或摘下)LUCI immer,距離傳感器會介入,進入自動熄屏,下翻(或戴上)自動亮屏。

下面這個是綁帶模式,就樓主的實際體驗來說,兩種方式各有千秋,綁帶模式更容易外帶,主機跟眼部的貼合也更緊密一些。頭箍模式的話勝在安裝拆卸方便,臨時有事的時候更加靈活。總的來說,因為產品本身夠小巧輕便(180g),再加上親膚材料及不錯的人體工程學,兩種方式佩戴舒適度方面都值得肯定,相比普通VR優勢較為明顯。

2、連接

前面也說到LUCI immer的兼容性比較廣泛,就個人體驗下來,最喜歡的還是跟手機搭檔,真正做到了走到那看到那,名符其實的隨身巨幕影院。目前支持LUCI immer適配的手機主要有華為、三星、LG等各大品牌的支持視頻輸出的機型,覆蓋面還是比較廣的,像樓主現在用的三星note9就在支持列表中,實際使用的時候,一頭連接三星note9的Type-C接口,另一頭連接LUCI immer的Type-C接口,無需其它任命操作,三星note9就能同屏顯示在LUCI immer頭顯顯示屏上面,非常方便。

除了直接同屏顯示外,LUCI immer實際就相當於一個外接顯示器,所以還能開啟三星的Dex桌面模式,搭配藍牙鍵盤、滑鼠還能承擔一部分辦公的使用需求。樓主也試著用LUCI immer連接手機後,玩了下和平精英,顯示沒有問題,沒有遊戲手柄,觸屏盲觸點中的概率太低,還有個問題就是刷新率的問題,LUCI immer打遊戲容易頭暈,估計需要時間適應下才行。

樓主這臺聯想小新有Type-C接口,直接通過USB-C線就能完成連接,而且還不用任何設置,LUCI immer啟動後默認看到的就是聯想小新的桌面,非常方便。如果你的電腦沒有Type-C接口的話,請需要用到標準版隨機附送的HDMI轉接盒,最終效果都是一個的道理,都相當於給電腦外擴了個顯示屏,具體是複製還是擴展,我們可以在顯示設置-顯示-多顯示器設置選擇。

3、藍牙手柄

雖然我們也可以在電腦或者手機本體上面完成對應操作,但是因為戴上LUCI immer後基本就是二眼一摸黑,看到不鍵盤、看不到觸控板、也看不到手機的實時界面,這就面臨無法正確完成操作的問題。而標準版中隨帶的這個藍牙手柄,具有鍵位少,操作簡單及易於盲觸等優點,也意味著我們無需摘下LUCI immer,就能完成對應的操作,實用性非常強。

4、LUCI Home

LUCI Home針對不同設備分成電腦和移動兩個應用,針對不同系統又用不同的版本,先看下Win系統下的LUCI Home,總共有四個版塊,分別是推薦、發現、BT搜索和我的,右上角還提供了設置選項。其中推薦頁面主要是應用自帶的幾個演示視頻,需要觀看更多在線視頻的需要用到手機端的LUCI Home,這個我們後面再講。

BT搜索應該不用多做解釋,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資源下載方式之一,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電腦端資源不足的問題。當然實際我們也可以選擇第三方應用,不過對比了下,使用LUCI Home播放的視頻比第三方應用畸變會小很多,所以要想有更好體驗,最好是下載後拖到LUCI Home中,用LUCI Home自帶的播放器播放。

要用LUCI Home播放本地視頻的話,就需要在我的頁面中選擇導入本地視頻,原來還以為LUCI Home是把整個視頻文件導入到LUCI Home中的文件目錄,實際的話,導入的只是個引導文件,如果原視頻刪除或移動的話,就會提示找不到視頻文件,所以也不用擔心本地文件會重複佔用硬碟空間的問題。

下面這個是手機端的LUCI Home,最大的特色就是聚合了4000多部4K超高清資源,這個APP除了提供在線視頻外,也能夠播放手機上的本地視頻,界面簡單明了,資源豐富的同時,清晰度也有保障。當然如果手機支持的情況下,我們除了能夠通過LUCI Home完成的播放外,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應用,非常方便。

5、觀影體驗

影音體驗無疑才是最能體現頭顯價值的地方,LUCI immer採用了目前頂級的0.7英寸Micro-OLED顯示屏幕,主要技術參數如下:解析度3840*1080,對比度100000:1,刷新率60Hz,像素密度3147PPI,114%sRGB色域覆蓋。

得益於3147PPI的像素密度,傳統VR設備普遍存在的「紗窗」效應在LUCI immer上也得到了完美解決。LUCI immer除了擁有等效20米外觀看1023英寸屏幕的感觀體驗外,顯示效果更是清晰毫無顆粒感,色彩表現也同樣讓人驚喜。

邊緣畸變控制的也比較到位,邊緣兩側也同樣清晰可見,而這些恰恰是目前VR眼鏡普遍存在的問題。

為了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LUCI immer還提供了巨幕影廳、家庭影院、宇宙及無四種模擬真實場景,VR場景(巨幕、影院、宇宙)支持全方向觀看環境,帶來了非常真實的觀看體驗,提升趣味放鬆心情的同時,也能很大程度緩解疲勞。

下面這個是家庭影院模式,顯示內容會隨著我們頭部的轉動而變化,非常真實的全景還原了家庭影院的場景,一個人的電影看著也不會過於單調。

LUCI immer除了正常的平面顯示效果外,還支持3D(上下、左右)及180度全景或360度全景顯示效果,功能非常強大,特別是3D效果,相比目前家裡用投影看的3D,LUCI immer的畫面明顯亮度更高,顯示效果看著也更加真實,沉浸感十足,觀影效果也更具衝擊力。

四、寫在最後

從樓主的實際體驗來看,LUCI immer頭戴巨幕影院的確帶來了比傳統顯示設備更為深刻沉浸式的體驗,相比其它品牌VR設備來說,LUCI immer的優勢也是較明顯,主要體現在更加小巧輕便的外觀設計帶來的更加輕鬆舒適的佩戴感受。3840*1080解析度3147PPI像素密度顯示屏及全玻璃鏡片,帶來的更加高清及毫無顆粒感的觀影體驗,再加上作為一臺比較純粹的頭戴顯示器,可以外接手機、電腦、遊戲機、機頂盒等設備,無疑極大的拓展了LUCI immer的應用場景。

優點:

1、比普通VR眼鏡輕巧很多

2、顯示效果出色,毫無顆粒感

3、等效觀影尺寸夠大

4、非常純粹的一臺頭戴顯示器,兼容性比較全面

5、功能強大,整合了平面、3D及VR全景播放功能

6、VIP會員,4K資源較為豐富

不足:

1、純粹的頭顯也意味著LUCI immer不能單獨使用

2、懸浮菜單用藍牙手柄定位比較尷尬,不如做成固定

相關焦點

  • 微美全息推出頭戴式AR觀影設備,你的巨幕IMAX影院
    更大的屏幕、更舒適的座椅、更好的沉浸感,這就是答案。當然電影院看片,座椅的局限,觀影人的走動喧譁對觀影體驗有著巨大影響,很大程度是決定了這次影院觀影的體驗感。其實,看大片不一定要去電影院,在如今,我們有了新的選擇——微美全息柔光影院,與世隔絕的觀影效果,隨意的觀影坐姿,影院級大片觀影感受這些它通通能夠滿足你。更何況,它除了看電影外還能夠玩遊戲,看比賽、以第一人稱玩無人機,追劇等等。
  • 微美全息800寸巨幕觀影,私人定製IMAX影院
    頭戴顯示設備橫空出世,豐富了移動觀影市場,易於操作以及高清無顆粒體驗感,這兩個特性,正好是目前市場上非常期待的。當然了,很多人會將頭戴式3D設備,與頭戴式VR設備當做同一款產品,混淆在一起;事實上,這兩者是有區別的,成像原理不同。
  • IMAX巨幕吃雞?這可能是目前最牛物理外掛神器
    基於第二種辦法,倒是促生了不少大屏顯示器,不管是2k、4k,還是27英寸、曲面屏...但你要知道的是,土豪是不差錢的,萬一運氣不好碰到一個I7CPU、 RTX2080TI顯卡、21:9帶魚屏頂配外設的對手怎麼辦呢?額.....似乎是無解但如果,你有一個1000寸的巨幕....
  • 一篇文章帶你重新認識超高清
    在經歷了」馬賽克「和「進度條」時代後,如今,隨著4K技術的普及,不論是在廣播電視還是流媒體領域,更清晰、震撼、多維立體的觀影效果無疑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即使國內很多網站已經開始標榜4K視頻,但實際體驗下來卻感覺平平呢?  4K顯示究竟是什麼體驗,為什麼說只談解析度的4K視頻都是耍流氓?下面就帶大家一起從技術角度解讀4K,揭開超高清的謎題。
  • 廣州IMAX電影院觀影指南
    萬達imax電影院pk大學城科學中心imax  萬達imax電影院>影院地位 廣州首個巨幕商業影院  亞洲最大的巨幕影院地址 白雲區白雲新城雲城東路509號萬達廣場娛樂樓3樓 廣州大學城西六路168號官網
  • 體驗5999元750吋IMAX索尼3D頭戴式影院
    從包裝我們看到,HMZ-T1主打的是高清LED面板、3D效果以及5.1聲道環繞音效。適用的常場景也以電影與遊戲為主。    索尼3D頭戴顯示器由一個顯示器和一個外置處理單元組成,這款適配器負責將音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然後傳輸給頭戴顯示器。外置處理單元的接口相當簡單,背面為一組HMDI輸入和輸出接口,前面板設計有專用的輸出接口連接HMZ-T1。
  • 實現3D觀影、單眼1080p解析度,嗨鏡想給每人一座移動IMAX巨幕影院
    目前,市面上從VR一體機到廉價山寨VR盒子都表示自己可以媲美IMAX影院效果,不過試用之後往往感受就兩個字——「呵呵」。上周,創業邦記者採訪到一家定位做「移動巨幕影院」的VR眼鏡「嗨鏡」,相比之前試用過的一些VR設備,嗨鏡並不存在VR設備普遍會出現的畫面晶格感以及拖影問題。
  • 中國移動打造國內首個8K影院,超高清技術打造沉浸式觀影體驗
    作為5G時代有望第一個實現萬億規模的商用產業,超高清視頻產業正成為諸多資本搶灘布局的熱土,同時,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也在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進入到快速發展期。隨著5G商用與超高清產業融合,超高清視頻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機遇與挑戰並存,超高清視頻內容供給不足、採集製作等關鍵技術仍存在短板等問題同樣不可忽視。2019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宣布,在個人數字內容消費領域將投入超30億元,實施5G+超高清創新發展計劃,打造覆蓋影音遊漫書的全場景沉浸體驗生態,全面革新用戶視聽體驗。
  • 移動巨幕影院,打造專屬午夜劇場
    但外出看電影很容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要是在家就能享受到巨幕影院般的沉浸式畫面體驗,自然是再好不過了。那麼,VR影院級的頭戴式設備可以說就是目前的不二之選了。豐富的影視資源加上VR眼鏡,仿佛專業級影院的3D大屏置身眼前,請準備好零食盡情觀影吧!
  • 無線傳輸 索尼第三代IMAX頭戴影院測試
    索尼在2012年推出了解決方案:頭戴式個人影院系統,其產品型號為HMZ-T1,這款產品一上市就獲得了業內人士以及大眾消費者的關注,其巧妙的把顯示屏幕「放在」人們的眼球前面,以虛擬出750英寸的大屏效果。今年索尼推出了頭戴式個人影音系統的第三代產品HMZ-T3W,相對於之前的機型它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進呢?
  • 小米頭戴影院評幾分?GOOVIS Pro做對比
    2019年6月,小米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小米頭戴影院」,主打賣點有954英寸巨幕影院、雙1080P屏幕、PPD達35等。這類頭戴式顯示產品,此前有GOOVIS、奇遇、嗨鏡、柔宇等,這次小米的加入如同擲入一塊大石,讓這個市場激起了新的漣渏。
  • 大朋P1 PRO 4K VR一體機評測,IMAX 3D 巨幕影院,永久C位
    近兩年VR的發展就如同AI技術一樣非常火爆,吖有在2018年看了好萊塢電影《頭號玩家》就迷上了VR,不出門就能夠體驗3D電影,對於吖有這樣喜歡賴在家裡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福利,但是想獲得出色VR體驗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高清觀影和大型遊戲無延遲不卡頓更甚。
  • 成都蘇寧影城新都蘇寧易購廣場店國慶開業 CGS中國巨幕亮相
    CGS中國巨幕影廳,擁有近22米寬的巨型金屬銀幕,通過其獨有的母版製作技術及實時雙機圖像優化技術實現高亮度、廣色域、智能動態高對比度的畫面效果,細膩豐富而絢麗;基於對象的沉浸式多維還音系統讓電影音效靈動逼真,身臨其境。影廳卓越的聲畫品質為影迷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震撼。
  • 隨身攜帶的200寸巨幕,4K AR智能眼鏡都能有哪些新奇玩法
    ▼鏡腿尾部配有可調節式的頭戴,通過魔術貼進行連接,可以根據頭圍大小自行調節。使用遮光片可以獲得更好的觀影沉浸感,摘下遮光片則可以實現虛擬和現實畫面的疊加,更好的感知周圍環境。
  • VisualCamp頭戴式顯示器:一款能用眼打字的裝備
    日前,韓國一家名叫VisualCamp的公司,表示已經開發出一款用於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的眼球追蹤技術,用眼來輕鬆打字。  使用VisualCamp的用戶可以用他們的眼睛「點擊打字」,同時還能對眼球追蹤的數據進行分析。該公司還利用3D列印技術開發了標價100美元的虛擬實境設備。
  • CGS中國巨幕全新VI成都發布 中國高端巨幕品牌日漸崛起
    【中國北京】2020年1月12日,CGS中國巨幕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影晴瑞影城召開全新VI發布啟動儀式暨CGS中國巨幕首家新形象旗艦店啟幕活動;成都中影晴瑞影城CGS中國巨幕廳是CGS中國巨幕成功部署的第368家高端巨幕影廳,同時也是首家新形象旗艦店。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為來自行業協會的專家、電影領域知名人士及影院、投資方、院線方的代表。
  • 掛幕儀式全記錄 | 香港首家中國巨幕CGS影廳誕生了!
    經過嚴謹推演和實施,中國巨幕工程師團隊在10日進行了升級方案最後的掛幕工作。當銀幕徐徐升起並最後平整,現場工程師團隊以及影院技術團隊紛紛發出歡呼。 此次成功掛幕標誌著香港百老匯數碼港戲院1號廳已成功升級中國巨幕CGS影廳!據工程師介紹,這塊懸掛在香港百老匯數碼港戲院1號廳數噸重的銀幕可是個「大傢伙」,直觀一點的描述: 「體型比一個排球場地還大」!
  • 中國巨幕、杜比影院、雷射IMAX…周到君帶你探秘高科技電影院
    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忙的人群中一定有四處趕場去電影院觀影的影迷。今年,47家官方指定的展映影院依然覆蓋全市16個區,大部分中心城區每個區至少擁有3家以上影院,郊區金山、奉賢、崇明也各有一家影院入選。跟往年相比,經過精挑細選的47家展映影院,在細化觀影需求及引入最新放映技術方面更進一步。